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及对策

2021-09-19吴玉珊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泉州市泉州城镇化

吴玉珊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巨大浪潮,全球的城镇化进程开始突飞猛进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镇化也得到了快速推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2014年国家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注重城镇化质量的要求,这标志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二五以来,泉州加快健全完善城镇化建设制度体系的步伐,先后制定出台《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泉州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2018年泉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6%,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67.98亿元,连续20年排名福建省第一。然而,泉州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新型城镇化的整体质量亟待提升。为此,本研究在明确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泉州市2003—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泉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所得结论就如何提升泉州市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提出对策建议。该研究对于规划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泉州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1 新型城镇化概述

城镇化不是指城市产生、发展与消亡,而是特指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镇快速集聚的现象。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传播、渗透和扩散,从而使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最终达到共同繁荣的社会历史过程。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典型特征,新型城镇化是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国情探索出的一种新的城镇发展模式,它被赋予全新的内涵。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解释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国内学界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比如,简新华[1]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首要任务等十大方面。张占斌[2]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方面。陈肖飞等[3]认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本文采用梁振民[4]的观点,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本动力,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重点是提高城市生态化、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水平,目标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城镇化体系,有别于传统城镇化,它就是要走出一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城乡统筹发展,以资源集约利用为抓手,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动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镇化道路。

1.2 新型城镇化质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后的第一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单独任务重点列出,这表明“注重质量”的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主体目标诉求。21世纪初以来,国内学界逐渐开始关注城镇化质量方面的研究,明确提出了城镇化质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如2013年《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提出,城镇化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从构成要素看,城镇化质量又可分为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空间城镇化质量。不少学者以此为参照,从城镇化多维表现形式来理解城镇化质量,如曹飞[5]、孙旭等[6]、陈晓华[7]、曹文明[8]等。在把握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的特点,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质量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结构优化与合理,空间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提升、生态环境和谐等各种要素的实现程度[4]。新型城镇化质量具体包含人口城镇化质量、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统筹发展质量等5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才能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为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新型城镇化质量更加丰富了城镇化的内涵,它在强调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的同时也注重效率的提升[9]。以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为理论依据,结合泉州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构建了由人口城镇化质量、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城乡统筹发展质量4个二级指标以及人均GDP、非农产业比重等16项三级指标所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见表1。理论上,新型城镇化质量还应包括生态环境质量,但由于泉州早期统计体制的不健全,笔者未能获取该方面的连续性统计数据,故该层面不予考虑。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具体构成如下:(1)人口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聚的过程,也包括城镇密度与规模的扩大,人口素质的提高,该层面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指标反映;(2)经济城镇化质量,经济基础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发展赋予了经济高效和结构优化的全新内涵与要求,该层面由人均GDP、非农产业比重、劳动生产率、R&D投入占GDP比重、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反映[10];(3)社会城镇化质量,其主要反映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改进和完善,表征人类文明进步程度,该层面要求政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等,由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文教科文经费等指标反映;(4)城乡统筹发展质量,该层面意指城镇化的空间协调度,即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由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值、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值等指标反映。

表1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Tab.1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表1中,标有“-”号的指标表示逆向指标,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值以及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值是反映城镇化质量的负向指标。这三个指标的比值越大,城乡协调程度越低,城镇化质量也就越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GDP、R&D投入占GDP比重(%)等四个指标可以从历年《泉州统计年鉴》直接得到,其他指标利用相关公式计算求得。其中,非农产业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劳动生产率=GDP/全社会从业人员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值=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值=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文教科文经费等指标均按常住人口计算。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了科学发展时期,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且由于未能获得2003年以前泉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等指标的原始数据,选取2003—2018年作为研究的时段。

2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

运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水平测度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赋值。熵值法是一种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的数学方法,主要用来衡量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如果评价体系中某指标的数值全部相等即离散程度为零,那么它对综合评价就没有影响。当指标数值离散程度越大时,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大,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就会更显著。本文选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结合加权求和法对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熵值法完全依赖于指标数值自身提供的信息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其测算步骤如下: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i=1,2,…,n;j=1,2,…,m),其中Xij为第i个方案第j个指标的数值。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熵值法中标准化法较多,本文采用极值法。为了避免求熵值时对数的无意义,需要进行数据平移。

对于正向指标:

对于负向指标:

为了方便起见,仍记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为Xij。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方案占该指标的比重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1-ej,gj越大说明指标的重要性越大。

(6)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7)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Si=Wj×Pij(i=1,2,…,n)。

2.2 基于熵值法的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

根据熵值法的计算步骤,首先对泉州市2003—2018年间如表1所示的16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除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值以及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值3个负向指标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外,其他指标均采用公式(1)。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城乡统筹发展质量等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再加权求和得到各准则层的综合得分,然后以此为基础采用同样方法计算出各准则层在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中的权重,最后加总求得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综合得分。各指标及各准则层的权重如表2所示,各准则层及目标层的得分如表3和图1所示。

表2 泉州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值Tab.2 Weight value of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in Quanzhou

表3 泉州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Tab.3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score in Quanzhou

图1 泉州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折线图Fig.1 Line chart of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score in Quanzhou

