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硕果让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2021-09-16龙宣辰
龙宣辰
垃圾焚烧炉能根据炉内温度自动选择“进食量”,交通信号灯会自己根据车流量调整时长,小区的设备损坏后能自己“挂号”让物业前来维修……这些过去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如今在重庆都已成为现实。
8月23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如期而至。从2018年到2021年,一届又一届智博会,为巴渝大地种下的“智慧树”,已结出累累硕果:重庆产业智能化势头越来越强,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智能、高效,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一座与未来接轨的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前沿技术让生产线“脱胎换骨”
“仅仅3天,厂内垃圾焚烧操作员的手动操作记录就有5万多条。”
2021年4月,入驻重庆三峰百果园环保发电厂的阿里云算法工程师南行,被统计到的信息震惊了。
三峰百果园发电厂距离重庆中心城区40多公里,一天能处理约4500吨垃圾。重庆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每天都被运到这里,发酵7—8天后,经6个超大焚烧炉焚烧后产生热能,最终转化成电能。
垃圾焚烧发电正逐渐成为世界主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垃圾焚烧的稳定性一直是个行业难题。
垃圾的成分复杂多样,湿度、热值都极不稳定,炉内温度过高会损伤设备,温度过低会增加烟气排放量超标的风险,所以只能通过操作员不断调控进料量,让焚烧炉内温度维持在适宜区间内。然而,人工调控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还存在不少误差。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三峰百果园发电厂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希望能借助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优化生产流程。
经过大量实验,南行发现,焚烧炉内干燥段风压与炉内垃圾厚度呈现一定相关性。
为此,南行带领阿里云专项团队根据进料过程中干燥段风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一个大数据模型,实现了实时识别炉内垃圾厚度,并基于阿里云智能制造平台AICS,将大数据和控制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垃圾自动均匀进料,解决了垃圾焚烧稳定性的行业难题,也将工人从每日人均成百上千次的手动操作中解放出来。
“效果超出我们的想象。”三峰百果园发电厂中控室总值长庞兵说,阿里云开发的自动化智能燃烧系统实现了自动投料率96%以上,而且一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也大大降低,每月生产总值也得到提升。
从首届智博会开始,阿里巴巴就进一步加大了与重庆的合作,将智能化应用场景和技术应用到多个领域——2018年,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智能转型;2020年,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与阿里巴巴牵手合作,计划在3年内共同培育20个具有产业带属性的直播基地;截至2021年,阿里云已帮助百余家重庆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为城市装上“智能大脑”
8月20日19时,正值周五晚高峰,两江新区人兴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一辆打着双闪灯的小轿车发出急促的喇叭声,正在疏导交通的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交巡警支队辅警帅从模急忙上前查看。
原来,车主付仕源才9个月大的女儿突发高烧,已近昏迷,急需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帅从模立即拨通了两江新区分局交巡警支队指挥室的电话。
了解情况后,指挥室民警张敏马上在两江新区智能交通平台中输入付仕源驾驶车辆的车牌号。
数秒后,指挥室正前方巨大的中央屏幕上便出现了付仕源的行车轨迹,付仕源所在区域周边警员分布情况和拥堵、信号灯状态也一目了然。
“田诗皓带着车主往前,我给你们疏通道路。”
“收到!”
通过智能平台,张敏指挥距离付仕源最近的交巡警田诗皓赶到现场,并将沿路绿色信号灯时间延长,提前疏导车流,为付仕源打开了一条“没有拥堵、没有红灯”的绿色通道,路程时间被缩短了一半。
8月24日,付仕源的女儿已经痊愈,付仕源专程来到两江新区分局交巡警支队,为支队送上了一面锦旗,上面写道:人民交警、一心为民。
“这面锦旗,有一半应该属于我们的智能交通平台。”两江新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严秋实说,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只是智能交通平台的“牛刀小试”。
当道路出现拥堵,平台会智能调整相关路口信号灯,增加拥堵路段绿灯时间,缓解交通压力。如果需要查找违规行驶的渣车,通过平台一键便可将所有在两江新区道路上行驶的渣车一一定位。
“智慧交通平台还能自动生成对拥堵路段的交通优化方案。”严秋实记得,过去要制訂一个交通优化方案,至少得几个月,而且还可能出现越优化越堵的情况。
自2020年6月该平台上线以来,两江新区车辆数量增加了15%,可交通拥堵指数却下降了4%,高峰时期平均车速提升了8%。
让城市更聪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重庆逐步实现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企业、群众通过重庆市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便能办理近600项高频事项;“智慧林长系统”让2万多名护林人员能随时掌控森林火灾及病虫害隐患;各级河长们装备着“智能巡河手机”,一机便能掌控辖区河流状况……
全民共享智慧“红利”
人脸识别进出小区,3秒即可刷脸回家;通过手机应用,就能迅速联系物管人员……在重庆首个三星级智慧小区龙湖两江新宸·云顶小区,居民们正实实在在地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生活。
今年52岁的老李是云顶小区的居民,才搬来不久,他就体会到了智慧小区带来的安心。
由于对家中设备不太熟悉,一次,老李不小心触发了安防系统,没一会儿,保安就赶来了。
“云顶小区每户居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都与物业管理中心联通,一旦触发警报,保安便会迅速上门查看。”小区管家董万琴称,“而且业主不在家时,还可以开启外出模式,如果家里出现人的活动轨迹,也会自动触发警报。”
在小区,不仅居民安心,物业工作人员也很省心。
段云兴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近10年,在云顶小区实现智能化前,他每天都要巡查6个小区的发电机房、水泵房、生化池等区域。
但现在,小区设备都学“聪明”了,能够自检自查——集水坑水位到达警戒线后便会自动抽水,避免雨水漫出;小区绿化带土壤湿度不足,灌溉器会自动开启;地下车库一氧化碳含量过高,巨大的排气扇便会马上启动……
“现在我一个月去实地巡视一两次就可以了,其余时间只需要等着智能系统自己给我派任务。”段云兴称。
智慧改变生活。如今,智能化的创新应用场景在重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得以共享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红利。
在礼嘉智慧公园,处处是“黑科技”:物联感知摄像头、防疫消杀机器人、智能咖啡厅……
在朝天门广场、解放碑步行街、洪崖洞等“网红”景点,外地游客只需跟着“智能导视牌”,就可一网打尽“吃喝玩乐游娱购”。
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20年的年度发展报告中指出,重庆、上海、深圳等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智博会种下的“智慧树”,正在两江四岸、万家灯火间茁壮成长、不断结出科技硕果。
智慧重庆,未来可期。
【延展】
近年来,重庆务实推动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大数据智能化不断赋能城市生产、运行、生活等各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部门联动。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密切协作,在公共安全、基层治理、智慧交通等领域共商共建,目前,已打造“愉快融”、“渝康码”、“智慧气象”等26个应用场景,合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应用带动。开展“小切口、大民生”智能化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如在渝北区加州花园小区推出“占道停车自动报警”系统,有效避免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出现;在九龙坡区推出“在家管血糖”系统,有效促进慢病的线上管理;在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推出“同上一堂课”教育系统,让分处渝中区和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小朋友可以同步感受高品质教学。同时,推动24个区县打造53个智慧社区项目,涉及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
创新驱动。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统计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等部门,依托城市智能中枢,汇聚人口、机构、产业发展、物联感知设备等180余项数据,统筹建设“经济运行一张图”、“应急防汛”、“交通监测”、“智慧社区”、“融合通信”等应用场景,为全市经济发展、安全保障等工作赋能。
(数据来源: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