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DL模式在历史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2康智豪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华侨校本

康智豪

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体系外的补充,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通过引进SDL模式(Self-Directed Learning模式,以下简称SDL模式),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维度,对历史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重新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为转变固有课程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优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等,提供可行的教学参考。下面,以《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为例展开阐述。

一、SDL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SDL模式是2002年由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莫里斯·吉本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是指“个人通过努力,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运用任何方法选择和带来的在知识、技能、才艺或个人发展方面的任何增进”。SDL模式是一种始终坚持“生本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与元认知、发展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相契合。其特征如下。

1. 自导型的学习意识

学生在参与SDL模式学习的过程中,自身学习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他们要学会选择目标、做出决定、实施行动、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意识会变得更自立、更自主、更接近成人的行为模式,从而为他们向成人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2. 自育型的学习技能

在SDL模式活动中,通过学习协议,学生要学会制定课程目标、计划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在时刻关注自身学习技能调动和运用的学习环境中,个体的学习技能将得到充分发展。

3. 挑战型的学习模式

SDL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借此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意志等,并反过来为学习向纵深探究发展提供动力。

4. 自理型的学习过程

SDL模式通过分析学习需求和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好在学习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由学习行为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掌握自主管理学习行为的技能,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5. 自励型的学习评价

SDL模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通过结合民主化、多元化的评价原则,指导学生自主评价学业情况,理性分析自身情况,形成自我激励,并最终推动下一阶段的学习进程。

二、SDL模式在课程预设阶段的应用

1. 兴趣引领,自主建构课程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推动人的自我发展,学习的关键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最高价值。在课程预设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华侨的基本含义和发展情况。然后设置了“头脑风暴”的教学环节,讓学生竞猜与华侨发展有关的关键词,例如“卖猪仔”“碉楼”“金山客”等,让学生关注课程并产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建构课程目标奠定基础。

SDL模式认为,在建构课程阶段,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均要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课程发展框架,否则课程活动无法进行。课程框架的主体首先是课程结果。在“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中,教师提出的课程结果是:了解一个华侨人物(事物)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个目标没有提出具体知识目标,但描述了一个需呈现的课程成果。这种开放性表述既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设定具体学习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呈现课程结果所需的学习准备,如相关知识、学习经历、学习技能、自我挑战等。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细化学习过程,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填写“课程学习卡”。

在教师主导的常规课堂中,学生很难参与界定课程目标,一旦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需要脱节,容易产生“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态度。通过以师生“双主体”的方式共同界定课程结果,再细化学习目标,让师生在课程起点结成“学习共同体”,有利于课程更好地推进。

2. 丰富资源,自主构建课程支持系统

SDL模式主张学生应有丰富的学习经历,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它可以是学术资源支持,如学习资源库;也可以是学习环境支持,如小组合作构建;还可以是技术支持,如呈现研究成果所需的多媒体作品制作技术。在《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目标入手,自主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课程学习卡”上进行续写。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自主构建的学习资源系统的需要,在《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利用学校资源建立起学术资源库,另一方面,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学习资源。例如,指导学生下载学术期刊、制作多媒体视频、组建学习小组以及实地参观华侨博物馆等。教师大胆放手,提供良好指导,学生就能迈出勇敢的步伐,收获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

三、SDL模式在课程实施阶段的应用

1.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和困难是一种常态。SDL模式主张运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主张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在《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填写“阶段性问题反馈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对于讲授问题的答案,SDL模式聚焦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订立学习协议,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学生将要发起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SDL模式主张通过订立学习协议来建立“自理型”的学习活动。在《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中,学习计划由师生共同制定,要列出学生管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包括学习目标、挑战时间、学习资源、问题预设及解决、课程评价等。

经过师生共同协商而制定的学习计划,一般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一旦达成共识,学习协议就成为了监督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为下阶段的课程评价提供了依据。

四、SDL模式在课程评价阶段的应用方法

1. 设计评价锦囊,确定自我评价维度

SDL模式主张通过评价让学生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使课程的“目标—活动—评价”形成闭环。在《华侨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课程评价锦囊”,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 师生共评,为学生自评提供“参照系”

SDL模式主张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并不是要排除教师的评价,而是希望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角色”转变为“指导角色”,让教师的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参照系”。

在教师主导的传统评价体系中,教师侧重以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这样容易把学生排除在评价体系外,还会导致“求学求分数”的学习动机的异化。SDL模式主张的民主、互动、多元的评价方式,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收获成功,还能让其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对其终身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华侨校本
我的华侨老师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