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物理化学教学研究

2021-09-16袁宁刘淑琴王建兵

大学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袁宁 刘淑琴 王建兵

[摘 要]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旨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在物理化学这样一门体例严谨、内容艰深的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文章从科学人文、艺术美育、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教育四方面挖掘物理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并简要介绍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方式,且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兴趣与实施效果,以期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物理化学;教学研究;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027-03

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对教育初心和本源的回归。以往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主要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育人的目标。在当前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即是要弥补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缺失,以达成立德树人之目的[1]。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生物、医药、食品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受众面广的特点,有利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目前各高校对物理化学的课程思政教育尚处于建设和探索阶段,余建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爱思考习惯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家(以法拉第为例)故事的释读,这是最早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2]。此后,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张树永主要从指导原则和效果评价的角度对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研究,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原则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并推荐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价[1]。王旭珍等回顾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缘起与发展,认为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应遵守隐形教育原则,并列举了具体案例来说明如何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3]。边绍伟等主要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协作精神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其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4]。邢爱萍等针对药学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从人文关怀、哲学思维与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与实践[5]。作为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北科技大学明确将课程思政的内涵融入其中,并采取多种策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6]。最近,借助雨课堂在物理化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也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7],此类教育技术研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COVID-19疫情)中的线上课程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革新性尝试,上述关于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各具特色,但是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讨论等方面仍不够充分。张树永对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将之归纳为七大类,然而其中一些分类之间似有重合,且未包含艺术美育、生态环保教育等内容[1];其他研究者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课程思政,对思政元素的分类有待商榷。本文将物理化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分为六类: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科学人文、艺术美育、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教育,其中前两类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内容,因其概念明确,故不予赘述[8-9]。本文重点讨论物理化学后四类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初步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物理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哲学,在化学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石地位。该课程体系严整、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逻辑缜密,且涉及较多物理学知识与高等数学公式,素以难教难学而著称。同时,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辨与科学人文精神,一些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存在密切的关联。在物理化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不仅可有效解决知识传授问题,而且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可“润物细无声”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充分留意并挖掘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笔者根据自身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从科学人文、艺术美育、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等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科学人文方面

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不僅要注重讲授专业知识,还要完成隐性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揭示物理化学概念与公式背后的科学探索历程,将专业知识置于宏大的科学史叙事背景下来讲述,以实现在物理化学中进行科学人文教育。物理化学体例繁杂,其中蕴藏的科学人文教育思政点不胜枚举,兹举几例。在绪论教学中,除介绍课程目的、内容与研究方法之外,应着重回顾物理化学“三剑客”——阿伦尼乌斯、范霍夫、奥斯特瓦尔德在捍卫“电离学说”的过程中共同建立物理化学这门崭新学科的艰辛历程;他们于1887年创办的德文《物理化学杂志》标志着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三人最终均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热化学教学中,可引入曾在历史上煊赫一时的施塔尔“燃素说”,即认为可燃物质中均含有气态的燃素,在燃烧之后燃素会逸出并发光放热,从而表现为火;以今日的科学知识来看,“燃素说”无疑为无稽之谈,但是却不可否认其历史功绩:这种学说虽为谬说,但它却将化学从神秘的炼金术泥潭中挣脱出来,因此应客观审视其历史进步作用与时代局限性。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中,可重点解读玻尔兹曼及其墓碑上的公式背后的悲凉人生:在玻尔兹曼的时代,科学界倾向于接受“唯能论”,普遍认为原子仅为哲学概念或科学假设,并非客观存在。而作为“原子论”的坚定支持者,玻尔兹曼备受攻击,最终这位“笃信原子的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天才的一生。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以其名字命名的玻尔兹曼公式。教师在叙述其人生经历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热寂说”等。在法拉第电解定律教学中,不仅可对该定律的内涵进行细致剖析,还可讲授法拉第在推广该定律中遇到的阻力:由于与当时的学术权威贝采里乌斯的观点相左,该定律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被科学界所接受。此外,出身于寒门的法拉第在电化学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他却非常蔑视“原子论”,可见伟大科学家的见解不一定总是正确的。通过嵌入诸如此类的科学人文背景知识,可让枯燥的概念与公式变得有血有肉;在物理化学课堂中进行科学人文教育,可有效提升学生对具体专业知识的理解高度和深度。

