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9周畅姜丽波刘娜徐明瀚隋慧颖
周畅 姜丽波 刘娜 徐明瀚 隋慧颖
摘 要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方法:以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授课后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评分和案例分析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可以提升学生病例分析能力。
关键词 微课;探究式教学法;临床见习;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5-0127-03
0 引言
临床医学教学一般以教师作为中心,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知识和经验为主,因此,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血液科疾病教学重点多、难度大、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见习生实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微课教学则教学内容完整、丰富,两者结合,能够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水平。探究式微课教学既让临床教学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更适合在血液科教学中应用[2]。目前将微课和探究式教学联合应用教学未见报道,本研究分析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研究基地,从2016、
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40人共计8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作为对照组,2017级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取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均由同一名教师完成。纳入标准:1)学生均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进行见习教学;2)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准:1)无法完成见习教学;2)完成见习教学但是未能完成教学考试。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1~25岁,平均22.25±0.21岁。实验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26岁,平均22.12±0.22岁。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带教教师以血液科教学大纲作为基础,根据学生实践制定学习安排,开展基础理论、病例分析等教学指导。
1.2.2 实验组 采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带教教师提出见习活动课题,提前一天通过QQ群发布时长五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充分利用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微课平台将见习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归纳,同时针对该课题模拟病人进行情景演绎(如征得患者同意,也可更换成录播典型患者的问诊查体过程),由浅入深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你考虑的初步诊断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疾病?应该进行哪些检查?”等等。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查阅、搜集相关材料,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根据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现场模拟。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回归见习课堂进行交流分析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课后,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同时,教师将微课视频进行统一保存,做成资料库,并不断对其中内容进行更新,供学生随时观看。
1.3 观察指标
在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开展考试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开展案例分析考试,采用相同试卷,答题时间45 min,所有学生均自行答卷,结束后统一进行批阅。在教学实施前先用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开展学习自我导向能力测评。教学实施结束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定,对两组学生在完成教学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量表评分均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经检验,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见习生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评分和案例分析成绩对比,实验组见习生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血液科疾病是内科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的学科,学习过程不具有直观性。因此,学生常对知识难以理解,尤其在学习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等知識点时常感觉晦涩难懂,这就要求教师找到更符合血液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模式。目前医患关系逐渐紧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许多血液病患者拒绝接受见习、实习医生问诊及体格检查;而且血液科患者疾病恶性程度高,通常伴有高度感染及出血风险,某些疾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如过敏性紫癜,易于春秋发病),这就导致临床见习带教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同时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近阶段都无法保证学生真正地深入科室进行临床见习[3-4]。
探究式教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以授课教师作为主体,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而探究式教学则让授课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设置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对临床问题进行思索和学习,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5]。探究式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而抽象的医学知识往往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实习生由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而导致探究式教学常无法达到效果[6]。
近年来,“互联网+”广泛在医学领域应用,微课是利用互联网形成的新兴教学资源类型,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冲击,同时弥补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影响下无法保证学生真正深入临床科室进行临床见习的缺憾。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实用主义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7]。运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授课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发散性思维,而且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可以由教师进行更正,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更为了解,尤其是对于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够给予鼓励和指导,调动所有参与学习学生的积极性[8];另一方面通过与微课结合,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助于让学生对血液科知识点产生兴趣。课前,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自主讨论学习,尤其是对于重点和难点能够反复观看;课上,学生可以根据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课后,学生能够随时复习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9]。此外,微课教学法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即使教师不在现场也可以进行师生沟通交流,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临床医学知识传播与共享,让学生对血液科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10]。
本研究分析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作用,发现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为临床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是研究中也发现: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对带教教师要求相对较高。而教师对于该模式也属于初次尝试,开展教学的能力有限,经验不够丰富。同时由于专科教学周期相对较短,课时偏紧,因此,本研究中带教教师仅是实习生临床学习的引路人,真正深入开展知识学习还需要依靠实习生自己完成。再者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次研究只调查到教学结束,而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改变,这些改变对学生发展是长远的影响,因此,开展长期效果評价更为科学、客观。今后的研究中要通过对带教教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带教教师经验,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加强长期效果的评价,追踪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中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中的综合能力表现情况。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在临床教学中,因此值得在临床见习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校吾,张哲,孔垂泽.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5):34-36.
[2]王明,田华,宋娟,等.PBL教学法结合微课模式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8):202,204.
[3]许能文,李琳洁,刘伟红,等.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取PBL与微课相结合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6):109,133.
[4]高振远,王雅萍,石默晗,等.导学案与微课融合下的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3):358-360.
[5]燕玮,石雪,何晓薇,等.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4):327-330.
[6]赵万红,古流芳,张鹏宇,等.CBL结合OSCE模式在血液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3):538-541.
[7]卢姣娣.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5):145-146.
[8]奚弘妮,葛津津,汤培凤,等.“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对提升临床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9):1271-1274.
[9]原天香,申洁,李希科.基于虚拟现实动画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24):4325-4327.
[10]高国贞,彭雅琴.临床教学专题系列微课的建设及在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9,26(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