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的实践

2021-09-17朱冬平蒋燕勤陈艳婷郑微艳

上海护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工科室

朱冬平,蒋燕勤,陈艳婷,郑微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人传人特性[1]。护工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工作已成为医院医疗护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护工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极易造成自身感染或继发感染[3],而有效的自我防护可以减少护工工作期间的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构建护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训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工的自我防护能力,现报道如下。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

1.1 组建应急培训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组建应急培训小组,由医院分管领导负责,护理部主任任组长,护理部副主任、质量督导、教学干事、质量专委会和护工管理公司负责人任组员。护理部负责临床质量督导和效果跟踪,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培训目标、制订培训方案、组建培训师资,培训师资包括护士长33名、医院感染科专家1名、呼吸科专家1名、心理护理专家1名(培训顾问)。

1.2 构建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基于分权管理模式[4]和柯氏模型[5]构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向反馈、三级培训、四层评价”的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见图1。

图1 “双向反馈、三级培训、四层评价”的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

1.2.1 双向反馈培训过程中采用双向反馈,通过培训部门和护工之间的双向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培训过程中“教”和“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室护士长每日对护工新冠肺炎防护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建立护工管理台账;护理部设置新冠肺炎专项督查质量小组并制订督查表,每月就在岗护工防护行为规范、科室培训落实、护工台账管理等进行全面督导。

1.2.2 三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发生危害后的上报流程、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原则等职业防护知识,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防护技能知识,以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新冠肺炎相关基本知识。培训方案参照分权管理模式,采用护工管理公司—科室—护理部三级培训的形式,护理部将部分培训工作委托给其他层级,同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不同层级培训为平行关系。护工管理公司负责护工的日常培训工作,每月培训1次,并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具。科室侧重于护工自我防护专科培训,每月培训1次,由科室护士长组建科室培训团队,根据各科室专科护理特点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方式、制订考核形式和标准,并不定期进行考核和质量监管。护理部培训侧重于护工自我防护的通用内容,每月培训1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防护知识、防护技能和新冠肺炎基本知识。目前我院护工以中年女性为主,文化层次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流动性大,且多数护工不会使用电子网络设备。为避免护工人员聚集引起交叉感染,并配合护工的工作时间,采用线上(观看视频)、线下(面授)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理论考核采用线上问卷星或线下纸质版的形式,特殊情况采用人工读题,操作考核采用线下形式。

2 效果评价

2.1 评价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的37名护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护工上岗证,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37名护工中,女性35名(94.59%),男性2名(5.41%);年龄26~65岁,平均(49.38±7.98)岁,其中26~35岁3名(8.11%)、36~45岁6名(16.22%)、46~55岁18名(48.65%)、56~65岁10名(27.03%);从事护工工作1~8年,平均(3.14±2.09)年,其中工作1~3年23名(62.16%)、4~5年7名(18.92%)、6~8年7名(18.92%);文化程度为小学15名(40.54%),初中18名(48.65%),高中及以上4名(10.82%);使用电子网络设备情况,基本不会22名(59.46%)、一般10名(27.03%)、熟练5名(13.51%)。

2.2 评价指标应用柯氏模型的学习效果评价法进行4层级评价,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5]。

2.2.1 反应层参考相关文献[5-6],由护理部自行设计护工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考核形式和总体评价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从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计1~5分,满分为25分。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发放纸质版满意度调查表,护工于完成培训1周内匿名填写并上交。

2.2.2 学习层新冠肺炎相关防护知识理论考核:由授课教师根据培训内容出理论考核试卷,其中职业防护试题占30%、防护技能试题占30%、新冠肺炎相关试题占40%,共50道单选题,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60分为及格。新冠肺炎相关自我防护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手消毒、穿脱手套、戴脱口罩和医疗废弃物处理,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80分为及格。

2.2.3 行为层护理部制订护工在岗防护行为督查表,并在培训完成后每月进行全面督查,内容为在岗护工防护行为落实情况,包括手消毒、戴脱口罩、穿脱手套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行为层合格率=临床实际操作的合格护工人数/督查护工总人数×100%。

2.2.4 结果层培训后3个月内,护理部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取全院护工及其照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判断依据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7]。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

3 结果

反应层:37名护工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满意度得分均为25分,满意率为100%。学习层:37名护工新冠肺炎相关防护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为82~100分,平均(91.60±11.06)分,合格率为100%;操作考核成绩为85~100分,平均(97.51±3.88)分,合格率为100%。行为层:37名在岗护工自我防护行为落实合格率为94.59%,有2名护工未按要求佩戴一次性防护帽。结果层:培训后3个月内,全院护工及其照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

4 讨论

4.1 护工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自我防护培训满意度高本研究结果显示,37名护工对自我防护培训的满意度全部为满分。有研究显示,目前护工主要由护工管理公司进行培训,培训现况不理想,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管理模式,且由于护工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高、接受能力差等原因,使得护工培训更难开展[8]。本研究基于分权管理模式和柯氏评价模型,构建了“双向反馈、三级培训、四层评价”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工自我防护能力为目标。培训过程中,通过双向反馈能及时发现并指正护工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及时了解护工对培训方案的反馈及需求。采用护工管理公司—科室—护理部三级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结合新冠肺炎防控要求,内容简洁、明了、实用,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并结合护工上班时间进行分时段、分批次培训,有利于护工对自身防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柯氏模型的四层递进评价法对护工进行全方位评价,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护工对自我防护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

4.2 实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自我防护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护工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培训、自身专业素质低等原因,导致护工缺乏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和意识[2,8-9]。护工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的构建和实施,全院37名护工新冠肺炎相关防护知识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成绩合格率均为100%。本研究通过实施新冠肺炎相关自我防护操作技能培训并对参与获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规范化的培训有利于加强护工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措施的掌握,有利于防止新冠肺炎在护工和患者之间相互传播,实现了双向防治[2]。

4.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自我防护培训后护工自我防护行为有所改善本研究对37名在岗护工进行督查发现,现场防护用具使用合格率为94.59%,有2名护工未按要求佩戴一次性防护帽。为切实落实护工的自我防护措施、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除了加强护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外,护理部及科室还加强了对其防护行为的重视和督导。经过本次培训,护工新冠肺炎自我防护行为的依从性得以提高,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和科室继续实行长期监督、定期反馈、及时整改。今后还可增加护工管理考核项目,形成标准、考核、奖罚三位一体的责任制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进一步调动护工的积极性[9]。

5 小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工自我防护培训方案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护工自我防护知识并促进了其自我防护行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培训方案受条件限制,仅在单中心实施了3个月的培训观察,其长期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且各医疗机构、护工专业素养的差异等,本培训方案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工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北京护工故事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