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共同决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AHRS评分及疾病认知度的影响
2021-09-16李艳丽骆伟玲陈少英
李艳丽 骆伟玲 陈少英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是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重症精神障碍性疾病,多起病缓慢[1]。部分患者由于存在长期幻听症状,易导致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恶化,甚至出现不受控行为,给自身健康及社会治安均带来严重不良影响[2-3]。常规认知干预是临床SCH患者最常用护理模式,但干预效果可受到文化程度、生活经验等患者自身多种因素制约。故寻求新型干预模式对SCH护理有重要意义,医患共同决策(SDM)是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疾病干预过程,医患双方协调得出的最佳方案[4],对SCH患者实现个性化护理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SDM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在S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的120例SC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18~56岁,平均(34.17±10.26)岁;病程3~8年,平均(5.63±1.49)年;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12.47±2.85)年;其中偏执型14例,紧张型9例,未分化性24例,残留型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18~54岁,平均(33.84±9.87)岁;病程 3~ 7年,平均(5.34±1.12)年;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2.38±3.12)年;其中偏执型16例,紧张型10例,未分化型22例,残留型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及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5]中诊断标准制定研究对象选取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SCH诊断标准,如言语幻听反复发作、思维松弛、思维插入、思维控制、妄想等;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35分;③年龄18~60岁,病程2年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水平。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系统重症疾病;②由于脑部组织受损导致的精神疾患;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本次研究内容经两组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干预方法
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认知行为干预:①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便于了解其病程情况及精神状态;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SCH有关知识宣传讲解,使其正确认识和面对SCH疾患;③实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并对表现异常患者及时疏导反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患者SDM干预:①互动交流:医护人员通过语言、图片、视频、手册等宣讲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与SCH相关的症状表现、干预方案、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面对其带来的特殊表现;引导患者或家属提出问题,围绕其疑惑点进行专业解答,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感,提高配合度,增加干预效果。同时针对SCH患者幻听症状设计合适情境,提高对真实与虚幻的辨别能力,增加其面对听幻觉的自信心及心理承受能力。②进行决策:通过交流过程中对患者家庭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及生活性状等基础条件的了解,依据患者对幻觉感受痛苦程度的不同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③决策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干预方案可行性,结合患者意愿及SCH病情发展情况进行改进,从而得到最佳干预方案。每次干预至少60 min,前3个月1次/周,3个月后2次/个月,6个月后1次/个月,共持续干预9个月。干预过程中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并联合家属协助,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有效干预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信心,及时反馈并处理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患者当前状况不断巩固、完善干预方案。
1.3 评估标准
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由阳性症状群量表、阴性症状群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学量表三个部分组成,共计30条目,每条目最高分7分,分数越高,症状严重程度越高[6];听幻觉量表(AHRS)评分:根据患者闻及声音响度、声音出现频率、所及内容及患者感受到痛苦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数与听幻觉程度呈正相关[7]。根据患者对SCH疾病、临床症状、患病程度、干预方案及住院必要的知晓情况判断患者对疾病认知度,知晓项目越多,对疾病认知度越高[8]。
1.4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及干预9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AHRS评分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观察干预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NSS、AHRS评分水平比较
干预9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AH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NSS、AHRS评分水平比较(x ± s,分)
2.2 对疾病认知度比较
干预9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临床症状、患病程度、干预方案及住院必要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情况比较[n(%)]
2.3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过程中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SCH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未确定病因[9],但有资料证明,其与个体心理素质及社会不良因素有密切联系[10],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合理护理干预对病情缓解有重要意义。
SDM通常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通过积极讨论,达成一致有效干预方案的过程,对提高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疗人员信任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有重要作用[11]。随着对共同干预模式的深入理解,近年来SDM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科等领域中[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9个月后,两种干预方式均可有效改善SCH患者症状,SDM干预后,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及听幻觉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探究其原因,SDM干预通过医学专业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知、了解幻听的存在,能准确分辨真实与虚幻,减少因长期幻听产生的不安、焦虑情绪,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能正确面对疾病存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症状改善效果。
SCH患者常由于不能感受到症状缓解情况或因家庭经济条件而中断治疗,可能使已有好转患者症状复发或加重,不利于医护人员工作进行[13],故医患协同决定治疗干预对策,对其疾病认知及依从性尤为关键。SDM方案中,患者对干预过程的参与不仅能更清楚了解自身疾病情况,提高配合度,更能增加医护人员对个体差异的了解程度,提出更适宜的个体干预方案[14],同时通过干预过程中不断沟通交流,持续向患者传递干预进展及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当前状况进行下一步调整,加强干预方案适应性[15]。本研究数据显示,干预9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SDM干预过程中,患者对自身患病认知度得到明显提升。而有学者认为,对疾病的良好认知能有效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干预方案,坚持长期配合,从而达到SDM预期干预效果。干预期间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且均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患者病情缓解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SDM可有效改善SC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疾病认知度,可为精神科医护人员临床服务工作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