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云”到“云上”的企业解读
2021-09-22方佑笃
方佑笃
今年年初业界人士对于云服务领域的一系列预测,如业务价值变化、云协同创新、云成本控制、云市场并购等都得到了验证。“上云”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云上”更是企业业务创新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不过,企业“上云”的时代大潮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顺利拥有“云自由”,企业确实有对云服务的刚需,但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不容易。
爆发的企业云服务
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全球云市场收入达1520亿美元,2021第2季度全球企业云市场总支出超过400亿美元,这个数值近年来一直呈上升态势,似乎全世界的企业都对在云领域的开支增加抱以支持与乐观情绪。并且,云市场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也有倾力,“云服务提供商运营的数据中心提供数字服务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意识正在增强。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同时也处于环境可持续性工作的最前沿。”
当然,企业最想要获得的云服务必然还是以“专业”、“超值”为评判标准,目前的企业云服务以买方市场为主,企业用户尤为看重生态与流量。青云科技CEO黄允松认为,“专业化云服务厂商在技术、专业人才、方法论、建设及运营经验方面更专业、更系统,而企业内部IT部门在某些专业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企业也更愿意选择专业云服务商。”德勤一份针对全球企业的《先进无线技术应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有70%的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其所在公司将主要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上部署和管理无线网络应用和服务;而计划使用私有云的受访企业高管中,有56%更加信任传统云技术公司管理私有云数据,这一数据相比选择依靠企业内部IT部门的受访者(28%)多出一倍。”
以云为数字化技术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应用云服务的企业占比已超过6成,各地对于企业“上云”从而重构数字战斗力抱以极大的期待,各地助力以“万”为数计企业“上云”的新闻不时刷频,且规上企业和中小企業一视同仁。其中的典范作用更被倡导,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新晋确定了80个案例为2020年度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入选案例数量马上成为各地经济成果比拼的重要标注。
最懂产业的“云”
云服务市场巨头众多,各条细分赛道都有巨头的触角渗入,侧面激励了腰部企业的奋起。那么,如何做最懂产业的云服务供应商?对此华为和京东分别有侧重不同的探索。京东发布了业内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并启动“云筑计划”,作为混合云操作系统的“云舰”适用大规模企业级生产应用,同时面向云科技企业和云技术所服务的客户双向开放,混合云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两者的优势,更便于企业灵活调度IT资源;而“云筑计划”作为业内首个全面开放的PaaS生态,首期有包括易捷行云EasyStack、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亚信安全、中兴在内的近30家云科技企业入驻,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容器、微服务、大数据、安全、IaaS等多个技术领域,强劲实力引发业界关注。
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认为,企业上云的“一小步”即是产业集群跃升的“一大步”,“以产业云赋能转型升级,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的不断发展,伙伴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产业提供升级跃迁的动能,夯实智能世界的‘黑土地。”占据国内市场相当份额的华为云根据中国经济本身的特点与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产业云”概念,其基于云基础设施,整合产业生态资源以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产业实践服务的城市产业赋能平台,为推动城市产数融合、产业创新升级、重塑产业新格局提供核心驱动力,“产业云回应了产业在供销服过程中向哪里走、怎样转型升级的问题。产业云除了联接功能外,还向企业提供产业赋能和丰富的线下服务,包含了行业的最佳经验,同时结合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上云”之后的脚步
“云真的很复杂,因为架构场景一直在不断变化。”而云服务的客群也在不断的变化中,以云计算为例,最早的客群是眼光敏锐勇于“尝鲜”的互联网企业,随后才有中大型组织为主的政企客群跟进,直至所有企业群体需要并接受云计算等服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指出,自去年以来云计算虹吸效应已经出现,周围的技术栈因它而改变与融合,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已经逐渐走向云化部署,“不是云计算与企业的结合有障碍,而是云还没有在核心业务系统里充分落地应用。这涉及到两个产业的互相认知与融合,也就是IT和OT的融合。非数字原生企业,云计算要全面发挥作用需要一个互相认知的过程。而这个趋势已经开始。”
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提出,云计算促进业技融合、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新趋势之一,“云平台全面赋能企业业务单元数字化转型。对于非数字原生企业而言,云平台将各独立业务环节软件拆分、解构,实现跨业务模块的协同,并促进业务与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内外客户提供更加敏捷、精准、智能的生态服务;对于数字原生企业而言,业务与技术天生深入融合,通过一体化云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技术通用能力的组件化、模块化封装,从而为业务创新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一体化服务支撑。”
“轻度上云”“重度上云”“云优先”——企业的“上云”思路不可谓不清晰,但执行起来却难免遇到状况。企业的“云化”在加速,但相当多的企业并没有仔细思量如何使用好“在云上获得新的能力”。而对服务商来说,“上云”并不是企业业务的终点,企业在不同业务阶段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因而机遇就此浮现,“无论客户的起点在哪里,无论他们的架构有多复杂,都应该可以通过相应的云解决方案踏上智慧企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