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研究进展
2021-09-21安明超张继鹏刘德连耿平梁婷
安明超 张继鹏 刘德连 耿平 梁婷
【摘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不断变化,恶性肿瘤患病率一直在提高。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为常见、最为痛苦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西医虽然在控制癌痛方面能够产生一定作用,但是容易引发并发症、耐药性与成瘾性,并且对于难治性癌痛难以起到理想效果。中医治疗法案将辨证论作为理论指导,可有效降低癌痛程度,减少爆发痛频率,本文探索研究中药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竞争,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敷贴;癌性疼痛;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202-02
现如今,我国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疼痛、出血等肿瘤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提升。癌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有多种方式,如中药外敷、中藥内服、针灸疗法等,这些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恶性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同时还具有毒副作用小、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甚至被称之为治疗癌性疼痛的绿色疗法。中药敷贴治疗癌性疼痛使用便捷,患者可以随时使用药物,并且临床不良反应轻微,止痛效果良好。
1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中医学中,认为瘤毒日久会同痰、热、湿等胶结,造成经络阻塞,形成气滞血瘀。因此,使用通络解毒、消肿散结、行气活血等中药敷贴能够起到抗癌止痛的效果[2]。我国古代医学中没有“癌性疼痛”这一病名,但是有许多相关记载,癌性疼痛在古代医书中通瘤、噎嗝、石等息息相关。《灵枢·厥病》中记载:“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所记载的症状类似脑部肿瘤引发的头痛。《黄帝内经》中记载:“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颈”,记载症状同肺癌晚期疼痛类似。《政治要诀》中记载:“痞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所记载症状则同肝癌疼痛类似。中医将疼痛病机归纳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这两个方面,我国古代医学对于癌性疼痛有着较为准确的认知,为如今癌性疼痛的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的方式可分为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中医内治包含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中医外治则包括中药敷贴治疗、穴位埋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涂治疗等[3]。其中,针刺治疗是借助针具刺激穴位从而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阴阳,起到消除或是缓解疼痛的目的。中药敷贴治疗是借助外敷药效达于内的治疗方式,在张红粉、谢薄的研究中,抗癌止痛外用方中药外敷联合穴位按摩有效缓解了癌性疼痛,表明在治疗癌性疼痛过程中,中药敷贴治疗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4]。
2 西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癌性疼痛指的是由恶性肿瘤引起与治疗过程中形成的疼痛,产生癌性疼痛多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疼痛原因包含肿瘤浸润骨组织、侵犯神经系统、侵犯内脏脏器、肿瘤引起坏死、炎症、溃疡等。其中,肿瘤相关性疼痛占比最高,比例为60%~75%;治疗相关性疼痛多是因手术与化疗造成,比例为10%~20%;剩余为合并疾病相关疼痛,比例为10%左右。癌性疼痛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可以将癌性疼痛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伤害感受性疼痛[5]。慢性疼痛不仅伤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为患者带来抑郁、焦躁、忧虑等负性情绪,造成心理痛苦。因此,探索研究癌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西医治疗癌性疼痛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放疗、心理疗法等。当前,西医治疗癌性疼痛通常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作为指导,评估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原因、用药风险等方面,采用最为恰当的治疗方案,包含选取治疗药物、处理预期与治疗后镇痛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给予心理支持,开展防治癌性疼痛教育等。
3 中药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中药敷贴属于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治疗癌性疼痛不容忽视的方法。中药敷贴直接体表给药,通过皮肤或是黏膜表面吸收过后,药力可以直接到达病所,不仅起效快,还能防止口服经过消化道吸收所造成的多环节灭活作用与部门药物内服所形成的毒副作用。《理论骈文》中提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这段话对中药敷贴进行了简单明了的阐述。
目前,临床中控制癌性疼痛时常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然而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通常癌痛持续时间较长,使用非甾体消炎药会造成消化性溃疡、出血、损伤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并且阿片类药物具有耐药性、依赖性、成瘾性,患者长期使用会有负面影响。临床中,许多医师会将中药敷贴联合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应用。在王剑锋、卢涛、王曼等人的研究中,系统评价了中药阿是穴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7]。