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麻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2021-09-22李仁超刘继东

中外医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喉罩动力学血流

李仁超,刘继东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麻醉科,山东菏泽 274300

老年人群钙流失比较严重,生活中极易发生骨折事件,对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威胁患者身体健康[1]。针对此症,需及时进行骨科手术治疗,但骨科手术需在麻醉下进行,而老年人群身体各项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麻醉的难度。既往临床多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但此种麻醉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水平等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选择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是有必要的[2]。有研究指出,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患者各系统造成的刺激比较小,可保证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3]。但临床有关两种麻醉方式联合应用的效果,研究较少,基于此,该文随机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8月在该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10 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在该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10 例,依据患者先后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5 例)、观察组(55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3 例;年龄66~80 岁,平均(73.00±3.12)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II 级33 例、III 级22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21例;年龄65~80 岁,平均(72.50±3.14)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II 级34 例、III 级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依据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均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拟进行相关手术者;年龄在65 岁及以上者;知情该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临床资料不全;对该次麻醉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全身麻醉:术前,肌注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031071)0.08 mg/kg,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一切正常,则继续进行以下操作。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国药准字H42022076)3 μg/kg+丙泊酚(国药准字J20080023)1.5 mg/kg+罗库溴铵(国药准字H20093186)0.6 mg/kg。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证处于正常后,安置一次性双管喉罩,与呼吸机连接。

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其腹股沟部,将超声仪探头放置于患者臀后,进行平扫,使其可显示股方肌浅面处,具有高回声的坐骨神经纤维,寻找“微笑征”标志的部位,于超声引导下,刺入针头,穿刺到相关位置后,确认无异常,推注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474)20 mL,于B 超影像中,对其药物扩散的过程进行详细观察,以形成完全阻滞。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患者不同时间点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

麻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凝血功能判定标准: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入室后、术中1 h、拔除喉罩),抽取患者3 mL 静脉血,进行相应处理后,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进行测定。

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诱导前、术中1 h、拔除喉罩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入室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1 h、拔除喉罩时,两组之间的凝血功能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诱导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 h、拔除喉罩时,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老年人群心血管代偿功能比较差,进行手术麻醉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波动,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且会影响手术效果[4-5]。既往对于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方式,但此类麻醉方式需要患者保持侧卧位,而患者下肢部位比较疼痛,若采取侧卧位具有一定的困难,且不易保持标准的体位,不仅使患者感觉到痛苦,还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引起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7]。因此,寻求一种更适用于老年肾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8-9]。

唐杰等[10]人认为,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且不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郑兰兰等[11]人指出,B 超定位具有较为准确的指导定位,可明显的提高神经阻滞穿刺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宁贤友等[12]学者研究提出,在拔出喉罩时,A1 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12.6±0.9)s、TT(15.6±0.8)s、APTT(24.7±1.7)s,A 组分别为(11.2±0.8)、(14.2±0.9)、(22.5±1.8)s,A1 组明显比A 组的长(P<0.05)。该文研究发现,拔除喉罩时,对照组PT(11.15±0.75)s、TT(14.23±0.87)s、APTT(22.41±1.75)s,观察组分别为(12.68±0.89)s、(15.69±0.88)s、(24.89±1.64)s,这与宁贤友等人研究一致。数据可表明,于B 超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的方式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时,会阻滞相关区域的交感神经,促使区域血管扩张,使血液的流速明显增加,并且局麻药会对凝血酶形成抑制,从而改善患者高凝的状态[13]。该文研究还发现,在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处于平稳状态,而对照组起伏较大,这是由于B 超仪可对患者坐骨神经、股神经、边缘其他组织等部位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从而更加精确的对其进行神经阻滞,还可有效保证精确的进针位置,避免盲目穿刺。此外,通过B 超影像,可较为清晰地观察麻醉药物在相关部位扩散的情况及具体范围,从而有效评估神经阻滞的效果,缓解不良穿刺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保证生命体征处于平稳,可进一步提高神经阻滞有效率,改善对患者的麻醉效果。与宁贤友相关研究相比,该文所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大,研究结果更具说服性。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可改善其凝血指标,保证血流动力学处于平稳状态,患者苏醒较快,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喉罩动力学血流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Supreme喉罩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喉罩在小儿拇再造手术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