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09-17王勤超
王勤超,仇 琳
(宝鸡市中心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8)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特征是肾小球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多[1],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可影响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及降解平衡,促使肾小球硬化[2-4],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具有致纤维化作用[5-6],两者对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我院肾内科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6例,行肾穿刺活检取标本固定、石蜡包埋,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9~56岁,平均(34.75±6.24)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14.5±6.31)个月;其中有16例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5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为隐匿性肾炎;伴有血尿8例,伴血压升高20例,伴水肿37例,伴纳呆6例,伴腰酸乏力16例;发病前无诱因16例,有上呼吸道感染26例,尿路感染4例。
对照组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意外身亡的尸检肾组织标本8例,本组研究对象均无肾组织病变及损害、肾功能正常,且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3~59岁,平均(36.00±5.96)岁。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研究方法
1.2.1主要试剂:兔抗TSP-1一抗、鼠抗人PAI-1一抗及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即用型)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
1.2.2方法:对4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穿取活检标本行TSP-1、PAI-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ABC染色法[7]。组织切片常规脱蜡、冲洗,加3%甲醇过氧化氢静置20 min。将相同病例标本行TS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PAI-1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分别以已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TSP-1、PAI-1阳性结果作为阳性参考,以PBS液代替一抗、二抗的结果作为阴性参考。
1.3病理评分标准:参照1982年WHO关于肾小球病理学分类标准[8]。肾小球病理评分标准:从系膜细胞增殖、基质增宽、硬化改变三个方面评估,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3分。其中,系膜细胞轻度增殖、毛细血管袢无明显影响、<30%的肾小球硬化为轻度;系膜细胞中度增殖、50%以下毛细血管袢狭窄闭锁、30%~60%肾小球硬化为中度;系膜细胞重度增殖、50%以上毛细血管袢狭窄闭锁、>60%肾小球硬化为重度。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标准:从肾小管变性、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四个方面评估,其中肾小管轻度受损及小灶状肾小管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为轻度;肾小管中度受损及片灶状肾小管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为中度;肾小管重度受损及弥漫性肾小管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为重度。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3分。肾小球病理按总评分1~4分为轻度、5~8分中度、9~12分重度,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按总评分1~4分为轻度损伤、5~8分中度、9~12分重度。
2 结果
2.1系膜组织增生程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重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轻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系膜组织增生程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2.2肾间质病变与肾功能关系:有肾间质病变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a-1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无肾间质病变者、Ccr水平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肾间质病变与肾功能关系
2.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标本与正常肾组织标本TSP-1的表达情况比较:TSP-1在对照组标本肾小球和肾小管中均无阳性表达,在不同程度系膜增生、不同肾小管损伤程度中的表达水平为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肾小球:对照组8例,TSP-1表达水平0;轻度系膜增生23例,TSP-1表达水平0.38±0.08;中度系膜增生13例,TSP-1表达水平0.49±0.10;重度系膜增生10例,TSP-1表达水平0.97±0.14[F(后三组)=121.48,P(后三组)<0.001]。②肾小管:对照组8例,TSP-1表达水平0;轻度损伤10例,TSP-1表达水平0.76±0.18;中度损伤5例,TSP-1表达水平1.05±0.19;重度损伤6例,TSP-1表达水平2.10±0.25[F(后三组)=83.03,P(后三组)<0.001]。
2.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标本和正常肾组织标本PAI-1的表达情况比较:PAI-1在对照组标本肾小球和肾小管中均无阳性表达,在不同程度系膜增生、不同肾小管损伤程度中的表达水平为轻度<中度<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肾小球:对照组8例,PAI-1表达水平0;轻度系膜增生23例,PAI-1表达水平0.15±0.10;中度系膜增生13例,PAI-1表达水平0.23±0.12;重度系膜增生10例,PAI-1表达水平0.41±0.09[F(后三组)=21.75,P(后三组)<0.001]。②肾小管:对照组8例,PAI-1表达水平0;轻度损伤10例,PAI-1表达水平0.70±0.18;中度损伤5例,PAI-1表达水平0.94±0.20;重度损伤6例,PAI-1表达水平1.42±0.24[F(后三组)=23.70,P(后三组)<0.001]。
3 讨论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之一,在我国与澳大利亚较常见[9],多发生于青少年,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衰退,甚至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10]。本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临床表现多样,多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1]、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较为困难。目前本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此,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求敏感、特异的蛋白分子作为本病病理改变程度的标志,以指导临床诊疗。多数研究表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12-14],其致肾小球内弥漫性血栓形成,造成肾小球硬化,其中纤溶酶系统失衡造成ECM沉积是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因素[15-16]。PAI-1是调节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重要分子,与u-PA[17]等结合可抑制PA活性,从而促使ECM合成、降解紊乱。TSP-1是一种内源性血管新生抑制物,可抑制内皮细胞增生、诱导系膜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激活TGF-β[18-19],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既往研究表明本病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间质可发现高表达的PAI-1和TSP-1[20],提示两者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密切相关。
本组研究表明,重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后两者;中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轻度系膜组织增生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后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间质病变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a-1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无肾间质病变者、Ccr水平低于后者。由此可见,患者肾小球病理改变越严重,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等临床实验室指标与正常范围相差越大,出现肾间质病变患者甚至可出现肾功能损害,提示病理改变程度可反映患者病情程度,因此,临床上对于肾小球、肾间质病理改变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TSP-1、PAI-1在正常肾组织标本中均无阳性表达,在不同程度系膜增生、不同肾小管损伤程度中的表达水平为轻度<中度<重度。由此可见,TSP-1、PAI-1与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管间质损伤等病理改变密不可分,可促进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两者水平高低间接反映了本病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尿a-1微球蛋白、Ccr水平等有一定关系,TSP-1、PAI-1在其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显著升高,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提示TSP-1、PAI-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