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的分析
2021-09-16高雪冬
高雪冬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的规律、特征,同时根据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症状、原因,给出了相应防治措施。例如,种子消毒、栽培处理、药剂处理、选取抗病品种等手段,以期降低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方法
0 引言
玉米瘤黑粉病又可称为黑穗病,为当前流行的病害。因其传染途径较多且危害较大,若不及时的进行防治,会导致玉米产量急速下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为此,采取轮作、种子消毒等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健康的生长。
1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规律及原因
玉米瘤病菌会留存在粪便、土壤、病株等地越冬,为第二年的侵蚀做好准备。而玉米种子上的厚垣孢子,针对玉米瘤黑粉病的远距离传播,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春、夏季的气候,湿度和温度条件较好,使生长期的担孢子会随昆虫、风雨等方式进行传播。病菌可从机械损伤、虫伤口、柔软组织等地方侵入,寄主后的菌丝体逐渐在薄壁细胞组织成长,同时产生出类似成长素的成分刺激寄主细胞,使之扩大增殖形成肿瘤。含在肿瘤中的冬孢子逐渐扩散后,则会再次侵染,其扩散速度在玉米抽穗的开花期最为迅速,是发病峰期,在玉米成熟后则逐渐减少侵害。在多湿、高温的气候下,最易发生病害,导致玉米干旱易染病。在山坡的土壤环境中,因极度缺少水分且空气湿度较大,更利于发病。其发病通常在抽穗30d左右时最为频繁,在7月月初时即可看见病斑,8月上旬时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直到8月底才会出现发病高峰。而造成玉米瘤黑粉病的通常因多年堆积的玉米秸秆及其他农作废物未及时的进行清理,随机放置在田间地头,导致其带菌的冬孢子,随土壤或大风将病毒传播到各处,将病毒传染到其他田间,形成二次感染[1]。
2 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方法
2.1 轮作
玉米瘤黑粉病的病菌在越冬时,通常会存留在土壤、粪便等地。结合此情况,若要做好防治瘤黑粉病,还需进行全面的轮作倒茬。重病区要格外重视,轮作倒茬工作需进行3、4年左右,也可与花生、大豆、马铃薯等作物实行轮作。又因黑粉病是土传病害,其病菌可在干燥的土壤环境存活3~4a,在发病区域2~3a时轮作倒茬,可切实缩减土壤菌病源的数量。
2.2 消除残株
根据所处的土壤环境,可运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减少侵染菌源。在成株期后,病穗未消散出冬孢前清除病株、病穗,做好消除残朱的工作。将无用的秸秆和农作物放置田外进行焚烧、掩埋,以避免散落在田间引发次年的病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种子消毒
在种子消毒时,可运用0.20%硫酸铜或三效灵克菌单等消毒药剂拌种,进而消除种子上依附的病菌,同时也可提升幼苗成长速度添增活力。也可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kg种子,拌种4~6g,或包衣种子,或20%的菱锈宁乳油,约每1kg种子用5~10g进行拌种,也可用抗菌剂“401”1000倍液进入种子48h,以加强免疫力,其防治效果可达到81.5%左右[2]。
2.4 栽培管理
合理运用密植技术,适当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避免施用氨肥、钾肥、磷肥。同时,为防止在抽雄阶段前后出现早旱情况,要适当给田间进行浇灌,以避免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害。如要减少虫害、耕作机械的损害,需在进入抽雄阶段前清除病瘤避免连作,是减轻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的有效措施,合理进行轮作,不仅可以缩减病原菌的数量,也能自行调整土壤中的肥料比例,科学运用土壤的水分、养分,改进农田生态的环境。依据当下的种植业模式调整,通常3年轮作即可达到预防病害的基本要求,轮作1~2年也可能会减少病害发生几率,但需根据病情安排科学的轮作,病种地与高粱、玉米等作物需轮作3年以上。播期根据变化适当调整,保证播种质量提升,增强水肥管理工作,巩固植株的自体抗病性,以降低病菌侵染的概率。
2.5 药剂处理
玉米瘤黑粉病通常由種子、土壤、灰尘及带菌类肥等途径传播,需逐渐推广包衣种子,并提升包衣的质量。于玉米心叶内喷洒50%辛硫磷乳液,按照1:1比例添加颗粒复剂混合后喷洒,也可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磨药剂喷洒,其防治效果俱佳。若发病在营养生长阶段时,需在玉米抽雄前的10d左右,喷洒50%的福美双500~800倍液,也可喷洒0.3ml的波美度石硫合剂。亦或者在玉米拔节阶段时,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福美双粉剂500~800倍液喷洒,及时掌握情况进行药剂喷洒,最大程度上的来减少侵染危害。
2.6 选取抗病品种
耐旱、果穗包叶较长且紧实的品种,其坑病能力会强于其他品种。其中,广泛应用的品种,如豫玉22、金穗1号、沈丹16、酒试20等都是抗病力强的品种。同时,种子管理部门与植物检疫部门要落实种子市场监督、检疫工作等相关工作,确保种子的安全性及市场的规范性,严防带有感染病或带菌的品种传入市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玉米瘤黑粉病形成的规律、原因,要运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提高农作物免疫力的同时,尽量减轻虫或其他方面的伤害,以确保玉米的产量、质量,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宗芳,盛春霞,孔慧.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14):61.
[2] 张明宝.浅析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586(1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