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9-22朱园

中外医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结肠癌白蛋白营养

朱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科,广东广州 510180

结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发病人群有低龄化、年轻化趋势[1]。结肠癌患者由于消化功能降低、肿瘤过度消耗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免疫功能降低、营养不良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机体康复[2-3]。既往有研究表明,及早给予营养支持,是改善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的关键所在[4]。但关于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在结肠癌化疗中对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目前报道相对较少。基于此,该院便利选取2018 年4 月—2020年4 月收治的112 例结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收治的112 例结肠癌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 例)。研究组女21 例,男35 例;年龄45~76 岁,平均(60.52±2.14)岁;Dukes 分期:18 例A 期,22 例B 期,16 例C 期;体质指数(BMI)在20~27 kg/m2,平均(23.52±1.11)kg/m2。对照组女23 例,男33 例;年龄46~75 岁,平均(60.51±2.17)岁;Dukes 分期:20 例A 期,21 例B 期,15 例C 期;BMI在21~27 kg/m2,平均(23.55±1.0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研究。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活检穿刺、MRI 等检查确诊;年龄在18 周岁以上;病历资料齐全、完整;患者及家属均已对有关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签字。

排除标准:未开展研究前接受过对症治疗者;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贫血者;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合并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合并肠梗阻者;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全量配比:120~150 kJ/(kg·d)热量,7:3 糖脂比,0.15~0.25 g/(kg·d)氮量,150 kCal 热氮比,配比量递增方式实施,第1 天、第2 天分别给予1/3、2/3 全量,从第3 天开始均为全量,持续干预7 d。

研究组:由160 g 葡萄糖、65 d 蛋白质,同时加入少许矿物质、维生素、电解质等,混合成1 000 mL 营养液。以Har-ris-benedict 公式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补充热量。男:66×(13.7×理想体质量)+(5×身高)-(6.7×年龄)。女:65.5×(9.6×理想体质量)+(1.8×身高)-(4.6×年龄)。理想身高:(身高-150)×0.75±50(kg)。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干预7 d 后观察干预效果。营养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CD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术前,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前白蛋白(128.62±3.62)mg/L,对照组前白蛋白(121.16±1.6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6,P<0.001);研究组白蛋白(34.62±2.62)g/L、对照组白蛋白(31.15±1.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0,P<0.001);研究组总蛋白(59.62±2.62)g/L、对照组总蛋白(54.16±1.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75,P<0.001);研究组血红蛋白(128.62±3.62)g/L、对照组血红蛋白(123.26±2.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2,P<0.001),研究组术后7 d 营养指标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术前CD4+、CD4+/CD8+、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CD4+为(63.85±6.14)%,对照组CD4+(55.85±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3,P<0.001);研究组CD8+(24.04±1.52)%,对照组CD8+(28.8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15,P<0.001);研究组CD4+/CD8+(1.52±0.18)%,对照组CD4+/CD8+(1.3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1,P<0.001)。研究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结肠癌多发生于直肠以及乙状结肠与直肠的交界处,多见于中老年人群[5-6]。大部分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视,病情确诊时基本发展到了晚期,预后相对较差[7-8]。手术辅助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但在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下,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消化道反应,且肿瘤消耗会引发营养不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机体恢复[9-10]。故如何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肠外营养支持虽然可基本满足患者日常营养需求,但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血糖紊乱等并发症,效果并不理想[11]。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以直接为患者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蠕动,增加免疫球蛋白分泌,维持肠道正常的功能和结构。该次研究中对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免疫指标CD4+、CD4+/CD8+、CD8+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术后7 d,研究组CD4+为(63.85±6.14)%,对照组CD4+(55.85±3.41)%;研究组CD8+(24.04±1.52)%,对照组CD8+(28.85±2.67)%;研究组CD4+/CD8+(1.52±0.18)%,对照组CD4+/CD8+(1.31±0.10)%。对比两种营养方式显示,与肠外营养支持比较,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对免疫功能的改善更加明显,研究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肖详凤等[12]研究一致,其研究数据指出,化疗前对照组CD4+(42.56±5.24)%,CD8+(28.32±0.14)%,研究组CD4+(42.74±5.45)%,CD8+(28.46±0.12)%,化疗后对照组CD4+(45.32±4.64)%,CD8+(24.37±2.98)%,研究组CD4+(50.46±5.61)%,CD8+(21.74±3.14)%;患者行早期场内营养化疗后两组血清CD4+及CD8+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明显的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研究组的CD4+及CD8+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

而在营养指标方面,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改善效果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而言,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从而减少肿瘤消耗带来的营养不良情况。对比术前术后的患者营养指标我们发现研究组术后7 d 营养指标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前白蛋白(128.62±3.62)mg/L,对照组前白蛋白(121.16±1.62)mg/L;研究组白蛋白(34.62±2.62)g/L、对照组白蛋白(31.15±1.05)g/L;研究组总蛋白(59.62±2.62)g/L、对照组总蛋白(54.16±1.05)g/L;研究组血红蛋白(128.62±3.62)g/L、对照组血红蛋白(123.26±2.11)g/L。这与钟明霞等[13]研究结果一致,其文献中指出,术后第8 天,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该次研究结论基本相同。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结肠癌化疗中有效、可靠。

综上所述,结肠癌患者采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结肠癌白蛋白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
横结肠脂肪瘤误诊结肠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