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荣光 胜利的刀枪

2021-09-16阿硕

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 2021年7期
关键词:重机枪冲锋枪机枪

阿硕

汪汪快报

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当时所装备的武器到底是什么情况,存在很多误解,特别是影视剧里出现的红军装备精良且火力十足,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红军的装备水平到底怎样?

由于国民党军对各苏区的长期“围剿”,红军的武器弹药非常匮乏。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总人数为8.68万人,仅装备步马枪29153支,山炮、迫击炮38门,重机枪357挺,轻机枪322挺,手枪3141支,冲锋枪271支,武器装配率不及40%。仅能以携带梭镖6101根、大刀882把作为补充。枪炮弹也严重不足,携步枪弹141.8万发,平均每支枪40多发,而且多半是红军兵工厂自行复装的,不能用于连发;机枪弹22.3万发,连一场稍大的战斗都不能支撑。离开根据地,失去了以往维修和生产武器弹药的薄弱基础,从围追堵截的敌人手中缴获就成了武器弹药补充的唯一途径。

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战争的正义与否,民心的向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手枪:自卫武器变成战斗武器

在军人眼里,手枪纯属自卫武器,不算一线战斗武器,但在长征中,红军把手枪也当成“宝贝”,必须“以一当十”。

红军很喜欢俗称“盒子炮”的德国毛瑟C-96式自动手枪,别看它的枪管长度不如步枪,射程也只有50余米,但具有单发和连发功能,若将木制枪套倒装在握柄后,瞬间就变成枪托,射手可以抵肩扫射,是绝佳的近战利器。

步枪:战士的“第二生命”

现代军队里,步枪是最基本的武器,可是红军却很难做到“人手一枪”,有步枪的战士总能引来别人羡慕的眼光。红军的武器主要来源于缴获,那么步枪的型号也自然是五花八门。

所谓“汉阳造”就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国产版德国Gew 88委员会式步枪。

俗称“三八大盖”,射击精准,而且枪身长,在白刃拼刺时很占便宜。

这种枪很短,适合骑兵使用,枪身下面和侧面共有四个铁环,被老百姓戏称为“马四环”。

冲锋枪:狭路相逢,火力制胜

红军常与敌人发生遭遇战,国民党军的报告里,曾出现“红军装备虽劣,但往往集中‘手提机枪猛扑一点,致频频得逞”的语句。所谓“手提机枪”,是当时人们对冲锋枪的称呼。具体到红军,他们用过最多的冲锋枪非MP18和晋造汤普森莫属。

由于枪管外的多孔式散热套,加上能像机枪那样连射,所以形象地俗称“花机枪”。

火力虽猛,但子弹消耗太大,对家底不厚的红军来说有些“吃不消”。

机枪:冲开封锁线的“利刃”

20世纪上半叶,连年战乱的中国其实对军事技术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敏感度的,像时髦的机枪一经问世,就被大量引进。到了30年代初,国民党军装备了种类繁多的轻重机枪,而这些武器都被红军缴获过,成为其冲开一道道封锁线的“利刃”。

長征题材影视剧中经常露面的这一把,实际在1935年才开始从捷克斯洛伐克批量进口,所以实际使用的并不多。

长征期间,有不少哈奇开斯1922轻机枪落入红军之手。

红军用过的重机枪主要是卅节式,它是汉阳兵工厂根据美国M1917重机枪仿制。

炮:走完长征的“战神”

作为中国军事类博物馆的“旗舰”,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着太多的“镇馆之宝”,其中有一门不起眼的山炮至为珍贵。这门由上海兵工厂仿造的德国克虏伯山炮(俗称“沪造克式山炮”)是人民军队现存资格最老,经历战火最多,也是唯一经历过长征全程的重武器。

这门山炮在多数时间里被分解掉,由战士们身背肩扛,硬是以散件的方式运到陕北。

红军能够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特别是在武器上能够以劣胜优,最主要的是有党的正确领导和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正是红军最具威力的武器。

猜你喜欢

重机枪冲锋枪机枪
丛林冲锋枪
M240通用机枪
当手枪遇上冲锋枪
M134 机枪
玩转百变机枪
冲锋枪创世篇
冲锋枪当自强
那些被“黑”的机枪们
水冷机枪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