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三维重建技术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2021-09-22刘辉来文自祥
刘辉来 文自祥
[摘要]目的分析數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中山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肺恶性肿瘤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 CT 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血清癌胚抗原(CE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临床指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以及心包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可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肺恶性肿瘤; DSA 三维重建;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4.2;R73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1)23-0162-0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malignancy
LIU Huilai WEN Zixiang
Department ofInterventional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3D-DSA)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malignancy.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alignancy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from January 2019 to 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T-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3D-DSA-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linical indicators, quality of lif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white cell count (WBC), platelet count (PLT), interleukin-6(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pleural effusion, pneumothorax,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3D-DSA-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their rapid recovery.
[Key words] Pulmonary malignancy;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
肺恶性肿瘤是肺部腺体或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呼吸内科系统疾病,常表现为间断式刺激性干咳、痰液中带有血性分泌物以及气喘局限性哮鸣音等症状,随着癌细胞的扩散转移,还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病理性骨折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行为生活,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1]。射频消融术是较为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通过影像学技术引导方式,对患者局部癌肿组织进行介入治疗,成为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首选[2]。因此,选取较为先进、疗效较为显著的影像学技术引导十分关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三维重建技术与 CT 技术相比,因其成像清晰、操作便捷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系统疾病临床治疗领域[3]。本研究通过对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在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6例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57.13±1.37)岁,病程4~20个月,平均(10.68±1.32)个月,体重52~89 kg,平均(69.17±1.33)kg;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1±1.39)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0.62±1.38)个月,体重52~89 kg,平均(69.13±1.37)kg。纳入标准:①经由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X 线、血清标志物、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符合肺部恶性肿瘤诊断标准者;②对本研究详细流程、具体目标了解清楚,并同意参与此次试验研究者;③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肾脏功能衰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期以及颅脑严重外部重创损伤出血者;②合并腋下淋巴结、脑、肾以及骨骼肌系统癌细胞转移者;③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脑血管意外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 CT 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应用2%利多卡因(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H13021490,生产规格:10 ml ∶0.2 g)进行麻醉,对麻醉起效的患者,在16排螺旋 CT 的引导下,将射频消融针经患者癌肿部位表皮处入路直至癌肿位置,进行消融操作。
观察组实施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射频消融进行治疗。待患者麻醉完全起效后,在旋转度数为220°,平均速度为40°/s 的 DSA 三维旋转图像(PHILIPS-新 FD-20-DSA 机器)重建技术的借助下,应用初始消融温度为80℃,功率为100~150 W 的 RITA 射频消融针治疗仪器设备(亿高-ECO-100A1),对患者肺局部癌肿组织进行消融,时间约为15~20 min。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指标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正常范围:<5μg/L)、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正常范围:4~10×109/L)、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正常范围:100~300×109/L)、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常范围:0.373~0.463 ng/L)、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正常范围:(4.3±2.8)μg/L)等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
1.3.2生活质量通过采用生活质量评估测量表,对患者进行综合测评,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
1.3.3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心包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症状越少,发生率越低[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 CEA、WBC、PLT、IL-6以及 TNF 等临床指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以及心包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创新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临床医学诊疗技术水平及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也随之提升,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医学知识在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大范围普及,人们对于自身机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呈日趋增长趋势,肺部恶性肿瘤作为胸外科系统中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6-9]。是由于患者自身机体对于外界病毒或细菌等不良因素的抵抗及免疫能力逐渐减弱,炎性因子在上呼吸道气体交換过程中下行至肺泡上皮细胞组织,导致局部黏膜组织发生病理性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以及痰液中带有较为明显的血性分泌物等,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还会引发弥漫性肺泡病变、肺不张以及恶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10-12]。因此,采取较为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尤为重要。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作为现阶段较为先进科学的临床微创技术手段,很好地弥补了 CT 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3]。本研究发现,在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下的研究组患者 CEA、WBC、PLT、IL-6、TNF 以及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 CT 引导下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姚舒洋等[14]研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结论相一致。由此可见,操作人员在可旋转移动探测器的借助下,可为手术操作创造较为丰富宽阔的手术视野,利于缩短治疗的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1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常规 CT 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显著升高,在 DSA 三维重建技术引导下的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气胸、肺部感染以及心包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趋势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可见,在辐射较小、操作简便快捷的 DSA 三维重建技术的引导下,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术后自身机体快速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社会功能会质量能力水平。但由于参与此研究治疗的肺部癌症患者绝大部分处于末期,研究介入治疗后对于患者生命时长的延续无显著差别。
综上所述,对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 DSA 三維重建技术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生理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张燕,张红蕊,帖晓静,等.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 EGFR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对 MMP-9、TIMP-1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1821-1824.
[2]关靖,王皓,周俊,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外泌体调控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5):756-761.
[3]马玲,李海明,翟展艺,等.检测 miR-141和 KLF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5):762-766.
[4]谭琪凡,李浩洋,俞孟军,等.CD45RO~+记忆 T 细胞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标志物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4):254-264.
[5]高恒兴,钟晓飞,张莉,等.DCE-MRI 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安罗替尼的治疗反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8):1621-1624.
[6]周严,董贤喆.40岁以下年轻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4):400-403.
[7]戴斌,黄翠萍,曹喆,等.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及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7):1393-1396.
[8] 俞孟军,谭金晶,王敬慧 . 单细胞测序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4):279-283.
[9] 蔡静,张君娜,宋慧琴,等 . 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病风险及生存情况分析 [J].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4):570-574.
[10] 李浩洋,秦娜,俞孟军,等 .PD-L1 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纯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比较 [J].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61-166.
[11] 王芸,王郁阳,姜曼,等 . 帕博利珠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观测 [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82-187.
[12] 王婧怡,彭文颖,江美林,等 .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96-203.
[13] 王佳丽,邹龑 . 凝血酶敏感蛋白 -1 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5):595-599.
[14] 姚舒洋,史可鉴,张毅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超进展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4):271-278.
[15] 柯芷茵,梁爱玲,刘勇军 .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与肺癌耐药研究进展 [J].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4):265-270.
(收稿日期: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