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模样
2021-09-22王存华
文_王存华
7月20日,天气预报河南大部分地区有雨,而且是暴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暴雨来得如此豪横,如此不顾一切,就像天上的河决堤了似的,中原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可是,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两天,暴雨仿佛不知疲倦,持续在河南大地肆虐。从郑州到新乡、鹤壁、安阳,一座座城市浸入水中,一片片良田变成汪洋。
面对罕见极端天气,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选择主动停运40座变电站避险,可仍然无法避免电网受损。到7月24日,全省停电台区5.8万个,用户374.33万户,包括重要用户118户。尤其是郑州,停电台区1.2万个,1000多个小区和其他用户遭到暴雨破坏停电,其中473个大型社区、89户重要用户,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手机无法和他人取得联系,我们甚至喝不上一杯温热的水。面对缺电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做出举全公司之力做好防汛抢险保供电的部署,要送上及时电,解老百姓的燃眉之急。7月21日,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应急抢险队11000余名业务骨干火速向河南集结;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更是在暴雨当天就全面进入紧急状态,省、市、县三级应急抢修队伍发扬电网铁军精神,迎难而上、昼夜奋战,争分夺秒为用户抢修复电。
暴雨夜 为重症监护病房送电
“天啊,整个医院都停电了!”
“ICU600多名重症病人怎么办?”
“应急电源快用完了!”
“所有手术暂停,所有手术暂停!”
“心电监护仪备用电池电量马上耗完了!”
“氧气不能停!医护人员上,一对一,用人工呼吸气囊供氧。”
…… ……
7月20日18时30分,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2号病房楼断电。这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医院在这一刻失去了动力。
外面的雨还在不停地下,瓢泼似的。
停电先是从1号病房楼开始的,接着是急诊中心、门诊楼、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电原因是这场极端强降雨。7月20日13时,河南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预测未来3小时,郑州市的累积降水将达到100毫米以上。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暴雨来得如此猖狂,如此不顾一切。16时到17时,一个小时里,降水量就达到了201.9毫米,超过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极值。
暴雨造成的积水摧毁了郑大一附院的电力系统,1号病房楼停电。医院都配有应急发电设备,按以往经验,院里的电工排除故障后即可恢复供电。但是人们还是低估了这场暴雨的威力,更忽略了河医院区所处的位置。河医院区位于二七区建设路与大学路交叉口,地势低洼,东邻金水河。往日人们都喜欢到金水河畔散步,河水温柔明净,但今日的金水河变成了狂躁的野马。
河水漫出河堤,和街道上的积水一起疯狂涌进医院。它首先攻占了医院在建的新大楼的建筑工地。工地很快就变成了大水坑,工地上的大铲车被水淹得只露了个顶。紧接着,医院的负三层、负二层、负一层接连被水淹没。水很快冲进1号病房楼,医院的保洁人员和医生、护士一起拿着备用枕头、棉被往一楼跑,想要挡住进水,但根本无济于事。
电话打不通,手机没了信号,怎么办?
到处是水,一时找不到冲锋舟,交通中断,怎么办?
3000名医护人员和9000多名患者被困,怎么办?
心电监护等重要医疗设备的备用电量即将用完,重症监护室里600多名重症患者正急切地等电救命,怎么办?
暴雨依旧如瓢泼,人们期盼着救援队伍尽快到来。
暴雨如注,大街上有的地方积水齐腰,这个时候出车极其危险。
20时左右,接到抢修任务的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长郝涛从抢修点赶回不停电作业中心,又冒雨花了两个多小时找到了一辆全公司功率最大的应急发电车。23时20分,郝涛带着6名队员出发了。他开着绝缘斗臂车在前方开道,司机师傅开着应急发电车紧紧跟随,两辆车前后相隔五六米。风雨中,他们的车沿着建设路劈波斩浪。
车窗外密集的雨点就像鼓槌一样拼命敲打着郝涛的心脏。为了重症监护病房600多名患者的生命安全,他们要快些、快些、再快些。
从不停电作业中心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的距离不过五六百米,但是在这个如天河决堤的夜晚,跨越这段距离却如此艰难!车子顺着建设路缓缓前行,绝缘斗臂车车灯照射之处,街上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各种车辆随水流漂动,有的被冲到了路边花坛上,有的整车几乎被淹没只露出一点车顶。有些人弃车而逃,也有人在大雨中冲着郝涛他们摆手大喊:“快逃吧!”
