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路径研究

2021-09-22侯坤许静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侯坤 许静波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方向和目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美育作为感性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助推剂。美育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家发展、德育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应通过完善美育机制、增加美育渗透、增设美育课程、壮大美育队伍等美育路径,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育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120-0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的价值标准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价值观确立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中已经取得了诸多显著成绩,然而将美育融入其中的理论成果,从美育视角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因此,本文从美育视角出发,考察其合理性并探寻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路径。

一、美育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内容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美育的渗透。将美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必要内容能够发挥其催化、转化、感化的作用,进而让大学生更愉快地学习、接受、认可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让大学生在审美自觉中充分认同并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美育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

1.美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家发展需求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文化领域,实现文化强国需要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润物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1]为进一步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美育的突出作用,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并强调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为高校美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好了药方;2020年10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核心价值观教育,说到底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所服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实践中人的“片面性”发展,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和最崇高的终极目标,这与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总之,中华民族文化强国的实现必然要求将美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也必将对教育实效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美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育发展需求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进入轻人文重科学、轻实践重理论、轻德育重智育的“应试教育”误区,进而导致教育价值错位、教育理念缺失,培养出一些“经济人”“技术怪胎”等“异化”的人、“单向度”的人,复合型人才产出较少。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广义“德育”中的内容。德育作为“五育”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德育教人为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健体、美育教人臻美、劳动教育教人懂本。与此同时,“美育既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一种教育观念,即从美育特有的中和、中介作用出发论述其所特具的全面发展、促使人自由的功能,可以说美育缺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2]。美育能够健全心智、陶冶情操,有效处理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美育能够以自由实践、生动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核心价值觀所展现的美,实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结合、动态美与静态美相结合,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不难发现,美育是调动大学生自觉性和自省性的“有力武器”,可以保障核心价值观教育良性、有序地运行。

3.美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指向标,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扣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因素。就其根本来说,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美育这个“必需品”的加入不仅源自于人的审美需求,也源自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自我实现需求、审美需求的驱使下,人认识到生命可贵,从而不断增强生命质量,努力追求更美好幸福的生活。除此之外,“美育属于全面性教育的一种,其能够创造性地体现以美达善、以美怡情、以美启真的作用,进而在完成真善美统一的前提下,达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3]。首先,美育通过艺术化、多样化的方式,既能让大学生通过愉悦的感受拓展眼界,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理论修养,也能引导他们的智力发展。其次,在价值多元的现实社会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审美能力亟待提高。美育能够让大学生在创造美和认识美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其鉴别美、欣赏美的能力,尤其是鉴别和欣赏德行美的能力。能帮助新时代大学生维持心理平衡,通过发现美和鉴赏美,获得精神愉悦,进而净化情感、调节心绪。最后,能使大学生形成高尚情操,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美的事物通常体现出积极的生命态度,在其感染和熏陶下,人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事物的存在有着独特视角的认识,进而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4.美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与建设方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当前,课程思政正面临着新时代自我转型与结构调整的双重境遇,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重视教育形式转变与教育内容转向,高度重视大学生自身思想发展规律与特点,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他律转向自律,由應然转向实然,真正起到铸魂育人的现实作用。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必要且重要内容,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并融入其他专业课程中,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理应肩负起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重任,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程思政中体现的“润滑剂”“调味品”。将美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利于其打通其他专业课程壁垒,美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耦合也必将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必要补充。

二、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美育要素

美育包括文学、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美教育;体验和感受自然的自然美教育;认知科学形式和内容的科学美教育,等等。美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具体的实践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美育主体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多个主体,包括接受过专门培养或训练,对被教育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教育的群体与个人,即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设计者、组织者与实施者,具有主导地位,体现出引导与组织的重要作用。首先,教育者要重视形成自身人格美,成为美育主体。就理论层面而言,“教育者人格美不但包括教育主体的言谈举止的外在形象美,又涵盖教育者心理素质、知识能力、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内在精神美” [5]。内在与外在美共同构成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对教育实效性有重要影响。倘若教育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完满的人格,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全面体现榜样作用,受教育者会更加认可教学内容,这也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育者要特别重视培养自身的职业美。这就要求作为教育者,既要拥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也要拥有较强的审美素养,根据审美性规律开展核心价值观教学活动,建立起与众不同的教学智慧与教学风格,以达到情意相通、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美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选择也是对教育主体范围的延展,将原属于教育环体的内容转化为教育另一主体,充当着教育的“传授者”。

2.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美育方法

教育方法,就是“为达到教育目标,向受众传授教育内容而实施的方法与手段”[6]。是否应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教育成败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中,我们一般使用的教育方法有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环境熏陶法、自我教育法、情感体验法等。教育方法的根本目标是要达到其自身的科学化与艺术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事实、道理,是理性教育,可谓“晓之以理”,而美育是一种集形象性、创造性、渗透性为一体的感性教育方式,可谓“动之以情”,二者有着天然的形式互补性。首先,将教育方法化零为整,看作美育化教育的一个特点,精准对焦教育内容的本质及其精华,并有效避免教育方式的简单重复、杂乱组合。与此同时,教育方法还要注重灵活多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和谐统一。其次,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统摄,挖掘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高校美育改革,整合美育资源,形成“一校多品”的美育局面。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充分唤醒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强化其文化担当责任。[7]

3.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美育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内在隐含着创造美的过程。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都体现了在“真”的基础上的“善”和“美”。“民主”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基本原则和行为方式,“文明”是人们审美观念、精神追求的向善向好的集合,“和谐”本身就是美的终极归宿,这些构成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向度,是人民群众对社会风貌有序的向往,这孕育着美的本质要求——感性显现。[8]“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不彰显着人性美、人格美、劳动美、品格美的光彩,家国情怀展现“舍己为家”“保家卫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人性美、人格美的集中体现。“敬业”体现出的是劳动之美,“诚信、友善”揭示出的是人格之美。