该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与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从建库到2019年8月同中药阿是穴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随机开展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实施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3项,同要求相符的患者纳入2170例,相较于单一的三阶梯止痛法,中药阿是穴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可以起到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生存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袁珺、郁文恺和毛懿雯的研究中,选取50例肝肺癌晚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三阶梯镇痛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局部敷贴联合西药常规三阶梯镇痛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中,轻度疼痛患者应用吲哚美辛栓塞肛方式治疗1周,中度疼痛患者应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1周,重度疼痛患者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1周,爆发痛患者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3: 2: 2: 3: 2: 2: 3: 1: 1的比例将大黄、没药、乳香、五灵脂、八月札、徐长卿、姜黄、细辛与蟾酥混合打粉过筛,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敷于患者疼痛位置,1次/d,6h/d,连续敷贴1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缓解率、疼痛NRS评分、爆发痛次数、PSQI和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可见在治疗癌性疼痛的过程中,使用中药局部敷贴联合西药常规三阶梯镇痛方式的临床效果要好于单一的西药常规三阶梯镇痛方式。
中药敷贴可分为疼痛区中药敷贴与辨证穴位敷贴。在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中药敷贴,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直接作用于痛处,止痛效果快且持续时间长。穴位对于治疗癌性疼痛也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不同的穴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内关是八脉交会穴,对该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起到镇静止痛、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效果;合谷属阳,善于调气。对该穴位进行刺激能够起到通经止痛、协调阴阳、活血行气的效果。临床中不仅将中药敷贴同西医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还将中药敷贴结合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癌性疼痛中。高建清、雷艳容和陈红蓓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研究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对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8]。该研究将106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中药外敷痛点与腧穴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针刺治疗,观察周期为2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之后,观察组NRS评分、疼痛缓解率、爆发痛发作次数、每日阿片类药物剂量、血清5-HT、NPY、SP水平、血清β-EP水平、PSQI得分、HAD评分中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能够有效缓解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中,癌症患者时常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然而患者在应用阿片类药物之后有90%以上的概率会出现便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在控制癌性疼痛的过程中,怎样有效治疗阿片类药物造成的便秘是其重要环节。吴丽琴、李毅等人的研究将口服阿片类药物出现便秘的80例癌症患者分别实施中药敷脐与口服麻仁丸治疗,结果显示:应用中药敷脐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应用口服麻仁丸的患者[9]。可见,在治疗癌性疼痛的过程中,中药敷贴应用方法多样,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4 小结
癌性疼痛因为难治性与高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打击了患者同病魔抗争的信心与觉醒,不利于肿瘤的整体治疗。近些年来,中药敷贴在癌性疼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治疗方式具有价格低廉、操作便捷、见效快、基本无毒副作用等多种优势,并且還能依照病情不同发展阶段实施辨证施治,根据证型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膏药、配用相应的证型,提升治疗针对性,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确。虽然中药敷贴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比如治疗方案不够统一、操作流程不够规范等,需要加以改进。在临床研究过程中,专业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癌性疼痛治疗方案,改进操作流程,使得治疗方案更为科学、可行,操作流程更为健全、规范。综上所述,在治疗癌性疼痛过程中应用中药敷贴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提升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艳, 孙连庆, 胡粒山. 中药外治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痰瘀互结型癌性疼痛42例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 16(12): 166-168.
[2] 王国平, 李霞, 何朗, 等. 奥氮平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东南国防医药, 2020, 22(6): 622-626.
[3] 陈学彰, 陈锡康, 田华琴, 等. 癌理通外敷对癌性骨痛控制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20, 48(11): 49-52.
[4] 张红粉, 谢薄. 抗癌止痛外用方中药外敷联合穴位按摩中医护理干预癌性疼痛的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34): 13-16.
[5] 周迪, 董昌盛, 许玲, 等. 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 54(11): 38-42.
[6] 袁珺, 郁文恺, 毛懿雯. 中药贴敷法治疗肝肺癌晚期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0, 27(6): 932-933.
[7] 王剑锋, 卢涛, 王曼, 等. 中药阿是穴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 29(4): 608-612.
[8] 高建清, 雷艳容, 陈红蓓. 中药外敷痛点及腧穴配合针刺对晚期肺癌患者癌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20, 41(7): 972-975, 979.
[9] 吴丽琴, 李毅, 童德萍, 等. 中药敷脐治疗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导致气虚津亏型便秘的临床疗效[J]. 重庆医学, 2019, 48(16): 2764-2766, 2771.
作者简介:安明超(1982.04-),男,汉族,山东新泰人,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