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

2021-09-21孙俊建张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孙俊建 张蕊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联合中药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共收集临床病例100例,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妇炎消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P<0.05)。结论:针刺治疗联合妇炎消胶囊口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疗效确切。

【关键词】针药结合疗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22-02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在妇科临床属于常见病。以往有慢性盆腔炎一说,但目前认为慢性PID定义比较模糊,目前第八版妇产科学将该病命名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妇炎消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共100例。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美国CDC关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治规范》。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诊断学》(第7版)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1]。纳入标准:①中医四诊合参辨证为湿热瘀结证;②西医诊断符合SPID诊断标准;③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年龄25~45岁;④肝肾功能正常;⑤依从性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炎消胶囊1.35 g,口服治疗,3次/d。非经期连服14 d为一周期。连续治疗三个周期。治疗组患者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在上述中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归来、大横、阿是穴)结合体针(血海、阴陵泉)。治疗隔日1 次,每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针刺治疗时间:月经干净后开始针刺治疗,经期停止。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治愈情况、中医证候评价、局体体征评价。

1.4疗效标准 (1)疗效判定标准 ①中医症状积分判定标准。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减少<30%;有效:30%≤疗后症状积分值减少<70%;显效:70%≤疗后症状积分减少<95%;痊愈:疗后症状积分减少≥95%。②体征积分评定标准。无效:疗后体征积分值减少<30%;有效:30%≤疗后积分值减少<70%;显效:70%≤疗后积分值减少<95%;痊愈:治疗后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③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无效: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30%,下腹痛等盆腔炎症状加重或未见减轻,妇科各种化验检查未见好转;有效:30%≤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70%,下腹痛等盆腔炎症状加重或减轻,妇科各种化验检查见好转;显效:70%≤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下腹痛等盆腔炎症状明显减轻,妇科各种化验检查明显好转;痊愈: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下腹痛等盆腔炎症状消失,妇科各种化验检查正常。(2)中医证候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2] 制定。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轻:时有时无。记2分。中:程度中等。记4分。重:持续存在,疼痛程度较重。记6分。②腰骶酸痛。轻:时有酸痛不适。记2分。中:频繁发生酸痛。记4分。重:酸痛持续存在。记6分。③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轻:白带量多,在1/2以内,記1分。中:白带量多于以往1/2~1倍,记2分。重:白带量多,较以往多1倍以上,内裤可湿透。记3分。带下味臭:轻:微臭。记1分。中:腥臭。记2分。重:秽臭。记3分。次症:①神疲乏力。轻:偶尔疲倦乏力,可正常工作。记1分。中:经常疲倦乏力,不可正常工作。记2分。重:频繁疲倦乏力,懒于劳作。记3分。②经期腹痛加重。轻:时有加重。记1分。中:常有加重。记2分。重:每次均加重。记3分。③经期延长。轻:经期延长7~10 d。记1分。中:经期延长11~14 d。记2分。重:经期延长15天以上。记3分。④小便黄,有小便黄。记1分。⑤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有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记1分。(注:以上症状“无”均记0分。)舌象异常,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黄腻;均记+。脉象异常,脉弦滑或弦涩;均记+。(3)局部体征轻重分级评分标准:①子宫活动度:轻:子宫活动度轻微异常(差)。记1分。中:明显活动不利。记2分。重:子宫活动极差,基本固定不动。记3分。②子宫压痛:轻:子宫轻度压痛。记1分。中:子宫明显压痛。记2分。重:子宫压痛拒按。记3分。③左附件增粗:轻:左附件轻度增粗。记1分。中:左附件中度增粗。记2分。重:左附件增粗明显。记3分。④左附件区包块大小:轻:包块最大直径<3 cm。记1分。中:包块最大直径3~5 cm。记2分。重:包块最大直径>5 cm。记3分。⑤左附件压痛:轻:左附件轻压痛。记1分。中:左附件中度压痛。记2分。重:左附件压痛明显。记3分。⑥右附件增粗:轻:右附件轻度增粗。记1分。中:右附件中度增粗。记2分。重:右附件增粗明显。记3分。⑦右附件区包块大小:轻:包块最大直径<3 cm。记1分。中:包块最大直径3~5 cm。记2分。重:包块最大直径>5 cm。记3分。⑧右附件压痛:轻:右附件轻压痛。记1分。中:右附件中度压痛。记2分。重: 右附件压痛明显。记3分。⑨宫骶韧带增粗:轻:宫骶韧带轻度增粗。记1分。中:宫骶韧带明显增粗。记2分。重:宫骶韧带重度增粗。记3分。⑩宫骶韧带触痛:轻:宫骶韧带轻微触痛。记1分。中:宫骶韧带明显触痛。记2分。 重: 宫骶韧带压痛拒按。记3分。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

2 治疗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经秩和检验,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经秩和检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差异明显,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间患者的综合疗效经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无效率的P值等于0.013,有效率的P值等于0.001,显效率的P值等于0.045,其疗效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中医妇科中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这一名称,该病多包含于“妇人腹痛”、“癥瘕”等病名中,发病主要为湿热内蕴,缠绵难愈,留滞胞中,气血失调,日久湿热瘀血互结,湿热瘀结,以致脏腑功能失常,胞脉瘀阻,冲任受损所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一般病程较长,病情难愈,缠绵反复,复发率高,属于妇科病治疗中的难题。西医治疗一般都以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为主,对于SPID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SPID有较大优势,尤其针刺治疗副作用小,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本研究显示,针药结合组与单纯中药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体征比较以及中医证候比较,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针刺配合妇炎消胶囊治疗SPID湿热瘀结证疗效确切。

参考文獻

[1]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5.

[2] 李政海. 金香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滞证)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11): 1705-1707.

作者简介:孙俊建,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通信作者:张蕊,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