郝涛心中七上八下,怕自己带出来的队伍不能平安返回,怕前面的路还有意想不到的凶险。其实,18时左右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接到了郑大一附院的求助电话,立刻派出应急发电车。可是,20时左右,那辆发电车在积水中抛锚。郝涛心想,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将发电车开到医院。在担任“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长的7年时间里,郝涛和队员们完成了很多重大保电任务和抢修任务。他不停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我要相信自己,相信我的队员,相信我们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一定能完成任务。”
此时,一名在路边高台上避险的男子挥舞着手,冲他们大声喊:“河医那边不能去呀,我就是从那边逃过来的!”
600多名重症患者正在等电救命,一刻也不能等。退,不可能!只能向前。进,太危险,怎么办?勇敢不代表蛮干,为了队员的安危,郝涛决定将车辆退回到安全地带,然后下车探水,为应急发电车找一条路。
郝涛率先跳进积水中。队伍中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的队员,43岁的王培丹抢着站在他前面,大声说:“我是党员,年纪最大,你们都跟紧我,你殿后。”
冰冷的雨水浇在他们身上,积水齐腰深,水流湍急。王培丹被水流冲得站立不稳,前后摇摆,眼看就要摔倒。他身后举着手电筒照明的副队长窦孝祥赶紧扶住他。两人总算是站稳了。王培丹从路边的花坛里找到一根木棍,小心地探着路。殿后的郝涛紧紧抓住窦孝祥的手大声喊:“都抓紧了,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许松手,我们出来7个人,回去还得是7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7人紧紧握着彼此的手,以防被湍急的水流冲倒。王培丹左手紧握着窦孝祥,右手拿着木棍向前一点点地探查。越往前,水位越深。在建设路高架桥下,王培丹停了下来。灯光照在探路的木棍上,他估摸前方水位将近两米!两米深,一脚踏下去人就会没顶,车也肯定过不去啊!
检查发电车设备。王存华/摄
连夜冒雨勘察。韩彦/摄
已经接近午夜,街上的水位还在上涨,怎么办?最终,郝涛决定让司机将应急发电车退到距离医院不远的安全地带,他带领6名队员绕道高架桥,继续为应急发电车找路。
“培丹,你怕不怕?”郝涛全身湿透,连发出的声音都透着寒气。“多少年啦,风里来,雨里去,怕什么。”王培丹大声回答,“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对!”郝涛咬了咬牙,“我们要探出一条路,无论如何都要把发电车开到医院。”
此时,窦孝祥的手机突然响了,接通,是妻子打来的:“你在哪儿,这么大的雨,好多人都出事了,你可千万注意。”窦孝祥看一眼身边的同事,努力用平静的口气说:“我在值班室值班呢,你放心吧。”说完,他立刻挂了电话。窦孝祥1993年出生,是名“新手爸爸”。孩子刚满6个月,他不想让还在哺乳期的妻子担心。
100米,50米,30米,10米……30多分钟过去了,零时40分,他们终于到达河医院区。这一路“侦察”,结论却让大家的心更沉重了:应急发电车根本开不进来。
医院门诊楼前只有手电筒光柱晃动,时不时有人在呼喊着。前来救援的消防队员和医院的医生们一起往外转移着病人。为了重症患者的生命,他们不得不把包括十余台呼吸机在内的沉重的医疗器械与患者一起抬下楼,现场一片忙乱。
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看到郝涛涉水而来,声音嘶哑地问:“发电车到了吗?”“还差500多米,水太深过不来。”郝涛叹气。“市政部门给我们派来了清障车,去接应你们的发电车。”刘章锁话语中满是希望。“太好了,那我们看一下现场,先确定发电车的接入位置。”郝涛回答。此时,前来救援的“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第二批5名队员也已到达医院。
