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2021-09-16杨杰

新农民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产养殖治理

杨杰

摘要:目前,水体污染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导致水体污染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当前的关键任务。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快步发展,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技术手段逐渐被广泛运用于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作当中,所获效果非凡。本文主要对此做出介绍,着重探究生物修复技术在实践期间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治理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沿海地区逐渐蔓延,养殖规模也日益扩增,但排放废物也在随着年份的增加而提升。现如今,水产养殖水体污染已经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这种情况并未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导致水产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与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水产养殖水体污染中有巨大的优势,不仅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且其所产生的污染损害程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性能,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有着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探究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体污染中的有效应用十分有必要,在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现况及因素

随着国家人口的极度膨胀,当今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一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导致供求矛盾的现象比较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部分水产养殖户为获取更大的利益,会采用密集化养殖的方式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但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水质污染,为水生植物及动物的健康成活带来巨大的危害。通过深入探究当前水产养殖的水质情况,发现导致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养物污染。在实际养殖期间,若投放的饲料过剩,其中的营养物就会长期滞留于水体当中,无法获得快速的分解,加上未对某些水产动物的粪便做出及时的处理,引发水体营养过剩的情况;二是药物污染。由于水产植物和生物在生长期间存在病害的可能性,部分养殖户为了预防这一问题会在水体当中投放大量的药剂,如杀菌剂,消毒剂等,这些均会对水产养殖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到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甚至引发生态失衡的现象;三是底泥富集污染。根据实践调查得知,大部分水产养殖水体底部的泥沙当中均蕴含极为丰富的营养元素,但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底泥经过长时间堆积也会形成一种污染源,使得水产动物及生物的生存空间缩小,影响到它们的健康生长。

2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形式,其具有远超于其他修复方式的绿色安全性,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从本质上分析,生物修复技术指的是一种在水体内投入带有某种功能的动植物或微生物,使它们在水体当中进行正常繁殖,完成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降解,最终改善水体污染问题。就目前而言,生物修复主要集中于生物自我修复和人工辅助修复这两种形式,基本流程如下:(1)根据水体的污染源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将其投放于水体当中并进行繁殖,利用自身代谢实施对有机物的分解,供给自身在水体当中正常存活的能量。(2)利用代谢作用来分解水体当中的废物,如残余饵料、粪便、化学药物等,降低这些物质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水生植物和动物的危害,使水质环境能恢复到正常的稳定状态,为开展有关水产养殖的一系列活动创建有利的前提。

3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3.1  微生物修复技术

相对而言,生物修复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理论的操作技术,对于实施流程、操作标准等有较高的要求,在治理水体污染期间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生物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修复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其在实践当中的使用性能变得更强。具体来说,微生物修复指的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通过投放微生物来改善和维持水质平衡结构,避免出现水源富营养化的问题。在实际的水产养殖活动中,很多养殖户会在水体当中投放大量的营养物,力求水产品能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但残留的营养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停留累积会严重危害到水质环境,这时即可在水体当中投放螺旋藻、绿藻等微生物,以完成对水体内部存在的营养物质的降解,改善水体污染。当然,对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根据污染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微生物,这就对养殖户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实践期间需要着重注意的一项问题,确保微生物修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顾名思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指的是利用带有水质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来改善水体污染,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给水产品一个健康的存活环境。在具体的实施期间,要先对需要投放的水生植物进行详细的成分检测,据此判断这种植物的实际挥发效果,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体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應用比较常见,其根本原因是这种修复技术所需花费的成本较低,并且对于水体污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获得良好的污染治理效果。举例来说,如狐尾藻能够降低水体当中的盐含量、芦苇可以降解水体当中的营养物质,改善富营养化的现象。总而言之,水生植物修复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的手段,不失为治理水体污染的一种良好选择。

3.3  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的本质在于利用水生动物来清理水体当中的杂质,如蚕食藻类植物等,以改善水体营养失衡的情况,为水产品的健康存活提供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一般而言,水生动物修复在二次修复当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其对改善水体污染有巨大的作用。在具体的应用期间,通过在水产养殖环境当中投入鲢鱼、草鱼等水生动物,让它们进行自由捕食,确保水质环境能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水质污染的蔓延。但期间需要注意一点,即对于所需投放的水生动物的数量、种类等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评估,避免过度投放反而加剧水体污染。除此之外,某些底栖生物在治理水体污染问题中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动物本身的特性来降解水体当中的化学物质,打造优质的水体条件。

4  注意事项

对于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谨慎选择投入品,除了将控制治理成本当作一项重要内容,还应选择规格与质量良好的微生物或水生动植物,若投入品的病菌较多,必然会降低成活率,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理效果。针对这一点,也可以选择自繁自育的方式来获取投入品,提高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的成功率;二是我国水产养殖户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了解更多有关于生物修复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以便能够为水产品的健康繁殖与生长创建一个健康的环境,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对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实施监督,便于及时发现一些安全隐患和不利问题,预防水体污染的问题发生,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确保我国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水产污染治理方法是提高产量的基本对策。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最为合理的生物修复形式,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水体污染,从而全面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及产量,缓解当今水产市场供求矛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20(8):34-36.

[2] 邱宇忠.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9):174,176.

[3] 韩王进.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9(19):122.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水产养殖治理
铁岭市凡河流域水生植物调查研究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