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好人好事本:学生“双自”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1-09-22卢婉静
卢婉静
所谓“双自”能力,是指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发展能力。随着年龄发展的阶段特点与现代学生独立意识的普遍增强,初中学段的学生大多有独立处理问题和安排自己生活的强烈欲望,有展示自己才华与想法的冲动,有向往独立学习与工作的心理渴求。因此,在开展班级建设与学生管理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的方法与措施应尽可能地与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需要相契合。通过在班级推行好人好事本,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及他人为集体、同学所做的好事记录在某个特定的本子上。通过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事件,班主任可以找到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引导全体学生在良好的班级制度与班级文化中,不靠外力推动而靠内在自觉,进行自我管理,促进自主发展,趋向自我超越,走向自我实现。
一、好人好事本的具体内容
哪些事情算好事呢?在班级好人好事本实施之初,学生们记录的好事多是集体中助人为乐的事,比如为班级倒垃圾等。但此时学生对好事的界定尚不明确,以致于常常会有学生做完一件事后便来询问老师,向老师确认其算不算好事。如此,时间长了,做好事逐渐变成一种大家争相获取奖励的途径,且这种途径明显比在其他方面努力更加便利。为预防这种不良思想的滋生和蔓延,班主任可以在好人好事本实施的初期先召开主题班会,界定“好事”的概念,即让他人、集体感受到温暖的事。(丁立占:《我班的好事单》)班主任还可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评价,让学生明白不是说“小”的事情不算好事,而是记录“大”事更有助于铭记初衷——做好事本身应该是一种习惯,而不应该是用来计较与炫耀的工具。最后,班主任可以引导全班讨论并得出结论,可以用于记录在班级好人好事本上的“大”事主要是指:个人为班集体、他人直接作贡献,以及个人在学习、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取得进步,为集体间接作贡献。通过以上引导,好人好事本上记录的“小”事会明显减少,如捡到一个橡皮这样的小事会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记录的“大”事会显著增加,如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学生为班级活动献言献策,包括设计班服、班徽,撰写班训与班级核心文化解说词,布置家长会会场等。
谁来管理好人好事本呢?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好人好事本的管理者一定是学生。班主任可以组织一场民主推荐会,让学生选出心中理想的管理人员。(郭福亮:《好人好事与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但这种保管方式也有一个弊端,学生会觉得每次做完好事后要去找这位同学稍显麻烦,也会有些难为情。因此,还有另外一种可操作的方式,即将好人好事本放置于教室的讲台或书柜上,让学生自己担任记录者、管理者与监督者,做了好事后可以自己主动去记录,被帮助的同学、置身好事现场的旁观者都可以记录,同学们还可以自行查阅好事本,對有疑问处及时向老师汇报。
二、好人好事本的实施路径
首先,宣传教育,思想引领。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实践课等形式,引导学生崇善向善,以善为荣,以善为美,引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灌输“善”的意识,分享“善”的行为,营造“善”的风气,使学生知晓尊师重道、重情重义、感恩父母、懂礼识仪、举止文明等皆为善之始,以此为好人好事本的实施打下舆论基础。
其次,依名记录,有章可循。班主任可在好人好事本的扉页写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字。接着,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在每页的右上角写上每位同学的名字,每位学生所做的好事依日期分列分条记述于下,便于一目了然地查看每位学生何时做了何事,了解谁做的好事数量较多。
再次,制度规范,机制奖励。好人好事本若想真正实施得有序且长久,总结表彰与奖励机制必不可少。每过一段时间,班主任应对学生的好人好事记录进行统计、总结与表彰,对记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对于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优秀学生,可以颁发奖状,在家长会时郑重表扬,也可给予一份特殊的礼物,如指派任何一位同学为其做一件正能量的事情。班主任也可把统计结果定期公布于教室的后黑板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好事情况,重蓄今后努力的动力。
最后,行为示范,以身作则。班主任可以在好人好事本上为自己单列一页,记录自己为班级所做的好事,也可将自己曾经做过的善举分享给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告诉学生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应该以追求与索要他人的回报为目的,但我们自己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三、好人好事本的实施效果
首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方法再巧、情感再真、措施再好,最后也要落实到学生自己的认识、思想和行动上。通过好人好事本,班主任可以找到对学生实施正面管教的合适机会与适当载体,产生的“激励效应”也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可与共鸣,进而激发他们自觉地修正与完善自己的一言一行。
其次,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有了好人好事本上每一条真实具体的记录,有了班主任、同学们时不时的肯定与夸赞,学生觉得自己时刻被集体关注与认可,对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了期待。他们把做好事视为每天希望发生的事,并在反复的正面刺激后,变得更加努力,由此走向全方位、持续性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再次,营造崇善向上的班级文化。班级同学自觉查看好人好事记录,谈论与夸赞班里的“活雷锋”,班级内部形成争相效仿、争做好事的班风正气与学会感恩、回报善举的集体氛围,做好人、干好事也由此成为大家表达内心感谢和传递温暖情谊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班级好人好事本的实施,班主任引导学生传递善之意识,分享善之行为,营造善之风气,以善为荣,以善为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我发展意识。好人好事本也由此成为一本集体的成长手册,成为一条汇聚所有学生善举的温暖河流,成为班级文化中最靓丽与最温暖的一笔,记录着学生在提升自主管理能力过程中呈现出的欢欣与喜悦,闪耀着师生善的光辉、爱的力量与成长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