雨幕下,清障车将前方的积水划开,路面瞬间出现,应急发电车紧紧跟在清障车后面。发电车刚刚驶过,后面路上的积水就迅速汇合,瞬间淹没道路。
7月21日1时50分,清障车带着应急发电车顺利驶进医院。经过反复测试,2时30分,应急发电车成功“靠岸”到预定位置。12名“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员各司其职,展放电缆、接线、调试设备。
雨点又急又密,打得人睁不开眼。也许是太累了,郝涛觉得今天的电缆特别重,抬着电缆的双臂有些发软,浑身还直打哆嗦。队员李毅博不小心跌倒,努力站了几次都没站起来。王培丹眼疾手快,奔过去将他从水中捞起。李毅博定了定神,擦一把脸上的水又接着去放电缆。
“50米的电缆,今天怎么这么长?”李毅博把电缆背在身上,一点一点展放到位。窦孝祥全神贯注地接线,忘记了浇在身上的雨水。他说,他当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最快的速度送电。一名50多岁的阿姨打着伞,小心翼翼地凑上前问窦孝祥:“小伙子,还得多久啊?我们家老头子……”阿姨哽咽着,说不下去了。窦孝祥安慰说:“阿姨,我们会尽全力,你放心。”阿姨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没事,我理解,这天气,难为你们了。”窦孝祥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浇在身上的雨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
暴雨的夜里,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这12个忙碌的身影。大雨浇透了他们身上的红马甲,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5时,应急发电车接入成功,停电10多个小时的重症监护病房来电了!
当灯光穿透雨幕亮了的一刹那,被这场大雨浇灰了心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心里突然就亮了。600多名重症患者有救了。
小区居民帮忙展放电缆。王存华/摄
从7月21日6时开始,“凌晨5时郑大一附院重症监护病房恢复供电”的新闻刷屏了。窦孝祥在暴雨中手持电缆的照片出现在央视网发布的一组新闻图片中,好多媒体也转发了这张照片,亲朋好友见到后将照片转发给了窦孝祥的妻子。7时,窦孝祥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电话里是哭腔:“窦孝祥,我不拦着你去抢修,但你得跟我说实话,哪怕是死,你也得让我知道你死在哪儿!”窦孝祥眼圈红了。但他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安慰妻子,匆忙说了一句:“我没事,你放心。”
风停雨歇,惊心动魄的那个夜晚过去了,但一些人一些事却牢牢印在了“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员的心上。
为30000户居民送光明
7月25日下午1点半,在新乡市正商城小区门口,家住25楼的孙荣急得直跺脚,电梯停运、断电断水断网,这四天四夜的煎熬让孙荣的嘴上起满了燎泡。有条件的居民有的搬到亲戚家住,还有的人干脆住了宾馆,可是孙荣的母亲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不方便移动,只能苦苦硬撑。13岁的女儿每天爬楼梯去读辅导班,哭着说再不来电我就不上学了,5岁的小儿子捂了一身痱子,再加上蚊虫叮咬,孩子的身上都是肿着的红包。孙荣暗自下定了决心,再不通电就住宾馆,大不了找担架把母亲抬下楼。虽然下了决心,但她心里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全国那么多电力抢修队伍来支援新乡,说不定今天就到正商城了呢。孙荣焦急地和守在门口的居民交换着“最新情报”,正说着,一辆印有“国家电网”标志的黄色抢修车缓缓驶来,后面还跟着一辆应急发电车,孙荣像是久在黑暗里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整个人都活泛起来,她指着发电车大喊,“快看快看,国家电网来支援我们了!”
