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真有“大国坟场”的诅咒吗?
2021-09-18和静钧
和静钧
当地时间8月19日,阿富汗塔利班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这一天也是阿富汗脱离英国统治、独立102周年的纪念日。阿塔武装8月15日进入并控制首都喀布尔,单方宣布“战争结束”。阿塔发言人穆贾希德表示,塔利班计划在阿富汗组建一个包容性政府。
20年前,美军以塔利班庇护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突然大打出手,塔利班集团瞬间失去了对阿富汗进行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统治,被迫转移到偏远山区,对外来侵占者和侵占者扶植的武装力量长期进行游击战。塔利班也分裂成两个组织:一个是继续追求复国的“阿富汗塔利班”(阿塔),另一个是沦为恐怖组织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我们说的塔利班指的是阿塔,而不是巴塔。
于是,武器裝备、技术战力、资源集合、现代战争能力各方面都不在同一层次的两支军队之间进行了“大象与蚂蚁”战斗,最后以强大的对手拱手退出而落下帷幕。美军丢盔弃甲,仓皇逃离,似乎更凸显了阿富汗的“大国坟场”之诅咒。
美军深陷20年
美国2001年发动阿富汗“闪电”战争,其真实战略目标是以极小的代价迅速在阿富汗扶植亲美政府。美军以极小代价实现对阿富汗的控制,最大程度收割阿富汗的全球性地缘战略利益:坐拥亚洲“心脏地带”,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遏制中国、俄罗斯、伊朗、印度的势力。
然而,美国很快发现,要扶植出一个亲美、胜任的傀儡政府,不仅耗损大量钱财,傀儡政府还总是无可避免地沦为腐败政府。更令美军沮丧的是,要扫荡分布在阿富汗三分之二以上国土的农村、山地的反美武装,光靠空投炸弹根本不行。
美军虽然“定点清除”了塔利班原最高首脑奥马尔,但整体效果并没有起色。美国要扭转军事行动被动局面,至少需要增兵,而且增的是美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陆军或海军陆战人员。美国很快转而向北约盟友求助,最后以联合国名义拼凑出一个“协助和平”的国际杂牌军,但主力依然是美军。当美军伤亡超越3000人大关时,美国国内舆论也转向,越来越多的人们质疑这场战争。
因此,共和党布什政府打下的这场战争,到了民主党奥巴马时就开始盘算撤军之策,时常在“减兵”与“增兵”之间徘徊。到了共和党特朗普政府之时,特朗普干脆就承认塔利班,背着盟友,邀约塔利班到多哈与美国签下了“和平之约”,承诺美军2021年5月1日之前撤离阿富汗,条件就是塔利班不得扩大军事行动。随着特朗普失去连任,民主党拜登政府无可奈何接过这个烫手山芋。今天拜登喊冤叫屈,说撤军本来就是特朗普搞出的“锅”,他是戴着特朗普的镣铐在起舞,撤军之狼狈“怪不到他”。如果拜登不承认特朗普多哈和约,那么塔利班发动春季攻势,阿富汗政府军根本没有形成美国所期望的战力,美国又不得不大幅增兵,这违反和打乱了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布置。
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演变与重塑,美国现在最在意的就是打造“印太战略”。“印太战略”是海权大战略,而阿富汗战略是陆权大战略,阿富汗地缘意义在美国心目中已经下降,一个可以让美国袖手旁观但又混乱不堪的阿富汗或许更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这一混乱的溢出效应只会波及四邻。
因此,美国白宫及北约4月29日确认,美军及北约部队已经开始从阿富汗撤离。按照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的承诺,美军将在9月11日前完全撤离阿富汗,从而给这场历时20年的“赢得了战斗却赢不了的战争”划上休止符。
多个大国折戟于此
战略冲突同样是三次英阿战争期间英军惨败之原因。“大博弈”时代,为呼应欧洲边缘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与沙俄在波斯和中亚地带展开了战略博弈,史称“大博弈”。“大博弈”的目的就是避免两个大国在另一个重要地缘位置开辟新战场。为此,沙俄进逼波斯之时,英国就取道印度北上,征服阿富汗,形成两个大国力量对弈状态。
