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种催青技术

2021-09-16章亚蓓

新农民 2021年9期
关键词:技术措施

章亚蓓

摘要: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蚕种可以在预期内整齐发育孵化,保证孵化效率,减少蚕种饲养批次,有效增强蚁体健康,从而提高产检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探讨蚕种催青的前期准备工作,蚕种催青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蚕种催青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蚕种;催青;环境条件;技术措施

蚕种催青,又称蚕种暖种,主要是将已经活化的产卵保护在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适宜的环境中,确保蚕卵胚子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会按照标准要求健康统一发育,一般而言,蚕卵的颜色会在蚕卵孵化的前一天变成青色,故而称这一过程为蚕种催青。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过程的最为关键的环节,且技术含量较高,对蚕茧的产量和品种都有直接影响。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设备检查与清理消毒

首先,在蚕种出库前半个月左右,需要对蚕种催青室内外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清扫与消毒,将蚕种催青室温度升至24℃后使用消散或甲醛熏烟一天消毒,保证蚕种催青环境无菌;其次,全面彻底整理、清洁、消毒催青室内的各种催青仪器设备和工具;最后,严格检查修理催青室内使用的灯具、加热设备和换气仪器等,确保其使用正常,进而保证蚕种催青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安排人员,明确责任

首先,蚕种催青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在开展蚕种催青工作前需要选择具有较强责任心和较高催青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蚕种催青工作,可以准确熟练的掌握蚕种催青的各个环节,保证产种催青工作顺利;其次,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章制度,公示蚕种催青技术规范标准,保证催青工作顺利开展。

1.3  把握时机

蚕种催青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桑叶的长势予以确定,不可过早过过晚。过早,桑叶不够成熟,营养成分不足,影响产种的生长发育,并且也会使桑树的产量和桑叶的品质降低;过晚,桑叶过于成熟,影响产种生长速度和养蚕产量。一般而言,蚕种催青时间多选择在早桑叶长出4~6片叶,晚桑叶长出3~4片叶时进行。

2  蚕种催青的环境条件控制

2.1  温度控制

温度是蚕种催青过程中最为影响蚕卵发育的因素,对蚕卵孵化的统一性,整个催青过程所需时间的长短、蚁体强弱、化性变化和蚕茧的品质等方面都具有直接的影响。通常而言,在春期蚕出库前,需将环境温度持续2d控制在15℃,确保胚子进入丙2期进入催青,保证胚子发育整齐。在丙2期到戊2期,温度控制在22℃,在戊3期到己5期,温度控制在25.5℃,确保配置发育整齐度,胚子进入戊3期后,环境温度须高于25℃。

2.2  湿度控制

湿度对蚕卵孵化和蚕种的强健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有效控制催青室的温度,尤其是催青后期需将催青室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当胚子进入戊3期前,其环境湿度可控制在75%,戊3期后,环境湿度控制在80%~85%。合理控制催青室的湿度,可以保证产卵发育的整齐度。

2.3  光线控制

催青室的光线会影响蚕卵孵化的整齐度和蚕卵的发育速度,蚕种胚子进入点青期之前,光线越明,胚子发育越快,点青期后则相反。蚕卵孵化后期,黑暗将抑制蚕卵孵化。因此,在点青期可以利用遮光黑暗进行保护,收蚁当天清晨感光,提高蚕卵整齐孵化。除此之外,要对催青室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避免影响产卵的发育速度和孵化的整齊度,通风换气时间需要根据室内外温度情况而定。

3  蚕种催青技术管理

蚕种催青上主要有三个关键胚子,丙2、戊3和己4。下面主要对蚕种催青的关键胚子技术管理展开讨论。

3.1  起点胚子调节

丙2是蚕种催青过程中的加热起点胚子,其整齐度会对后期胚子的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当催青环境温度高于20℃时,丙2胚子会快速发育,一旦环境温度低于15℃,丙2胚子的发育速度逐渐减小。当蚕种处于丙2胚子之前的阶段,其发育速度与丙2胚子相反。如果蚕种进入丙2期之前不能整齐发育,那么需要控制温度,确保大部分蚕种进入丙2胚子阶段后,再将催青环节温度调节至20℃左右,湿度调节至75%左右,这样更有利于后期胚子的发育。

3.2  戊3胚子掌握

戊3胚子是蚕种催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蚕种催青中的高温感光点,也是催青中化性转变的临界胚子,可以根据戊3胚子的发育情况来初步判断发种日期。与此同时,当蚕种胚子进入戊2期后,要在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进行两次解剖,更准确的判断胚子进入戊3期的时间,并且根据蚕种催青标准,合理控制催青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每日感光时间满足18h。如果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戊3发育缺乏整齐度,则需要将催青环境温度调节至25℃,促进催青,保证胚子发育的整齐度,

3.3  己4胚子观察

己4胚子既是蚕种催青的黑暗保护点胚子,又是点青期胚子,可以根据其发育情况来确定蚕种发种时间。蚕种催青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通过5d的时间可见点齐,点齐后进入己4期,此时可以通过暗黑保护使发育速度不同的胚子尽量实现统一性发育。蚕种催青进入己4期后,每天可进行次解剖。也许同时适当调节催青环境的感光度,从而有效控制胚子的孵化情况,保证每日孵化率。通常而言,蚕种见点后,需要控制好出催青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4  发种准备和补催青

在蚕种分发到蚕农手中的过程中涉及多项工作,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而且转青蚕种中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在发种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发送种前一天,根据蚕种的品种和批次,对相应的催青环境进行适当的降温,并按照各地对蚕种的需求,品种和批次进行分箱,确保蚕种可以迅速安全的运输是蚕农手中。另外,当蚕种发放到蚕农手中后,需要在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进行补催青,确保蚕种孵化的统一性,从而有效保障蚕种后期的整体生产进度,保证蚕茧品质,增加蚕农收入。

参考文献

[1] 覃献菊,欧国勋.浅谈蚕种催青的技术措施及体会[J].农家参谋,2019(12):30.

猜你喜欢

技术措施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探讨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
对现代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探讨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