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优化策略探析
2021-09-22于文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部编版教材的难度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语言教学、文本分析、学习指导等方面,阐述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小学文言文的语言教学策略
1. 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
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的第一步,而达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导入,如教学《伯牙绝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想象是美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播放一组音乐,大家通过美妙的旋律会想到什么画面呢,认真听,仔细品。”“音乐是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故事。”……如此,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合适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融入语言实践是非常有帮助的,由于文言文和白话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导入时更应创设合适的语言环节,而是否合适则在于能否顺应学生的语言思维逻辑,让他们能够在特有的情境下较快地进入角色。
2. 有效指导学生诵读
文言文的音乐感是比较强的。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文本背景的引领,也要对其朗读进行指导,例如,引导他们正确地断句、停顿,感知语速、语调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
笔者从广州市明珠小学李志标老师所撰写的《“有效朗读”彰显文言魅力》中,获得了三点启示:一是在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的掌握程度;二是了解学生能否通过解读文本的表面含义去感知文本所蕴含的道理或者思想;三是如何指导学生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进行有效的识记。无论如何,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层次读”是“根本”。为此,笔者在讲授《杨氏之子》时就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一开始是教师范读,明确基本的断句,然后学生试着读一读,优秀学生展示朗读(再次强调标准),全体同学朗读,分小组进行断句朗读并进行评价,配乐朗读整体感悟文本,等等。学生在这几个环节的朗读中会有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在既定的朗读标准中把握其中的优势点,例如有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我们可以请他们来作引领示范,比如说在小组分角色朗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标准方面的引导,让其明确什么样的朗读是正确的,是符合文本的基本意义和语境的,最后过渡到理解性的分角色朗读,也就是个性化的朗读,到了这个环节,是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的。如此几番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这对理解课文、走进文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笔者所任职的学校已开展了多年的经典诗文吟诵进课堂课程,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从实践的成果来看,吟诵的方式也可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一个尝试。
二、小学文言文的文本分析策略
文本分析实质上是教师在文本解读通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笔者做了相关文献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为对文言文的“人文性”的挖掘以及对学生“天性”的启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领着学生在字里行间不断地游走,只有师生共同进入文本,才能真正领悟到文言所承载的特有的“人文底蘊”,才能充分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提高新时代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认同水平和传承的行动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去落实文本分析:一是学生结合资料,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走进那一段特有的故事,这是分析文本的前提;二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整体感知文本,同时辅之以正确的断句方式;三是对于一些疑难点,教师要提炼成教学的重难点,并设定在课前的预习单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四是开展小组合作,对于疑难点和情感把握的关键点,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的力量去突破它们;五是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分享,让学生有展示自己阅读体验的平台;六是做必要的拓展延伸阅读,这些延伸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我检验所得的阅读策略掌握情况,让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慢慢探索出走进文本的一套方法。
三、小学文言文的学习指导策略
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
学生可以按照前文所述的几个步骤去实践,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也拥有了一定的阅读体悟能力,但是其思维逻辑水平和个性化理解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例如,对于《两小儿辨日》,学生需要了解的是,两小儿“辨斗”的观点和理由,及对“孔子不能决”的理性看法。这样思辨的文言文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那么,教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笔者认为,这种引导更多地体现在课前的预习单的问题设计和课中的展示指导上,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本,为其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创设有利的条件。
2. 带着“问题”学习文言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但是这里的“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也不是一般的熟读成诵,而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认知,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去品读的过程,把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丰富内涵读出来,再融入自身的生活,这样的文言文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例如,教学《学弈》时,学生在预习后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都不一样,那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结果给我带来什么启示?二是对于《学弈》的道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借鉴运用呢?这两个问题其实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都是结合其自身生活而提出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学生会去收集相关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自身对文本的体悟,学生在课上课下与人分享这个故事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基础,这样学习文言文是有动力和内驱力的。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