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限跌令”
2021-09-16
涨不得、跌不得,楼市的稳定不仅要靠调控维持房价涨幅,还得靠政策保证房价跌幅……湖南岳阳8月9日发布楼市“限跌令”:新房实际成交价不得低于备案价格85%。之后,昆明房协传出禁止恶意降价的要求,扰乱市场情节严重者将停止网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1年首个楼市“限跌令”
8月9日,岳阳住建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市场新建商品住房网签成交价格限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岳阳市中心城区(包括岳阳楼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新区、城陵矶新港区)新建商品住房销售实施价格备案。
具体内容如下:
1、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后,商品住房销售的实际成交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格,也不得低于备案价格的85%。否则,商品房网上签约备案系统提示无法签订商品房网上签约买卖合同。
2、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后,开发企业确需重新調整备案价格,6个月后方可申请调整。
3、该条政策于8月10日起正式实施。
此通知一出,立即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想便宜点卖房子也不行?
8月11日,昆明房协又传出禁止恶意降价的要求,扰乱市场情节严重者将停止网签。
靠限跌政策避免房价过快下降,这并不是第一次。去年4月,新房、二手房跌了9成的广东东莞也曾发布“限跌令”,规定楼市价格不能跌过10%,最多只能打9折。2019年11月安徽马鞍山也出台过“限跌令”,下跌最大的博望区,环比上月下跌8.22%。
“限跌令”出台,原因何在?
地方政府为什么会发出“限跌令”?
过去3个月,岳阳楼价遭遇了跳水式下跌。今年5月,岳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7605元/平方米,6月降至6558元/平方米,7月降至6492元/平方米。
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去化情况一直是个问题,因为住在三四线城市的人基本都不缺房子,而岳阳就是典型的三四线城市。
对于楼市,现在官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维稳,既不让大涨,也不让大跌,一切都“稳”字当先,要的就是一个长期横盘。
房价暴涨的后果大家都能想象,炒房得利,刚需遭殃,肯定不是高层想看到的局面。但房价如果急转直下,想必也不是高层喜闻乐见的。因为房价一旦暴跌,势必会在短期内给市场造成悲观情绪,主要后果有两个:
一是容易造成市场动荡,出现退房、断供的情况;
二是造成土地拍卖价格下降,当地财政收入减少。
房价为何逆势下跌?
那么,在房价限涨的大背景之下,为什么会出现逆势下跌的情景呢?
一方面,房价上涨之后,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在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造成当地住房供应量过大,脱离了当地人群的需求,导致去库存压力比较大,所以会出现大幅降价的营销乱象。
而且当一二线城市房价开始降温的时候,三四线城市的反应就会比较大,房价下跌明显。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升级,房企的融资也是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一部分房地产公司就急需打折甩卖,回笼资金。
其实,楼市调控本身就不是单纯的追求房价降温。房价大涨会放大金融风险,而房价断崖式下跌,同样会引发次生灾害,所以大涨和大跌都是调控的方向。楼市调控的主基调一直都是“稳”,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才是最终目标。
楼市分化时代到来
其实,岳阳和昆明“限跌令”的背后,正是楼市加速分化的迹象。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2021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总体回落。
据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环比分别上涨0.8%、0.4%和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0.1和0.8个百分点;深圳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
从数据来看,70城房价几乎都在涨,那为什么岳阳、昆明先后限制房价下跌?
岳阳是铁岭那样的大城市,所以伙伴们对当地的房价可能不太了解。
为什么房价跌得那么快?答案很明显:人口与发展。
房价和人口有着紧密的联系。外来人口集聚的地方,房价越高;人口流失越严重的地方,房价就越低。在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急剧上升的岳阳,房价可想而知。房价和人口的问题,不仅是岳阳面对的问题,也是其他众多如岳阳一样的城市需要面对的问题。
除岳阳、昆明外,安庆、大理、常德、南充等城市都存在新房价格跳水的现象,只是没有出台“限跌令”,所以关注度不高,但不排除后续跟进的可能。
“限跌令”重出江湖,其实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楼市分化的时代来了。
降价潮要来?
“限跌令”的出台,是不是就意味着降价潮要来?
有媒体认为,答案对于那些无人居住的城市,很可能是肯定的。事实上没有新入人口,已经有三四线城市为了去库存,开发商疯狂打价格战,市场秩序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对于人口聚集的大都市,房价不仅不会下降,国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控,防止房价增长过快。
因此不能偏颇地认为“限跌令”的出现,降价潮要出现。
对于更多的城市来说,房价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这也是政策调控的目的。
本刊综合《经济日报》《华夏时报》、深圳壹地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