(二)艺术美育方面

在科学史上,很多著名科学家堪称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典范。事实证明,艺术美育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适时推介古典诗词等艺术形式,可使科学与艺术相得益彰。例如,在润湿作用教学中,出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等诗词名句,并辅以荷花与荷叶图片,适时设问“荷叶效应”现象,即雨水在荷叶上会自发形成水珠而易于滚落离开荷叶,表现出超疏水特性,同时带走表面的污垢而达到自洁的效果。将在东方文化中意象美好的荷叶与物理化学专业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表面物理化学原理,这样的融入方式可以促使其更生动而深刻地理解接触角与润湿作用。在光化学反应教学中,借助“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等描述萤火虫发光现象的精彩诗句,讲述其中的物理化学原理,进而启发学生理解辐射跃迁(荧光与磷光)等光物理过程。除了传统诗词,在课程教学中亦可借助美术与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在触动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

(三)文化传承方面

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在科学领域也有所反映,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程可成为重要的科学文化传承载体。通过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可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教育根植于学生内心。譬如,在讲授表面催化反应时,推介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卢嘉锡院士提出的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模型,评价其国际影响力。卢老早年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与从事科研,在而立之年毅然回国任教,为我国结构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讲授化学电源时,介绍本校科学家彭苏萍院士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杰出贡献,使文化传承不局限于书本,更具象为身边的鲜活典范。由于种种原因,在物理化学教材中鲜见中国人的名字,故通过在教学中适当引介我国科学家的成就,可以培植学生对本国文化心存“温情与敬意”,增强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传承文化。

(四)生态文明方面

在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物理化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物理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思政元素,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思政点与知识点进行有效切入。例如,在讲授化学热力学时,通过设问“既然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守恒的,那么为什么还存在能源危机的世界性困局?”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通过讲解熵增加原理与能量退降,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在过程中存在系统的能量守恒,但是由于熵趋向于增加,从而使得能量的做功能力降低,即能量的数量不变,品质却降低了;同时进一步做简单的理论推导来证明能量退降;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要注意合理地利用能源以保护环境[10]。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热力学定律的教学中,使学生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热力学定律。在讲授固体表面吸附时,结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污染物吸附去除与降解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引导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介绍金属有机框架是一类新型晶态杂化多孔材料,在近二十年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果,高比表面、大孔体积、可调控的孔径以及可修饰的孔道环境等结构特点赋予其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在吸附去除污染物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此类功能材料,使学生不仅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生态文明教育。除了引入科学研究前沿热点进行科教融合,将专业知识点与院校的历史沉淀、学科特色相结合,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接受程度。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属于能源行业院校,通过在课堂中介绍粉煤灰、煤矸石与气化渣等煤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尤其是在纳米孔材料领域的高值化利用途径,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效果。

二、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式与调查结果

在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不仅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还须合理采用特定的实现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效契合到专业知识中,避免出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11-12]。在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可将思政元素无缝衔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同步完成。值得说明的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吸引了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参与课题组学术活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为客观反映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在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8份。如图1所示,50%的学生对科学人文教育感兴趣,而对艺术美育、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传承教育的兴趣程度则大致接近(在14%~19%之间)。这可能是由于与其他三类思政元素相比,科学人文教育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外,绝大多数学生(90%)认为课程思政教育对其理解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帮助,这表明在物理化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在物理化学这样一门晦涩的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既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又要避免空洞说教,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将之“润物细无声”地嵌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任课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意识,另一方面要真正下功夫寻找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融合方式,因而这项工作无疑具有很高的挑战性。本文重点从科学人文、艺术美育、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物理化学课程中挖掘与融入思政元素,初步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简要分析。总之,课题组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在物理化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水准得以协同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树永.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实现途径刍议: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为例[J].大学化学,2019(11):4-9.

[2] 余建国.物理化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青年时代,2018(33):207-208.

[3] 王旭珍,王新平,王新葵,等.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J].大学化学,2019(11):77-81.

[4] 边绍伟,沈丽,张健,等.“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9(5):443-446.

[5] 邢爱萍,苑娟,褚意新.药学类专业《物理化學》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及思政教育的融入[J].教育现代化,2019(A5):225-227.

[6] 崔敏,李俊新,罗青枝,等.课程思政与“物理化学”教学融合策略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37-38.

[7] 秦为为.雨课堂助力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以物理化学为例[J].广东化工,2020(5):202-203.

[8] 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9] 潘瑞姣,李雪,桑瑞聪.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培养浅析[J].大学教育,2019(11):204-206.

[10]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2?158.

[11] 尹雪娜,杨珊珊,徐丹.“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以有机化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9(12):96?98.

[12] 叶莲.课程思政与素养教育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J].大学教育,2020(3):121?12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一)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二)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三)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探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