正商城地下室积水足有30万方,4台大功率抽水泵同时往外抽水,照这样的速度至少需要3天才能抽完,要恢复正常供电至少需要4天或者更长时间,而居民用电又迫在眉睫,国网濮阳供电公司支援新乡应急救援抢修人员决定先启用应急发电车提供应急供电。 1点40分,抢修队员张宏琦、张庆锁着手接入工作,吴永振和队员们展放电缆,电缆平均每米40公斤重,50米长的电缆足有2000公斤,队员们吃力地扛着电缆一点点向外展放,汗水很快就浸湿了工作服,汗珠流进眼睛里刺痛难忍,但他们却腾不出手来擦一擦汗。细心的孙荣见状赶紧招呼居民过来帮忙,居民跑过来按抢修人员的要求一起将电缆一点点展放到配电室。当天的气温高达38摄氏度,怕抢修队员中暑,孙荣又召集小区的志愿者给大家送水,队员程晓勇说,我们的后勤保障非常好,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用品都很齐备,但居民总想为他们尽点力,有些志愿者不忍心打扰正在抢修的队员,就悄悄将水放进他们的工具包里。
2点10分,停电四天的正商城小区1号楼通电,现场群众一片欢呼,孙荣最为激动,她的眼眶含泪紧紧握住张宏琦的手:“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母亲可要受大罪了!”
此时,国网濮阳供电公司支援新乡应急救援队负责人孟凡兵正紧紧盯着手机,随时关注着各抢修现场的进展情况,当看到张宏琦发来的正商城小区1号楼通电的消息的时候,他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次支援新乡,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出动的23名队员都是精挑细选的技术精英,队伍中有10名党员,还有两位市级劳模,一位电网工匠,他们被分别安排到13个抢修现场与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和其他省市救援人员协同作战。很快,孟凡兵收到王强发来的消息,康桥美庭小区配电室及变压器被积水淹没,供电方案改为临时供电,正在等待物资,在豫程小区抢修的王建国也发来消息,供电方案已定,原高低压柜泡水不再使用,下午用临时箱变供电。
2点30分,正商城小区一片喜庆气氛,饱受停电之苦的居民奔走相告。工作人员在这边忙活,小区的居民也没闲着,特别是已经通电的1号楼居民,热心地邀请邻居们去自己家里充电,又商量着熬绿豆汤送给可敬的电力人。现场技术指导张宏琦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激动,因为这是应急发电,主要是保障居民生活照明用电,电冰箱、空调这类用电量大的电器尽量不要开,另外要注意发电车周围的安全围栏,让家里的孩子远离发电设备。张宏琦没有想到,他的这段安全提示在正商城小区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接下来的两天,他和队员们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听电力叔叔的话。大人们这样说,孩子们也这样说。
7月26日下午,经过一天的奋战,正商城小区1台环网柜,6台箱变全部到位,伴随着合闸成功,正商城恢复正常送电。但这只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工作任务在等着他们。据孟凡兵介绍,他每天晚上都会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梳理,然后根据工作内容整理安全注意事项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发布到工作群,而每天开碰头会,除了安排工作外,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安全第一,做好勘察记录,务必做到方案一遍过。
7月26日下午3点,逸品紫晶小区全部恢复供电。
7月27日下午4点,理想城所有居民楼恢复供电,电梯用电正在处理中。
7月27日下午6点10分,牧南小区全部恢复供电。
7月27日下午6点30分,晖祥江山小区全部恢复供电。
7月28日凌晨3点,整整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的王强和吴志选发来消息,康桥美城5幢低层送电成功,另外4幢高层因负一层低压分支箱积水严重,部分设备损坏,仍在处理中。
捷报频频传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雷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度,他不时在群里与抢修队员互动,并提醒工作负责人,每天开工前必须做安全提醒,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以确保抢修人员安全。
7月28日中午12时,豫程小区成功送电!这是应急救援队在新乡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从25日早晨到28日中午,四天三夜的苦战,他们完成了17个开闭所(小区)的送电,为30000户居民送去了光明。
郝涛、窦孝祥、王培丹、孟凡兵、张宏琦、程晓勇……他们每一个都很平凡,但他们面对灾难挺身而出勇敢前行的身影就是最美国网人的样子,是我们心中英雄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