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鲫鱼养殖及病害防治有效路径探析

2021-09-17王晓

新农民 2021年21期
关键词:病害防治鲫鱼

王晓

摘要:鲫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因而成为了水产养殖的热门,近年来我国鲫鱼养殖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鲫鱼养殖的要点以及病害防治进行研究。

关键词:病害防治;养殖要点;鲫鱼

近年来,鲫鱼养殖的行情较好,养殖户均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从养殖户的角度而言,最担心的就是养殖技术不科学以及病害防治不到位,养殖技术不科学会严重影响鲫鱼养殖的效益;病害防治不到位则会导致鲫鱼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因此,对鲫鱼的养殖技术以及病害防治进行研究极为必要,可以为养殖户提供一点参考。

1  鲫鱼养殖要点

1.1  池塘选择

养殖鲫鱼的池塘,面积建议在0.33~0.53hm2为宜,水深控制在1.5~2.5m,水质良好,池水清澈不宜浑浊。池塘注水以及泄水设施要完善,池塘堤坝宜高且宽,池塘底部平整,无渗水,便于进行捕捞。在放鱼前,建议将池塘水放干,对池塘整体进行清理,并全池泼洒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消灭池塘中的病菌。

1.2  放鱼

要实现鲫鱼的高效高产养殖,在放鱼时处于鲫鱼苗外,还要适当搭配部分花鲢鱼苗,二者比例为4:1,即池塘中鲫鱼产量占比80%,花鲢鱼占比20%。若鲫鱼苗体重在50g左右,则放养密度宜控制在1700尾/667m2;若选择体长在70g的鲫鱼苗,则放养密度宜控制在1500尾/667m2。花鲢鱼可选择体重在20~50g的育苗,放养密度控制在300~500尾/667m2。在放鱼前,注意需要对鱼苗进行消毒,建议可以用3%浓度的食盐水或者2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min即可。

1.3  鱼种驯化

鲫鱼生存的区域为水体的中下层,因此,若养殖户以养殖鲫鱼为主,必须要驯化鱼种才能有效控制饲料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在鱼种培育阶段,驯化鲫鱼相对比较容易,经过驯化后的鲫鱼上浮抢食的时间较短,便于养殖户进行饲养以及管理。一般来说,池塘放养的密度越大,则驯化的难度越低,相反则驯化时间较长并且鲫鱼上浮抢食的百分比较低[1]。若池塘放养密度既定无法更改,则建议尝试酌情降低池塘水位,以达到提高放养密度的效果,这不仅便于驯化鱼种,同时也能提升水温,可以促进鲫鱼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搭配养殖的花鲢鱼需要在鲫鱼形成上浮抢食的习惯后再进行投放,否则会影响鲫鱼养殖。

1.4  投喂方法

鲫鱼的生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配方,但是与投喂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科学的投喂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提升饲料转换率,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具体涉及到四个方面,一是单日投喂量,一般来说单日投喂量不宜超过鲫鱼摄食量的80%。按照生长阶段划分幼鱼的投喂量一般控制体重的10%;成鱼的投喂量控制在体重的2%。二是饲料规格。饲料规格的选择应当以鲫鱼适口性为准,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就小不就大;一般体重在30~70g的鲫鱼,饲料规格建议选择1.5mm的;体重在70~100g的鲫鱼,饲料规格宜选择2mm的;体重在150~300g的鲫鱼,饲料规格宜选择2.4mm的;若体重在300g以上,則饲料规则选择3.2mm的。三是投喂次数。一般幼鱼阶段每日投喂次数不宜超过5次,不宜低于3次;进入成鱼阶段后,每日投喂次数以3次为宜[2]。四是喂养方式。养殖户视自身条件可以选择人工投喂、自动定时投喂或者投饵机投喂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鲫鱼的抢食性比较差,投喂时需要适当延长投喂时间,建议控制在30min左右为宜。

2  病害防治

2.1  水霉病

水霉病发病初期,病鱼一般无异常表现,待出现明显异常时,意味着菌丝已经进入伤口当中,随着病情加重,会导致鲫鱼食欲衰减,逐渐消瘦,最终死亡。水霉病多发生在水温低于20℃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以早春与晚秋季节最为多见,尤其是养殖密度过大的越冬池或者水质清瘦的早春池塘,发病率相对较高,水霉病在幼鱼以及成鱼身上均可能感染。

关于水霉病的防治,在放养鱼种时要注意尽量避免造成鱼种体表损伤,同时在放鱼之前建议采用浸泡剂进行泼洒,从源头上进行防治。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水温条件,尤其是早春以及晚秋季节,外界气温较低,池塘水温也会相应下降,应注意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温低于15℃。

2.2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鲫鱼发病后体表发黑,游速明显下降,反应比较迟钝,鳃丝肿胀且可见白色粘液,严重者还可能出现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的情况,最终会导致鲫鱼因窒息而亡。此病的发病率以及传染速度随着水温增加而增加。

关于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一是要控制放养密度以及不同鱼种搭配的比例;二是要注意定期给池塘注入活水,优化池塘水质[3];三是适时在池塘泼洒生石灰,并注意测试池水酸碱度,建议控制7°为宜;四是在池塘中泼洒二氧化氯溶液,持续泼洒3d。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即可有效控制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升鲫鱼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必须要推广使用科学的养殖技术,控制好鲫鱼养殖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及时采取针对防治措施,控制病害发生率,从而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养殖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永锋.鲫鱼病害的防与治——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潘良坤[J].科学养鱼,2016(8):85-86.

[2] 李传慰,韦艳,祭仲石.鲫鱼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J].科学养鱼,2019(3):82-83.

[3] 解晓祥.淡水鱼池塘养殖管理与病害有效防治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9,163(1):34-35.

猜你喜欢

病害防治鲫鱼
鲫鱼上钩
鲫鱼
提问:如何寻找鲫鱼的洄游路线?
鲫鱼之美
白刺参繁育及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鲫鱼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