2.2.1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评价

2003年以来泉州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质量得分从2003年的0.0487增加到2018年的0.0857,年均增速为3.8364%,说明泉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升。在发展时间上泉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1阶段为2003—2011年,该阶段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缓慢增长,年均增长2.3907%。由图1可知,这一期间内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曲线较为平缓,虽然增长速度不快,但总体上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这主要受益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比如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方向;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按照统筹发展、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小带大的原则,促进中大小城市和小镇协调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10年,泉州市政府出台《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并按照泉州地区及产业分布特色,对市、县、镇的发展规划进行差异化定位[11];2010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以及民生工程战役等“五大战役”的战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泉州城镇化的发展。但由于这一阶段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总体上延续了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的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化的特点以规模扩张为主,质的提升不足,因而城镇化质量得分增长速度较缓慢。

第2阶段为2012—2018年,泉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分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增长5.5136%。该阶段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走上质量与速度齐头并进、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提升发展道路,城镇化整体质量大幅度提高,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城乡统筹等方面都进入到良性循环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指挥棒作用,加强资金等多方面投入,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城镇化提质增速。比如,2012年,十八大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应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这说明我国要摒弃“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道路,开始探索追求质量发展的城镇化道路。2014年,国家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泉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或政策,不断加大推动力度。比如,2012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美丽乡村”五年计划,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2013年初,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加快城镇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2014年9月,《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强化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等多方面谋划了未来几年泉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2016年《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从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就地城市化、有序推进就地城市化等等方面,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2018年开始至2020年,泉州市财政每年安排6100万元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系列措施都为2012年以来泉州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2.2.2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各系统质量评价

2003年以来泉州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几个要素的共同发力,各层面的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如下:

人口城镇化质量方面,得分逐年稳步增加,从2003年的0.0407增加到2018年的0.0799,年均增长4.6094%。该层面由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指标共同反映,具体来说,2018年泉州常住人口有8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579.4万人,城镇化率从2003年的45.9%增加到66.6%,略高于福建省的整体水平(65.8%),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0%);人口密度从697人/平方公里增加到801人/平方公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从57.5165人增加到149.7655人。反映了泉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经济城镇化质量方面,2003—2018年,得分从0.0429增加到0.0848,年均增长4.6518%。该层面由人均GDP、非农产业比重、劳动生产率、R&D投入占GDP比重、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共同反映。具体来说,2003—2018年,人均GDP从16124元增加到97614元,非农产业比重从93.1%增加到97.6%,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从56.9%增加到57.7%,第三产业比重从36.2%增加到39.9%,劳动生产率从3.1187万元/人增加到13.2484万元/人,R&D经费占GDP比重从0.35%增加到1.12%,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从5731.84元增加到39171.15元。泉州市民营经济活跃,发展迅猛,全市GDP规模持续位居全省第一。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城镇化质量;城镇化的集群效应和辐射效应又能够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形成良性互动。

社会城镇化质量方面,2003—2018年得分从0.0443增加到0.0854,发展态势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1年之前,这阶段增长速度相对平缓,年均增长3.2%;二是2011年之后,这阶段增长较快,年均增长4.1283%。该层面由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文教科文经费等指标共同反映,具体来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3678.73元增加到54130.8元,人均文教科卫经费从12.860元增加到3169.376元,年均增长225.465元,年均增长率为48.197%;万人拥有公里历程从13.83公里增加到20.34公里,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从90.83人增加到110.5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7.05人增加到45.96人。以上反映了2003年来泉州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而使城镇化“量”上增加的同时“质”也不断提升。

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就是要由偏重城市自身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泉州市该层面的得分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再上升,在2003年至2011年期间得分较低并持续下降,即从0.0662降到0.0480,年均减少4.0872%,说明这一阶段城乡协调发展情况不理想,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从2012年起这一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得分开始以较快速度攀升,从2011年的0.0480增加到0.0850,年均增长8.4997%,呈现了城乡发展加速融合的态势。该层面由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值、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值等指标反映,具体来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2003年的2.15上升到2012年达到顶峰值2.71,而后不断下降,到2018年降至2.27;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值2003—2011年基本保持在高水平,到2012年开始缓慢下降,到2018年降至1.8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值一直不断降低,从0.90下降到0.79。

3 结论与建议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4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泉州市2003—2018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泉州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总体上不断增加,说明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泉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具体来讲,泉州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为2003—2011年,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缓慢增长;第2阶段为2012—2018年,泉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快速提升。从新型城镇化的各子系统来看,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而城乡统筹发展得分以2012年为转折点先下降再上升,呈现先抑后扬走势,目前保持良性发展态势。不难发现,泉州市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整体质量的发展拐点都是2012年,反映了2012年以来,中央和福建省进一步加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加大各种资源的支持力度,加上泉州市自身民营经济活动、城镇化基础较好等优势,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泉州的新型城镇化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城镇化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人居环境水平有待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待改善,相关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泉州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推进城镇差别化发展

中心城区大力推进鲤城区老城区城市更新,加强丰泽区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提升现代化都市层次。晋江、石狮、南安等经济相对发达,要加强城镇现代化和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宜居宜业城镇建设。加快其他县域城镇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各地特色产业(如惠安的石雕、安溪的茶产业、德化的陶瓷和乡村旅游等),提升公共事务服务水平,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3.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镇提档升级

中心城市要推进“退二进三”,主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立足泉州市民营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物联网,建设智能交通,实现服务业信息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镇发展的档次和发展后劲。

3.3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改革,完善全市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制定配套的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教育入学等政策,实现城乡居民社会福利一体化。推广晋江、石狮的做法,健全为不愿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有关市民化待遇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民工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技能。

3.4 推进产业布局与城镇建设协同互动

科学谋划各类园区建设,把各类园区纳入城镇统一规划,促进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城市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泉州市泉州城镇化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