APP下载

最后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2021-09-22

新传奇 2021年33期
关键词:幸存者南京大屠杀援助

对葛道荣所代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而言,如果“12·13”标志着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则意味着光明重来。如今,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仅剩65人,他们还在用余生等待侵略者道歉!

193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中,30多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今年以来,又有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仅剩65人,他们还在用余生等待侵略者道歉!

那些血泪写就的过去

8月14日,9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在家中翻看老照片。老人长久地凝视,轻轻地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多星期的大屠杀。当年,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个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也曾披露:“1937年12月13日上午,一队日本兵约有30人来到我家门前敲门,刚刚打开门的哈姓房主就遭到枪杀。我父亲看到这个情况,就跪在日本兵面前,恳求他们不要杀害其他人,却被日本兵用枪打死。随后,我家9口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日本兵杀死了7口。我被日本兵连刺三刀竟奇迹般活了过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像我们这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已经不多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那段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广顺说,“现在还有日本人不承认。他们一天不承认,我们就得讲下去。”因为这份坚持,2005年,陈广顺受邀赴日本访问,讲述自己的经历。2018年12月3日,陈广顺去世。

截至本刊发稿,今年以来,又有7名幸存者离世,分别是杨翠英、蔡丽华、李如富、陈文英、戚振安、金同和、马继武。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数量定格在“65”。

幸存者后代接过了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接力棒

对葛道荣所代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而言,如果“12·13”标志着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则意味着光明重来。

“父亲从未忘记那段历史,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感触便会更多一些。”葛道荣的次子葛凤瑾说,父亲花了10多年时间,写下近10万字,记录他在南京那段至暗时刻的惨痛经历,取名为《铭记历史》,家中子孙人手一份。

随着老人们逐渐年迈,幸存者后代接过了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接力棒。自20世纪80年代起,葛凤瑾一直致力于讲述并传播这段史实,他曾作为幸存者后代代表去日本参加和平主题论坛。“近几年来,许多幸存者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加入了维护和传播史实的队伍中,为和平贡献新力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会长张连红说。

如何尽可能地延长生者的生命

老人们进入耄耋之年,既要“延续”家族记忆,更要努力“延缓”他们的生命。往年的8月15日前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会举行纪念活动。今年受疫情影响,纪念馆自7月27日起临时关闭。但援助协会与幸存者的联系不掉线,服务从未断档。

从家族记忆到民族记忆,再到2015年这段历史成为世界记忆遗产,随着南京大屠杀历史逐渐被公众熟知,参与援助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2018年,援助协会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合作,成立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疫情防控期间,援助协会设立专人专线,由服务队医务志愿者线上解答健康咨询问题,为老人提供应急诊疗方案,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服务,保证当天就诊顺畅。

关心、关爱老人的资金源源不断,几乎全部来自社会各界无私捐赠。平日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处,参观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为幸存者捐款,同时领取一支菊花。这些善款全部用于關爱幸存者,“我们不规定捐款数额,1元、100元都是心意。募集资金的同时,也是仪式化教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据统计,近5年,援助协会共收到爱心捐款700万余元。

“幸存者们承载了民族苦难的记忆,是历史重要的证人。在幸存者的口述实录面前,任何企图歪曲历史的言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他们也是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以个体生命历程传达出比宏观叙事的历史事实更加震撼的感受,真正唤醒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认同。”张建军说。

(《北京青年报》等)

猜你喜欢

幸存者南京大屠杀援助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纪念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