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古潜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2021-09-17李健敏辛守良

天然气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井新区发电

罗 宁 张 军 李健敏 辛守良

1.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2. 河北雄安华油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0 引言

京津冀腹地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上属于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区内古潜山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热储主要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和长城系高于庄组裂缝—溶洞型白云岩,热储厚度大,温度高,水质好,储量丰富(4 000 m以浅地热资源量为378.3×109GJ,热水总量为526×108m3),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017年我国第一次把地热能开发利用列入“十三五”规划,按照以调整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积极培育地热能市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面促进地热能有效利用。近期,中国石油发布公告,首次将“地热的勘查、开采、利用”正式列入经营范围,表明国家和央企对这一清洁能源高度关注和重视[1-4],也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引领。

雄安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潜力,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华北油田)已在该区进行了多年的地热资源开发,在油田集输伴热、社区供暖、发电等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在系统分析雄安新区及周边古潜山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从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热产业培育实践角度,提出了“供热为主、发电为辅;油区优先、综合利用”这一地热资源快速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地热资源开发提供借鉴,推动中国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 雄安新区及周边古潜山地热资源评价

1.1 古潜山热储分布及特征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分布众多古潜山,如位于构造隆起带的容城凸起、牛驼镇凸起、高阳凸起、宁晋凸起古潜山等,位于古潜山带的鄚州、雁翎、大城、献县、任丘、河间、南马庄、留路古潜山等(图1),其中大城、献县这2个古潜山的热储面积大于1 000 km2,其余古潜山热储面积均大于100 km2,属于大中型地热田[5-7]。

2005年,华北油田依靠区域内丰富的地震、地质、钻井以及开发生产等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地热资源评价研究,将区域内热储纵向上划分为4套: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高孔隙型砂岩热储,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中孔隙型砂岩热储,下古生界奥陶系和寒武系府君山组裂缝型石灰岩、白云岩热储,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和长城系高于庄组裂缝—溶洞型白云岩热储,其中,新近系馆陶组高孔隙型砂岩热储和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裂缝—溶洞型白云岩热储是主要热储。古潜山热储上部通常直接覆盖古近系或者在石炭—二叠系上面覆盖古近系,盖层厚度大,热储温度较高。热储裂缝、溶洞较为发育,储层厚度大,尤其是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品质最好。主要热储物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热储物性特征表

1.2 地温场特征

冀中坳陷地热资源为中低温传导型,地温场异常且呈现高低相间、带状分布的特征(图2-a),并与构造上的凸起、凹陷相对应。凸起地区地温梯度高,凹陷地区地温梯度则低,异常带延伸的方向以北北东—北东向为主。靠近西部沿太行山东麓北京至保定—石家庄凹陷一带,属低地温梯度分布区,地温梯度小于2.5 ℃/100 m,而由牛驼镇—高阳—宁晋凸起构成的中央隆起带,则属高地温异常区,地温梯度介于3.2~6.0 ℃/100 m。雄安新区主要包括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等次级构造单元,其高点埋深介于700~1 000 m,底界埋深介于2 000~2 500 m,热储温度介于60~85 ℃,其温度等值线如图2-b所示。东部的沧县隆起属高地温异常区,平均地温梯度介于3.4~3.6 ℃/100 m。

1.3 地层水化学性质

地层水的化学性质主要受沉积层的岩性、沉积环境、储集空间、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基岩(古潜山)地层水接受大量的淋滤水渗入,同时也有古近系泥岩压实排出水进入,矿化度介于3~8 g/L, 水 型 为 HCO3—Na或 HCO3·CI—Na型,pH值介于6.4~8.0,拉伸指数约3.8,具有中等腐蚀性,不结垢。

