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提升的有效途径探析
2021-09-16宓小香
宓小香
[摘 要]随着思政教育在高职语文课程教育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高效地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中是当前高校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高职开展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职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对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带来提升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语文;思政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139-03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中希望达成的教育愿景,对于人才的定义不再仅仅以成绩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像是一门生活艺术,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语言的魅力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要想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就必须把课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性,让课堂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2]。当前的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还未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目前高校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职开展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当今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应赋予理论性和实践性同等的地位,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的未来发展[3]。然而,由于很多教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满意度着重体现在学生的吸收程度上,即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是越高越好,这样的思维惯性导致教师对思政教育没有理解到位,没有将思政教学的精髓渗透到语文课堂中[4]。可见,学校要想提高思政教育在高职语文课堂中的可见度,首先要树立教师的思政意识,使其能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把握,建立思政教育的自信和态度;其次,教师备课时要对思政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加大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最后,要注重课堂效果,将课前思政教育问答带入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发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这样能真正地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全面发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二、高职开展語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职语文课程中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课程中被划分为公共课程,它的容量很大[5]。学好语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的高校语文课堂内容丰富,有励志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奇思奥妙,有现代散文作品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中国历史变迁与情感交错的人物特点,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有现代感的小说杂文能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文字加深对人文精神的互通和体会,以此来提升自身修养。
(二)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共通性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是一种公共的课程资源,其内容丰富多彩,被纳入高职语文课本中的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经典文章,涉及社会变迁、历史记载、文化传承等。文中作者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阐述当下情境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反映当下时代的发展和现实问题。这种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为建立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爱国诗人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爱国情怀引人深思,儒家思想的文化传承离不开优秀诗人的经典创作,而思政教育的根本在于实践。情感的传达明显有力,对人文教学有很大的穿透力,是思政学习的有力保障。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共同点就是文化共性,语文课程为思政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学素养,思政教育为语文课程带来更多丰富的教学理念[6]。可见,思政教育与高职语文课堂有机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
三、高职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导致高校语文学习边缘化
现在的高职院校多把语文课程当成公开课对待,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有些教师依旧认为语文课程的教学是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忽视了人文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产业需求,这种定位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地位的可有可无,导致了语文学习的边缘化。
(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关联性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和学生一直存有惯性思维,认为思政教育的学习就是通过思修课和马克思主义课程进行教导和渗透,是思政教育的一项任务,这导致出现学者无心、教者无力的局面。而高职语文更注重工具的使用、文学涵养的形成、思维的扩展,体现出文学性的功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脱节,二者不能有机结合。这既浪费了教学资源,课堂效率也不高,出现这种教学偏差是当前课程思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新颖
高职语文课堂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每一篇经典文作所传达的思政思想都是不一样的[7]。比如在屈原的《离骚》这篇经典著作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传达出作者追求理想时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渝的优秀品格。又如“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所表达出来的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抨击,作者鄙视那种在社会上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做法,坚定了自己不愿与这些世俗同流合污、坚持做自己的壮志情怀[8]。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深刻挖掘这种文人的情操和精神品质,照本宣科的现象依旧存在。这种灌输式教学使课堂的活跃度不高,形式的说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吸收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校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是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9]。这样只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将高职学到的思政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高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政教育必不可少,实践教学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重点把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部分,为社会创造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四、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课程中
在高职语文课堂中,要将思政教育的元素进行深度渗透。虽然高职语文课堂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为思政教育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功底,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仍对语文课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语言的学习停留在听、说、读、写的阶段,忽略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民族情结的培养以及文学素养的练就。应将语文课堂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以思政教育的力量带动语文课堂的蓬勃发展,选用教材要新颖,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要落到实处,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思政教育有效渗透到高职语文课堂创造条件与环境,推动思政教育的高效发展和语文课堂的多元化发展。
(二)采取模块教学,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将思政教育贯彻落实,教师要学会挖掘课本中零散的思政素材,将其归纳总结为一个系统的思政教育模块,对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集中教学,这样的课堂效果更好。比如在“孔孟语录”中所表达的就是民族思想和社会情操,这样的思想与杜甫的诗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将这两者的内容进行融合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递进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能站在个人的角度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意识;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周边的人与事,将健康且理性的价值观念牢牢印刻于心,充分发挥高职语文教学的精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多样化的模块教学方式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思政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或者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以此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读文学经典,然后通过课后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这种活动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学习任务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对学生的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合实际,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现在的高职教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认为高校语文课堂就是基础性的学科,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工具,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当成是一门重要的技能来进行传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增进彼此之间的课堂互动,为学生悉心收集思政教育的案例分析,安排学生在课堂下进行练习和探讨,帮助学生积累思政教育的经验。其次,要对学生在思政案例学习中碰到的困惑和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让学生在思政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最后,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的情感融入其中,加深对思政教育学习的印象,这对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有着深远的影响。
与高中时期相比,学生在高职阶段有充足的时间活动和学习,而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下课时间渗透思政教育,开展相关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举办以道德素养为主题的朗读比赛、写作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观看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教育视频,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人物进行描写,比如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大学生救人身亡值不值得”为题目的辩论,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然后以辩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提高辩论能力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如在学习《胡同文化》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具有特色的胡同,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体会人们在胡同中的日常生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四)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
高职语文教师要想把思政教育与语文课堂进行高度融合,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自身思政教育的知识体系,要不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国家时政和国际局势。教师之间要多沟通交流,要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让教师在思政教育的熏陶之下能快速成长,能以自身的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
另外,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比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整合文章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品格、疾恶如仇的精神以及在当时背景下的正义感,从而让学生了解那一时期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思政教育。
传统评价模式下,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如团结意识、敬爱老人、创新意识等,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写作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优秀榜样例子作为写作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针对写作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让其选出代表进行表述,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总结
高职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种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团队深思并予以采纳。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对语文教师的发展带来驱动力,让教师用更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模式带动学生的语言学习。教育部门及教师要不断更新对高职语文的定义,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思政教育进行剖析,以提升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蓓蓓,钟迎春.浅谈高职语文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130-131.
[2] 刘泽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9(2):42-45.
[3] 张艺东.如何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J].语文课内外,2019(22):57.
[4] 陈海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实用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5-67.
[5] 汤洋,施静.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隐性思政教育应用策略[J].科技资讯,2019(35):202-203.
[6] 王晓波.“大语文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J].北方文学,2019(27):196-197.
[7] 张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校),2020(6):17-18.
[8] 盖丽娜.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语文学思考[J].速读(下旬),2019(11):74.
[9] 李茜茜.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39-4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