然而,令英军意料不到的是,部族和军阀林立的阿富汗只是地域概念,从来就没有波斯这样的国家意识。擅长海军的英军在内陆深处,冒着补给线被截断的风险,劳师远征,军力不足,时常被当地武装追杀。随着“大博弈”的解除,沙俄退出一战,阿富汗的地缘战略吸引力在海权霸权的英国心中不断下降,最后英国承认在阿富汗的行动失败。
战略冲突同样也能解释苏联的10年阿富汗战争之痛。1979年随着美军战略收缩,亚洲地带出现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权力真空,这对急于在亚洲扩张、打通印度洋战略通道的苏联来说是难得一遇的战略机会,正好借口阿富汗内乱,闪电出兵,直取喀布尔。与美军手法不一样,苏联一直增兵,直扑山间农村,伤亡惨重。到了1989年,全球形势大变,经济实力与地缘经济争夺,成为那个时候的主题,苏军牺牲经济、不顾成本在阿富汗折腾,终于走到末路,只好狼狈撤军,一路丢盔弃甲。这一失败,铸成了苏联后来的解体。同样,英国败走阿富汗,也敲响了英帝国长达200年的全球霸权的丧钟。今天,美军同样狼狈出逃,虽没有如昔日英国、苏联一样动摇国运,但这次的伤筋动骨,定会给美国产生后果。据报道,阿富汗政府的黄金外汇国库等,尽数已经被美国转移走。
不应过度解释对美的“大国坟场”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不差矣,对大国对外用兵也一样适用。
2012年3月11日凌晨,发生在坎大哈的美军士兵枪杀16名阿平民这一事件,其残暴性闻之骇然。美兵夜闯民居,屠杀熟睡平民,并试图焚尸,多数枪口打在头上,至少有9名儿童和3名妇女被杀。时任阿总统卡尔扎伊称该罪行“不可能宽恕”,是“故意谋杀”。塔利班方面则表示要以“斩首美士兵”来复仇。
依一种民族主义逻辑观,外人对部分国民的冒犯,往往被视为是对整个民族的冒犯,而冒犯者的身份粘连,又使最终冒犯者牌子挂在了冒犯者背后的民族与政府头上,从而最终演变为一场国际政治冲突事态。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不乏见闻,如一战前夕的塞尔维亚青年枪杀奥匈帝国大公,二战前夕的苏军为“复仇”进攻芬兰。一些观察家预言,屠杀事件会引发阿富汗民众反美抗议狂潮。
无独有偶,枪杀事件之外,还发生了“焚经事件”。2012年2月20日,位于喀布尔以北的美军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垃圾处理场里,有美国军人把一大堆伊斯兰教圣经《可兰经》,当成垃圾物,扔进焚烧炉里焚烧。这一幕,被经过垃圾场边的阿富汗民众看到了。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焚经”引发阿富汗最大和持续的反美示威和抗议,两名美国顾问和四名美军士兵被阿民众乱枪打死。尽管奥巴马也是第一时间向卡尔扎伊“书面道歉”,但道歉失效,抗议骚乱一直持续了一个周才逐渐平息。对于一个推倒了极端神权化政权塔利班的阿富汗民众,在长达十年的等待后逐渐对世俗化政权卡尔扎伊政府的无能而陷入绝望后,阿富汗民众注定又会回到宗教化的老路,重拾失落的精神和信仰。所以,针对阿富汗普通民众宗教尊严与信仰的冒犯,其严重度超过了单纯的生死。
在阿美军最多时虽达数万之众,但长时间是“小股力量存在”,如今只留有2500名美军,加上特种兵,也不过4000人。当下的“撤军”,更像是形式意义的撤兵,根本无法与美国退出印度支那战争时那种悲怆和逃窜相提并论。
虽然美国花费了巨资,但正如美国政客所言,这些巨资又被国内军工集团和其他利益既得集团“洗回去”了。美军在阿富汗丢下了许多装备,但多半是美军不想要了的东西。这与之前大国失败的表现有点不一样。
因此,如果有人得出结论说,这不过是一场敷衍了事的兵家换防游戏,相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撤出的美军,依旧盘桓在近处的阿拉伯海航母战斗群上。从这一意义上看,美军的撤出,并不意味着“权力真空”的出现,也不意味着美军进入濒临死亡只待埋葬的坟场。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美军的存在从来没有创造过有治理意义的“权力体系”,二是美军的撤出,也不必得出结论说,新的大国势力定会来收拾这一烂摊子。(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