1.4 古潜山地热资源

如前所述,古潜山地热田基本都具备热储面积、厚度大,孔洞和裂缝发育,地热水储量大的特征,根据统计,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古潜山分布密集且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地热水资源量大于1×108m3、热储温度高于100 ℃的古潜山主要有位于雄安新区内的牛驼镇凸起古潜山及位于周边地区的雁翎、任丘、高阳等14个古潜山,总的地热水资源量达526×108m3, 可 动 用 的 地 热 水 资 源 量 为 366.1×108m3,资源量巨大,相关详细数据见表2(从图1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内牛驼镇凸起与容城凸起的热储厚度、热储面积和地热水资源量均比较大,由于容城凸起热储埋深较浅,热储温度较低,表2中没有统计)。其中,中央隆起带(图1中粉红色区域)主要包括牛驼镇(含南孟古潜山)凸起、容城凸起、高阳凸起、雁翎古潜山、宁晋凸起、刘村古潜山等,地热水(地层温度高于100 ℃)资源量为394×108m3,东部古潜山带(图1)主要包括任丘古潜山、南马庄古潜山、河间—八里庄古潜山、献县古潜山、留路—留北古潜山、孙虎古潜山等,地热水(地层温度高于100℃)资源量为130×108m3。还有西部凹陷区的无极古潜山,地热水(地层温度高于100 ℃)资源量为2×108m3。

表2 主要古潜山地热资源量数据表

2 古潜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势技术

2.1 古潜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古潜山地热资源丰富且广泛分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位于雄安周边地区的霸州、任丘、河间等地区,利用其便捷的地热资源进行地热供暖、集输伴热、花卉蔬菜种植、地热发电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丰富的地热开发利用经验。

2.1.1 原油集输伴热

处于开发后期的古潜山油藏,含水量一般都超过90%,油田正常生产产出的余热水温度高、水量大,可以直接用于原油集数伴热,从而节约燃煤、燃油和燃气。2000年以来,位于任丘地区的雁翎油田和辛集地区的荆丘油田,一直利用古潜山油田产出热水进行集输伴热,每年节约燃煤约2 000 t,节约燃气约100×104m3;位于河间地区的留北油田,利用油田产出热水替代燃油,每年节约燃油约1 000 t。

2.1.2 民用供暖

地热供暖属于清洁能源供暖,不仅可以节能,而且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2000年以来,雄安新区周边的霸州油田和河间油田,利用古潜山地热水进行社区供暖,供暖面积约6×104m2,每年节约燃气约200×104m3,节约燃煤约2 000 t,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量约6 000 t。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其周边的霸州、任丘、蠡县等地区,利用10口古潜山热水井(5口采水井、5口回灌井)进行供暖,完成地热供暖面积约200×104m2。

2.1.3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一般不受地域、天气、气候的影响。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古潜山中低温地热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发电潜力巨大。2012年和2016年,在中石油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河间地区建设完成了400 kW双螺杆膨胀机和500 kW有机工质汽轮机先导试验基地,均为当年完成试验基地建设和发电运行,其中,前者累计发电约32×104kW·h,后者累计发电约5×104kW·h。

2.1.4 地热能农业利用

地热能农业利用处于地热资源利用产业链的下游,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蔬菜大棚、花卉养殖等,2000—2010年,雄安新区周边的霸州地区利用古潜山井供暖后的余热水建成29栋花卉温室大棚,总面积约1.5×104m2,年产值75万元。之后,由于矿区建设改造,花卉温室大棚不再运营。

2.2 古潜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优势技术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地热资源经多年的开发利用,已形成系列优势技术,如寻找地热水富集区的裂缝识别技术、钻完井技术,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开发方案优化技术、采灌全封闭取热不取水技术、油气热协同开发技术、地热水发电技术等[8-11]。

2.2.1 裂缝识别技术

裂缝是古潜山热储地热水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钻遇裂缝多的地热井,可以达到采水井高产和大排量回注的效果。古潜山裂缝识别,一方面需进行地质构造演化及沉积演变特征分析,从地史角度初步判别储层缝洞发育主要区域;另一方面要利用地震属性相关软件反演预测储层发育有利部位,指导井位部署及开发方案设计。如利用地震纹理相干属性识别裂缝,在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古潜山钻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层由于沉积构造运动产生断层和裂缝,在地震图像中就留下了地质变迁的痕迹,这些痕迹即纹理。地震数据中像元的反射振幅与波形会由于小断层和裂缝的存在而在特定方向上发生变化,因此地震资料中纹理的粗细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不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反射振幅的强弱。另外,利用地震相位转换也可以有效地识别裂缝。

