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技师学院:党史育人走深走实
2021-09-17倪芳
倪芳
东营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资格教育院校。学院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任务。学院下设8个系部,开设7个大类61个专业,建有11个现代化实训中心、130个实验实训室和一体化工作站,实训场地10.8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达2亿元。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 599人,教职工362人,专任教师25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2.8%,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0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03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东营市)首席技师、山东省(东营市)教学能手等各类专业人才58人。学院建有山东省技师工作站、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首席技师工作站等。
学院现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省级集训基地、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山东省中职示范校、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获得山东省花园式单位、齐鲁最具就业竞争力十佳技工院校、山东省最具招生创新力技工院校、山东省最佳社会声誉技师学院等称号。渤海工匠学院、东营市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东营市化工产业实训基地依托学院服务东营市经济转型升级。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扣关键环节,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党建、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抓学习,重教育,党员师生受洗礼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上率下,做好示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班子成员落实党建工作指导员职责,全程指导和跟进党支部工作的开展,细化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所有工作落实到人,探索形成“三学”“双带双促”“五优”“五课堂”的工作机制,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一是强化学习教育。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为示范,构建了关键少数带头学、党支部引领深入学、学生创新形式灵活学的“三学模式”。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学生代表赴东营市革命烈士陵园、郭景林故居、北张革命烈士陵园、东营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等场所接受现场教育,提升教育实效。截至目前,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6次专题学习、3次现场学习,各党支部组织学习84次。
二是上好党课、抓好宣讲。建立“双带双促”机制,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深入帮扶村、各党支部、教学系、各班级中宣讲党史。发挥党支部书记、支委成员带动作用,成立由优秀党员、优秀巾帼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政课教师、优秀学生组成的“五优”宣讲团,丰富党课内容,促进党史宣讲形式鲜活。开展党史宣讲下基层活动,班子成员带队到利津县明集乡北张村为明集乡行政村“两委”成员和乡镇干部等作党史教育宣讲报告,将党史课堂送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62次,在校内外宣讲78场次,受众3 233人次。
三是打造红色课堂。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配齐配全思政教师。学院现有思政教师23人,其中专职教师15人、兼职教师8人,专职思政教师与在校生配比为1︰326,符合国家不低于1︰350的要求。把握主题主线,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暨思政课听评课活动,打造指尖课堂、先锋课堂、车间课堂、团学课堂、实景课堂“五课堂”,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党史元素,在校园显著位置增加建党百年相关标识。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学党史践初心、礼献建党百年、红色书籍推荐等栏目,推送专题报道、刊发党史知识等,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党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史教育。
二、悟思想,强内涵,知行合一促提升
学院坚持从党的百年奋斗和非凡历程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党建统领明方向。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四个一”“三个都”“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八步工作法”成为班子建设鲜明特点。加强支委班子建设,将支委成员作为学院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多措并举提升工作积极性。抓牢“党建+重点工作”,全面打响“党建登高”攻坚战,喊响“任务安排到系部,推进落实靠支部”口号,做到“党委有号召,基层有行动”“急难险重处,党徽闪耀时”。
二是守牢阵地不放松。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讲政治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将意识形态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列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干部考核、述职述廉重要内容。抓好课堂主渠道,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程”,加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强化舆情风险分析研判,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美篇、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管理,讲好学院故事,强化正面宣传。严格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文化交流活动管控。
三是学用结合展风采。立足教育教学,思政课教研组打造立体生动、学生喜爱的党史教育精品课堂22节。组建教师合唱团,唱响对党的美好祝愿。组织开展“学党史、感黨恩、跟党走”育人育才主题活动,举办“强体魄、跟党走”体育节、“知史爱党、技能成才”技能节、“学史力行、技能报国”毕业季等,通过组织“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合唱、观看优秀党建影片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辉煌成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通过3D打印、绘画、剪纸、手工、墙绘等形式制作建党100周年手工作品,在学习实践中重温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表达对党的赞颂与热爱。
三、办实事,重实效,师生群众得实惠
从解决师生关心、关注的实事“小切口”入手,做好服务师生“大文章”,让师生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是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三个一”活动,与分管部门人员开展“一对一”谈话,到校企合作企业调研走访,解决师生关心、关注的实事。班子成员共实地调研88次,个别访谈430人次,召开座谈会62次,确定师生重点关注项目48项。经过分析研判,学院向东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组上报首批师生普遍关注的10件实事。
二是开通服务师生直通车。发挥政务服务热线、学院服务公开电话的作用,深化网格化管理,建立信息报送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处理各类问题。设立院长接待日,落实学院领导陪餐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各系建立系主任接待日和学生处长、团委书记“接待角”,了解学生诉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共收集到学生意见和建议11条,现已全部处理完毕。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管理和培育水平。按照“人本化、人文化、生活化、细节化”理念,实施学生管理和培育系统提升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每周一班会,每月一主题,每年一个月集中教育”成为学院学生管理和培育的品牌与特色。积极搭建平台,让每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开学季、毕业季、实习季”“体育节、技能节、艺术节”有声有色,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升学教育成绩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针对学生学历提升需求,学院改革创新,与国家开放大学联合开展“技能+学历”相结合的双证书教育,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四、谋新篇,开新局,学院事业快发展
学院注重学用相长,以学促做,将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激发的干劲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深化“争做抓落实的实干者”大竞赛,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工学结合、内涵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着力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作风优良、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21年,学院5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以赛促教专业提升工程,推动建立职业标准、竞赛标准、教学标准“三维”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学院学生先后在一类大赛获东营市市级一等奖以上奖项162个,其中在第二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山东省省赛一等奖30个;两名学生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彰,17名学生入选山东省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5名学生被评为“东营市技术能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4名选手代表山东省参赛,获铜牌1个,优胜奖2个,獲奖牌数在山东省参赛院校中位列第6位,3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抓好创业创新、创意教育,建立学院创业创新中心园区,设立院长创新奖,创业项目24个,学生创业项目实现收入120余万元。抓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专业对口率达90%。
二是坚持高端引领、开放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围绕产业办专业,联合企业搞教学。学院立足东营市主导产业,建设特色专业群、特色课程。学院与华为、京东、海信、海克斯康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企入校;东营嘉扬精密金属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800多万元。近日,学院与3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单位突破100家,扩大了学院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范围,助力教育教学及学生就业。学院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订单招生比例达95%,与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国哈尔博格学院共建“中德(东营)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推动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东营市实施。学院与科瑞集团共建“东营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服务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学院与海信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海信制冷学院”,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是坚持服务宗旨、能力提升,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得到加强,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发挥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设包含100个标准考场,可同时容纳3 000人理论考试、1 500人机考的省级标准化考试中心。建立优质培训师资库,开发精品培训课程,打造培训品牌。2021年以来,已培训1 532人,考试39 784人。推进“渤海工匠学院”建设,打造开放式办学、没有“围墙”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和质量,自2020年6月底成立以来,已组织培训43期2 063人次。扎实开展援疆、对口帮扶重庆酉阳职教中心、下派帮扶等工作,服务新疆和重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以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山东省委刘家义书记赴疆考察对口支援工作时,看望慰问学院援疆教师并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坚持强基固本、可持续发展,办学治校能力稳步提升。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制度建设与落实,推进“1+N”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内人员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坚持“在防疫中教学,在教学中防疫”,严格执行“一批准两坚持”“四严工作法”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守护好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