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 临床应用

2021-09-17邓雅露顾冬梅易海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根治性医护宫颈癌

邓雅露,顾冬梅,易海振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000)

0 引言

宫颈癌是原发于子宫颈部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中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世界上不同地区宫颈癌死亡率有差异,87%的宫颈癌死亡病例发生在世界上欠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目前仍认为20-50岁是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高危发病年龄。近年来,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并出现年轻化发展,女性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对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及生物医药的发展,宫颈癌治疗措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以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为主、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要临床治疗方案,然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必然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创伤,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进而使患者身体及心理受到创伤,常导致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恐惧、焦虑和沮丧等消极的负面情绪,严重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生活质量[2-3]。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是指心理科医师参与的、肿瘤专科护士主导的心理干预及激励为主的临床护理模式,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挥患者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进而提高围手术期及术后护理满意度。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接受手术宫颈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别采取了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探讨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改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入组情况

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并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入组本研究,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接受的干预方法为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的干预方法为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其中观察组患者(38±2.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3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9±2.4)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术前身体状况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均已知情并自行签署知情同意书[1-3]。

纳入标准:(1)所有入组患者均经我院病理科两名专科医生进行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2)所有入组患者均有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适应证及必要性,并签字同意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各种规模的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宜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2)脑恶性肿瘤或脑转移瘤患者或同时存在其他类型肿瘤患者;(3)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或精神病状患者[4]。

1.2 护理干预方法

(1)对照组宫颈癌患者护理干预方案:入组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其中主要包括了入院健康知识宣教,围手术期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更衣备皮等常规数千准备,术中及术后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术后病情情况的常规护理,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健康康复指导及相关知识培训。(2)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护理干预方案。在接受对照组实施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方案如下:①术前心理评估及护理:入院后应由临床医生及专科护士使用友好的温和的态度介绍病房结构及病区环境,减轻患者对陌生患者不适产生的不安情绪,术前在专业心理医生的参与下,肿瘤专科护士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单独的心理状态评估,评估应结合患者及家属的职业及职业环境、文化教育水平、家庭成员间关系状态及经济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等,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采取具有个体化特色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建立抗击疾病的坚定观念,树立患者对维持生命的渴望及控制肿瘤的自信心。同时与患者家庭成员及陪护者充分沟通及进行适当心理教育,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事宜、风险及术后护理情况,给予患者家属手术成功的信心,增加患者家属积极情绪,使其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并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使患者能安心接受即将到来的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肿瘤专科护士在综合评估后使用适当的语言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全面的积极的理解术前护理工作,充分感受到关化及尊重,进而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手术前一天和手术前0至1h,仍由原心理医生及肿瘤专科护士仔细聆听患者的内在需求,详细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使用合适的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法舒缓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即将到来的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信心及心理准备。②术中心理疏导护理模式:原肿瘤专科护士全程陪同患者手术过程,在手术过程中确保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动作轻柔,避免刺激患者导致出现不安情绪,同时在协助本根治性手术的手术室护士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人性化的手术区环境,并对患者进行全程的个体化心理疏导,进而避免或减轻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的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使病人以一种稳定、平静、舒适心理状态接受宫颈癌手术。③术后医护一体化:病人手术结束返回病房0到1h期间,原心理医生及专科护士及时进行查房,告知病人手术顺利及手术效果满意,并通过温暖舒适的语言及合适的肢体行为使患者感到轻松愉快,手术后4至6个小时,鼓励并监督患者坐立、下床及适当、合理的康复运动,通过日常娱乐活动如看电视、听音乐、与患者、家属、医护间的聊天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伤口疼痛等术后不良感受,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专科护士进行循序渐进的术后康复治疗,对患者做出的积极配合行为及时给予积极回应及适当奖励,并反复强化,表扬并奖励患者的积极行为并将其作为其他患者及时学习时的学习榜样,增加患者的社会认可感,同时,提高心理医生及专科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频率,使用恰当温和的语言拉近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距离,充分认识患者的身心需求并予以肯定,及早发现患者生活、家庭、社会等相关困难,给予积极回应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相关困难,让患者及家属切实感受到温暖及舒适,提升患者的积极正面情绪,减轻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从而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术后生活[4-8]。

1.3 评价指标

焦虑自我评估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A.轻度焦虑:50-59分;B.中度焦虑:60-69分;C.重度焦虑:70分以上。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包括:一般信息普及情况;护士的教育是否全面;护士的运作是否符合患者要求;护士是否可以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沟通是患方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表采用5个等级,最高分为50分,评分标准为1个等级,1级:极不满意(10分);2级:不满意(20分);3级:基本满意(30分); 4级:很满意(40分); 5级:非常满意(50分)[4-8]。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癌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状态评分比较(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术前焦虑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后,其术前、术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7,P>0.05);而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其术后焦虑程度明显改善,而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6,P<0.05)。在分别接受两种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在宫颈癌手术后焦虑程度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6,P<0.05),见表1。

表1 宫颈癌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宫颈癌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状态评分 t P术前 术后对照组 40 48.05±8.67 47.625±6.68 0.247 0.806观察组 40 49.55±6.82 42.057±5.99 5.206 0.000 t-0.830 3.936 P 0.392 0.000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间分别接受两种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术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调查,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并发症观察表:观察患者宫颈癌术后失眠的发生率、术后肩背疼痛不适症状、腹胀、恶心及呕吐症状的发生率。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情况

两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分别接受两种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模式,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随访调查并进行评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n(%)]

3 讨论

在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措施当中,根治性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外科手术引起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极大程度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9]。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及肿瘤本身均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进而导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出现消极的变化,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及严重心理压力,黎建清等[10]通过研究186例妇科腹腔镜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现术前焦虑发生率为88.71%,证明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普遍存在。该研究同时表明了焦虑症的患病率将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可直接影响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增加重复住院率、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影响肿瘤预后。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仅局限于解决患者的基本需求,而忽视了对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积极舒缓及改善,因此,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期间的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11-12]。探索针对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改善生活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改善其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心理护理对术后焦虑等不良情绪有良好疏导作用,张爱芳等[13]通过观察8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情况,认为围手术其合理的心理干预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陈红等[14]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研究表明,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疏导手术患者负面情绪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提出的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是由心理科医师参与的、肿瘤专科护士主导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心理医生的全程心理干预,同时肿瘤专科护士充分发挥肿瘤专业护理知识,结合患者个体化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进行积极释放害怕、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舒缓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围手术期产生的焦虑状态,通过以积极的温暖人心的方式引导出患者的生活社会等相关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降低患者心理负担,使得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进而改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组在接受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焦虑程度明显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目前研究结果相符。王春艳等[15]通过研究110例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后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该研究得出结论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中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出现的并发症如术后失眠、术后肩背疼痛不适症状、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考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及护理满意度提高是因为采取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后,医护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频数明显增加,且通过声音和身体交流,鼓励患者通过表达舒缓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及术后康复锻炼,通过良好的陪伴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互相信任且值得患者依赖并托付的医患关系,让患者有归属感及认可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配合程度,进而提高疗效及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总之,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能明显舒缓及减轻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手术舒适度,加深术后康复进程,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教育不再能够满足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需求,医护一体化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负面情绪,有效改善手术前后紧张焦虑状态,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了术后患者康复进程,进而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性医护宫颈癌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