2.2.2 开发方案优化技术

古潜山地层是非均质储层,在裂缝识别评价基础上如何构建采灌井组合,是确定高效开发方案的基础。通常溶洞、风化壳与断裂破碎带是主要储集空间,网状应力缝是主要沟通渠道,根据目标区可动水量可设计开发能力上限。原则上采灌井设计在储层发育部位,采灌井距保持合理,确保热水介质循环运移路径足够,防止热突破。可以利用目标区块的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流体特征等参数建立地质模型,模拟计算回注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注采井距条件下,注水井附近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开发方案优化设计。

图3是雄安新区容东安置区古潜山地热井注采井距模拟计算结果(24口采水井,单井平均采水量5 000 m3/d,12口注水井,单井平均注水量10 000 m3/d),可以看出,在单井注水量为10 000 m3/d,回注水温度为27 ℃,注采井距大于400 m左右时,50年末采水井井底温度没有变化(保持地层温度)。依此考虑合理的注采井距为400 m。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首批钻探采灌数据进一步优化开发方案,确定最优采灌参数。图4是雄安新区周边一对古潜山井注采试验数据图,试验最大采、注排量为118 m3/h,对应采水井动水位为-272 m,注水井动水位为-89 m,根据采水井和注水井动液面变化趋势分析,当注水井动液面到井口时,对应的最大注水量为136 m3/h,折合约3 260 m3/d。对应相同的采水量,采水井动液面在-350 m左右,井口出水温度约127 ℃。由此确定该井组采灌井经济运行参数在100 m3/h较为合理,以此类推,进一步完善其他采灌井组生产参数,从而达到整体开发方案最优化。

2.2.3 丛式井群负压钻采配套技术

地热井一般部署在住宅区或商业开发区,因而地面可利用空间小,钻井常设计为丛式井群,这样既可以集约用地,又能实现同一井场集中换热、集中回灌;井身结构优化既要结合产液及回灌能力设计泵室大小,又要根据目的层段地层硬度优化完井方式。目前,华北平原古潜山地热开发井一开表套(泵室)采用339.7 mm,下深400~500 m,目的层裸眼完井或筛管完井;古潜山目的层地层压力系数一般小于1,常采用清水钻进,遇到漏失量大的井段采用气泡水负压钻井,坚决禁止采取堵漏措施;完钻后需进行测井及采灌水试验,以便准确评价储层采灌能力,优化采灌井网。

2.2.4 古潜山重力流开发技术

采水井和注水井为同一温压系统,同一热储深度,如图5所示,对于非自溢地热井,井筒内静液面高度(Hs)与静液柱的平均密度(ρs)是一定的。当采用技术措施,将ρs降低至自溢密度阈值ρ阀值时,井筒内液体即会在地层自身压力作用下,实现自溢。若继续降低井筒液柱密度,当ρ≤ρ阀值时,将出现自喷。经过一段开采时间,采水井井筒内液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可实现大排量自喷开采;换热后液体温度降低,密度变大,回灌井可实现大排量无压回灌。ρ阀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Hs表示井筒内静液面高度,m;H表示储层深度,m;ρs表示静液柱的平均密度,g/cm3。

2.2.5 采灌全封闭取热不取水技术

图6是雄安新区周边地区2口古潜山地热井(一采一注)采注示意图,以古潜山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为依据,设计采注井位分别部署在古潜山高低部位(高差ΔH),并在横向上保持一定距离(ΔL)。通过在采水井内诱喷或排液,采出高温热水(低密度)经换热后形成低温水(高密度)进入回灌井,在密度差及泵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推动循环水体在“地层→采水井筒(低密度)→地面换热→回灌井筒(高密度)→地层”往复循环,循环流体在古潜山块状地层内的垂向流动遵循重力流动规律,实现采灌全封闭取热不取水和地热水循环利用。