4.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美育载体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载体是重要因素,是传递与承载教育内容的主要形式与途径。教育载体属于不同要素综合的组织形式,各要素之间彼此作用、彼此联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载体包括多种形式,其中党团活动、演讲报告、研讨班、主题辩论、专题报告、相关会议等是一直沿用的教育载体,同时也有大众传媒、文化、活动、管理等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教育载体。美育教育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教育载体,结合学生特点,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形式,形成渗透性好、针对性强、包容性高、覆盖面宽的载体。高校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实施者与设计者,要全面分析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美育的关联与融合点。例如一些高校校园内的设施让学生既欣赏到艺术美,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教育,有效契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的现实需求,进而满足高校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帮助大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其教育获得感。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美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9]。将美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要完善美育机制、增强美育渗透、增设美育课程、壮大美育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助力。

1.完善美育机制

是否具备完善的运行机制对学校能否全面贯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直接影响。首先,完善领导机制,实施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美育管理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决策咨询等,形成领导责任、部门分工、全员参与的闭环机制。其次,完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高校加大对美育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美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将评价监督机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体系既是学科内容的相关评价标准,也是评价素养与能力的标准,学习成绩虽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却非常片面,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发展,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在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的同时,重视其審美情趣的发展。要制定长效性、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机制。另外,要将学生自评与他评、阶段性评价与日常评价结合起来。在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年龄特点,完善奖励制度与激励机制,帮助其形成科学、高尚、健康的审美观,不断增强自我认识。

2.增加美育渗透

首先,增加体现审美特性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审美元素,选择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充分了解教育内容,彰显出表述美与简介美;梳理与融合教育内容,彰显出逻辑美等。思政课教师要特别关注国内国际热点、重点事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教育,让情感渗透与理论指导妥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其次,选择灵活生动的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美的获得感。高校在帮助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时,要适当选择实践教学内容,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他人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让学生感受到“美”。要关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内容,其教学包括社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教学等形式,以更好的补充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实践教学能够涉及社会实践、文体活动、技能拓展、学科竞赛、学术创新等不同领域,使“无形课堂”和“有形课堂”相得益彰,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升华情感,在得到“美”的同时让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内化,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思想能力与学习能力。在设计实践活动、选择实践内容时,要充分考虑现实社会情况,帮助大学生及时调节进入社会时的不安与恐慌,教导学生有效协调自身与社会直接存在的矛盾。最后,增加美育形式,提升感染力与说服力。在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教育者要重视根据美育的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实施教学活动。结合不同美育形式,动态化静止事物、具体化抽象理论、鲜活化枯燥知识,让教学活动积极、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审美眼光将核心价值观知识进行内化,进而增强教育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美育的形象教学法、愉悦教学法、情感教育法。通过形象教学,采用戏剧、电影、音乐等直观艺术形式,让抽象知识逐步形象化,在理解、分析、感知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愉悦教学,教师积极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叛逆情绪和心理抵制,采取故事、游戏等方式,学生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愉悦,提高知识学习效果,教师自身也受到学生的感染,提高教学成就感与内生动力。通过情感教学,教师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对学生进行情感输出,不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交流。

3.增设美育课程

首先,重视高校美育必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建设。把公共艺术课程与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国务院发布强化美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提出美育既可以增强人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味,也能借助审美教育让学生得到自我实现与自我提高的动力,能够温润心灵、激励精神。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关注美育课程,设置“艺术概论”“美育”“大学美育”“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电影评论”等美育必修课。高校美育在传递审美知识的同时,还应促进学生的审美品味与审美素养提升,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美育必修课中,引导学生观赏名胜古迹、山川江河等自然景观,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专业调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关系美、劳动美、生活美等。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分析其蕴含的真善美。其次,健全美育选修课,提升美育思想。教育部要求大学要设置八门艺术选修课,美育选修课既要重视传递审美知识,也要通过选修课对大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不同高校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域特性、学科专业特点设置选修课。设置美育选修课的宗旨,并非是培养学生艺术技能使之成为艺术家,而是对学生开展审美素质教育,增强其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进而塑造大学生“美”的人格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自觉。

4.壮大美育队伍

首先,高校应尽快尽早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并注重美育教师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入调研、统筹协调,高校应探索实施美育课程特聘教授制度,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融合相关资源,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其次,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作为美育的重要实施者,要增强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重视思政教师审美能力与审美素质,改善教师外在形象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内在美育修养,有效优化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再次,作为美育教师的必然组成,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情感方面应融洽相处,让课堂环境更加和谐。高校辅导员的审美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审美态度与艺术品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提高辅导员审美意识,在开展工作时主动以“美”的标准规范自身。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方式,第二课堂在学生理解、吸收理论知识教育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就新时代大学生来说,辅导员是师长也是朋友,两者之间交流的效果更加融洽、有效。辅导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否真正做到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对大学生有着深远影响。应增强辅导员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贯穿大学生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进而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与贯彻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目标”[10]。美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认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将美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必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丰富美育的内容,也能够增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共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切实把握美育的育人导向,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23.

[2]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3.

[3] 贾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9):99.

[4]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 王慧.传统儒家美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9(3):163-166.

[6] 赵伶俐.新时代美育的使命与实践方略[J].人民教育,2019(6):55-59.

[7] 连晓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的价值与进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4):52-56.

[8] 蔡云卿,吴卉莲.把美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J].儿童发展研究,2014(3):58-62.

[9] 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1).

[10]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与进路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