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霭流光处,清风过堂前

2021-09-22白月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1年9期
关键词:商号魏碑大同市

白月

在大同古城的马王庙街18号,有一方四合院隐没在闹市深处。这是大同著名的魏碑书法家——张霭堂先生的故居。2015年,张霭堂先生的后人,将这座祖传的院落捐赠给了政府,在院子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加固,并设立魏碑书法家张霭堂故居纪念馆,于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是大同市博物馆的分馆之一,展示着张霭堂先生的生平经历及书法作品,传达着对张霭堂先生的缅怀纪念。

张霭堂(1890—1973),名世祥,字瑞芝,号霭堂,晚年又自号妙修。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正月廿八日出生在大同城内马王庙街18号院一户皮革手工业作坊家庭。张霭堂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勤勉好学,入私塾六年,识字、句读、吟诵、释义,皆具悟性,深得塾师称赞。数年间,遍读蒙学文本,熟习儒家经典。

十五岁时,张霭堂进入大同著名老字号“恒丽魁”当学徒,做事勤恳,谨言敏行,数年后,被派往京津任采购,借此结识大同另一著名商号“德泰钰”常驻天津资深采购孟瑞锦。1917年,27岁的张霭堂集孟瑞锦等几家股东资金,在大同四牌楼南繁华地段,创建新型商号“云锦章”绸锻庄,任“署名执事”(法人)。商号自成立之日起,即制定严格的店规和守则,注重培养员工的业务素质,经营理念和方针与时俱进,很快跻身大同著名商号之列,而且在京津、苏杭、内蒙建立起分号,信誉远播,生意兴隆。

张霭堂先生不仅在商业经营方面游刃有余,而且钻研儒、释、道学问,接交文化、知识界人士,热心社会公益事务。他醉心书法创作,每日观摩名家碑帖,临池不辍,在温习真、草、隸、篆增持书法传统功力的同时,更注重观摩大同历年出土的北魏时期碑刻、墓铭、造像题记等刻石文字,对魏碑这种古拙雄浑的书体情有独钟。进而反复临摹《后魏兖州刺史荧阳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旧拓龙门二十品》等,在传承魏碑书法方面卓有建树,逐渐形成自己率真、浑穆、古拙、尚神的书法风格。

1937年9月13日日寇侵占大同后,张霭堂先生毅然辞去大同商务会的职务,不与日伪当局合作。国民党、阎锡山统治大同时期,有人劝其走出家门,谋取职位,先生不为所动。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人民政府看重先生的节操和声望,邀请张霭堂出席人民代表会议,先后安排他担任大同市信托公司、百货公司的领导工作。工作之余,他乐于以擅长的书法为人民服务,多次为政府部门、文物单位、机关、学校、医院、影剧院书写碑记、牌匾、名称标识等,九龙壁背面的石碑碑记,即出自张霭堂先生之手。

如今,翻阅张霭堂先生留下来的书法字画,挥洒自如间,是一个泼墨挥毫、恣意洒脱的张霭堂;阅读先生写下的书信文章,行云流水间,是一个家风严训、博闻睿智的张霭堂;回顾先生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间,是一个敏而好学、气节高尚的张霭堂。他是耕读传家的儒商,也是胸怀大义的战士。回首烟霭流光处,蔚然清风过堂前。

“大同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商号魏碑大同市
张新油画作品选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浅议我国商号(字号)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商号权的界定与保护
浅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
腾冲口岸的商号和商会发展
打铁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