2.2.6 地热+多能互补及供热智慧化技术

利用地热作为基础热负荷,电力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调峰热负荷,以30%~60%地热热源装机,实现55%~85%地热供热量,充分发挥出地热这种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同时结合多种调峰热源,有效提高了供热系统可靠性并降低了建设投资,使古潜山地热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已在雄安新区周边的任丘石油新城实施了古潜山地热(2口地热水井,一采一灌,采灌平衡,采水井产水量3 000~4 000 m3/d,井口出水温度约127 ℃)、砂岩地热(3口地热水井,一采两灌,采灌平衡,采水井产水量介于1 800~2 200 m3/d,井口出水温度约80 ℃)、油田工业余热(油田生产伴生热水,日产水量3 000~3 600 m3,水温度约80 ℃)、电力等多能互补清洁供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供热智慧化技术是基于第五代供热调节技术,针对地热群井、地热能源站、用户终端,采用井—站—网—用户联合调节,实现了用户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按需供热,自动调节分配生产井数量和单井开采量,使每口地热井处于最佳负荷率,降低了采水能耗和供热能耗,地热智慧供热效益显著。

2.2.7 地热发电技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主要有闪增(扩容)法、全流法、卡琳娜循环、有机朗肯循环(ORC,螺杆膨胀机和透平机)等,其中,有机朗肯循环技术的应用较为普及,其主要包括3个独立的循环系统即热源循环系统、有机工质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12-17](图7)。近年来,利用古潜山地热水在雄安周边地区先后开展了400 kW螺杆机和500 kW透平机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正在研究实践大功率透平机应用技术,相关试验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古潜山地热与化工热源发电试验数据表

2.2.8 油、气、热协同开发技术

地热水常与油气伴生,油气田到了开发后期产出液综合含水率超过90%,采出的余热水在回灌地层之前通过换热可以实现小规模开发利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华北油田就开始利用雄安新区周边地区古潜山热水井产出的热水进行花卉养殖和蔬菜种植,同时代替燃油和燃煤进行原油集输伴热和站内维温,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油田含水率的进一步升高,油气开发突破边际效益,此时通过调整开发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地热水产水量,进行发电或供暖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亦可在有底水或边水的油气田采用高部位采油气、低部位采地热水这一开发利用模式,实现油气热协同开发与利用,从而推动油气产业向地热产业有序转型,即油田变地热田。目前华北油田的任丘油田、南孟油田、八里庄油田的油气热协同开采已形成示范效应,根据目前生产情况,对于油气田高部位采油气效果基本没有影响。例如,在地面上位于任丘古潜山油田上的石油新城矿区,供暖面积为65×104m2,在古潜山下部新钻2口地热水井,一采一灌,采灌平衡,采水井产水量介于3 000~4 000 m3/d,井口出水温度约127 ℃。油水同采示意图如图8所示,由于原油含水率高,这部分水也被利用起来供暖,两种热源(一种是直接采出的古潜山上部地热水,另一种为采油携带出来的余热水)基本满足了石油新城矿区的供暖需求,实现了在同一个古潜山油田油气热协同开发。“十四五”期间,预计可以实现五采五灌,每年(一个采暖季)利用地热水量180×104~240×104m3,实现供暖面积约 230×104m2。

3 相关政策分析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等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指导性文件。

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调整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积极培育地热能市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面促进地热能有效利用。这是第一次把地热能开发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我国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对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地热部分)》已于 2019 年启动,地热能“十四五”规划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未正式发布,其中,地热能“十四五”规划构想将通过实施“一点、两带、三区、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以此带动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一点”即打造雄安新区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占领全球行业制高点[18]。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指出:“十四五”及未来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

2021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相关工作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3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重点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的原则,根据地热形成机理、地热资源品位和资源量、地下水生态环境条件,实施总量控制、分区分类管理,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通知”还建议,参与地热勘探评价的企业应优先获得地热资源特许经营资格;地热能供暖不受供热特许经营权限制;鼓励利用油田采出水开展地热能供暖、地下水资源与所含矿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等。

2020年,中石油发布公告,首次将“地热的勘查、开采、利用”正式列入经营范围,这些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表明国家和中石油对这一清洁能源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引领。必将带来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的蓬勃发展。

4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古潜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根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雄安。2021年5月11—12日,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新能源工作推进会在华北油田召开,中石油地热业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布局提出:①两个方向,即清洁替代、对外供能;②三大领域,即油区用能替代、油区周边供能、开拓外部市场;③3个示范,即东北用能替代示范、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长三角采暖制冷示范。其中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至少要达到8 000×104m2。绿色雄安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地热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

4.1 地热供暖

4.1.1 雄安新区

作为雄安新区起步区、启动区的容东片区、容西片区、雄东片区和雄安站枢纽片区的规划已经完成,初步估计,这4个片区的供暖需求约4 000×104m2。按照“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一主”即起步区,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目前起步区、启动区的供暖需求约4 000×104m2,根据中远期规划,其供暖需求在1×108~2×108m2,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1.2 周边地区

周边地区主要包括环雄安新区的保定、沧州、廊坊地区以及邻近的衡水、石家庄等地区,均属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清洁能源供暖需求潜力巨大,初步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这里仅列出环雄安新区以及临近的几个古潜山地热资源较好的地区,实际的供暖需求(包括雄安周边其他地区)保守估计在1×108~2×108m2。

表4 雄安周边地区供暖潜力数据表

4.2 地热发电

2019年,全球地热能直接利用的国家有 88 个,年利用量为1 020 887 TJ,我国的年利用量为443 492 TJ,10年来一直位列全球第一。但是,10年来我国的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基本未发生变化,介于24.0~27.8 MW,在全球位列靠后。

我国地热发电方兴未艾,发展虽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前景依然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认为,地热能在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中将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有望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方向。地热相对其他能源而言起步较晚,但资源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地热发电,是地热资源利用的高级阶段,应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古潜山地热资源量大,品位高,地热发电受季节、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小,作为清洁能源发电,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按照目前的发电技术,温度在120 ℃左右的地热水,每吨水可发电约4 kW·h,经济效益可行。同时,随着发电技术设备及配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经济效益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地热发电潜力巨大,效益可期,前景广阔。雄安新区及其周边主要古潜山地热发电和供暖能力如表5所示。

表5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主要古潜山地热发电潜力预测数据表

4.3 地热产业化发展模式

地热产业化发展模式取决于地下资源落实程度、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潜力[19-21]。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热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平面上资源丰度差异大、纵向上资源品位参差不齐。对于中深层地热资源,石油企业与地矿部门掌握的地质资料相对较多,资源落实程度高,开发风险相对较小。在地热资源规模开发利用技术方面,目前的供暖技术与政策支持足以形成经济规模。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成熟,吨水发电量介于2~5 kW·h,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先发电再供暖梯级利用或冬季地热供暖、其余季节地热发电差异利用,仍有一定效益。在市场需求方面,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面城市规划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强烈,地热资源规模开发面临前所未有重大机遇。因此,近期在培育地热产业快速发展模式上应遵循“供热为主、发电为辅、油区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其中,“油区优先”不仅是油区资源落实程度高,更重要的是油田生产企业既是产能大企业,也是重要的能耗企业。据初步统计,华北油田每年需消耗天然气约8 000×104m3,用电约6×108kW·h,优先在油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节能降耗、绿色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优势条件。雄安新区可实行“供热为主、发电为辅”的利用方式,周边地区可实行“供热为主、发电为辅、综合利用”的利用方式。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发展对清洁能源有巨大需求,将引领新一场生机勃勃的绿色、清洁能源革命,而丰富的古潜山地热资源将会成为该区绿色能源保障。

5 结论

1)雄安新区及周边地下古潜山分布密集,古潜山热储物性好、温度高,地热水资源量丰富,主要古潜山的地热水资源量达到526×108m3,可动用的地热水资源量为366.1×108m3,资源量巨大,为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2)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相继完成了集输伴热、民用供暖、地热发电、地热农业等地热综合开发利用实践;初步探索形成了古潜山热储裂缝识别、高效开发方案优化、古潜山丛式井群负压钻完井技术、全封闭全回灌取热不取水技术、地热发电、油气热协同开发等优势技术,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3)国家和中石油相继出台的有利政策以及该地区对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为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引领。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将引领京津冀地区进行一场新的能源革命,该地区古潜山地热资源无疑首先是重要的战略目标。

4)该地区地热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期古潜山地热资源快速规模开发,应遵循“供暖为主、发电为辅、油区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

猜你喜欢

水井新区发电
宜宾市三江新区
“发电”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水井的自述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乌龟与水井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