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2021-09-16魏明婕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期
关键词:盈余营业股权

魏明婕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一、引言

股权质押始于股市低迷的2010年,而作为融资工具的一种,股权质押在保证股东权益的基础上,可以让资金顺利的流转,保障公司良好地运转。同时,有了足够的钱,公司就能够稳步前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这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学者们的广泛热议。

截止到2020年8月,我国 A 股股权质押的公司有 2858 家,质押总股数为 5264 亿股,质押总市值为 4.95万亿。

但股权质押的广泛采用也带来了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在采用这种方式的额上市公司中,发生了很多无权可质以及强制平仓的恶负面现象,事实上,随着股权质押行为逐渐被我国上市公司所接受并广泛采用,已经出现了不少无权可质以及强制平仓的负面新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或者为了改善自身企业业绩以方便滚动质押以及个人利益目的,大股东在企业自身业绩无法及时得到真实改善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方法来粉饰报表。

二、文献回顾

Konan Chan、Hung-Kun Chen和Shing-Yang Hu在2018年研究发现如果股票价格低于贷款要求的水平,控股股东就有可能因此而陷入追加保证金的困境当中,这种现象夺去了股东们的一部分权益,因此股东们为了弥补亏空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以权谋私的动机,危害公司的运营。

Wanlong Zhao、Wei Zhang和Xiong Xiong在2019年的研究表明,当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公司披露的语气比没有股权质押的公司更为积极。

Yuanhui Li、Xiao Li和Erwei Xiang在2020年研究发现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较少采用真实盈余管理。

谢德仁和廖珂在2018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为了防止股价下跌、维持股价稳定,控股股东不是通过提高经营业绩的方式,而是通过盈余管理和信息操纵的方式。

2019年,首都经贸大学的王海林和张丁经过研究后发现,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受到国家审计采取的审计准则和规定实施的很大影响,其规则具有相应的抑制性作用。国家审计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的不正常的经营生产活动,例如企业的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生产经营成本等。同时,企业管理层的相应权力增大也有利于促进国家审计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和改善。

三、M公司股权质押情况

M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截至2020年4月28日,公司第一大股东M集团累计质押股份数量2,254,426,624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98.56%,占公司总股本比例55.00%。如此高比例的质押股权,在众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是较具代表性的。

四、股权质押下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机理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控股股东都是以融资为目的而进行股权的质押,那么这背后极大可能是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公司股票价格是随着公司产生的价值而变化的,公司所产生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经营的成绩,所以,公司股价与公司的经营成果具有直接关系。被借方例如银行等机构为了保证协议的实效性会一直关注着借款方的生产经营情况。在控股股东一方,首要任务是控制股票的价格,以免造成股东持有的控制权的转变。然而当公司经营受损造成股价下跌,并且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转变现实状况的情形下,控股股东只能选择实行盈余管理,这样才能在质权人的跟踪评价中展现良好的企业发展态势和融资能力。

五、M公司股权质押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M公司股权质押下的应计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观察M公司这四年之内的营业成本比率(如表1),我们不难发现该公司的营业成本令人无法信服,存在诸多疑点。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配比来看,2016年营业成本比率是各年的最低值。然而2016年在营业收入增加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却降低了,这显然与常识不符,而且2015和2016年的营业成本比率相差将近20个百分点,不得不让人怀疑数据的真实性。通过查看M公司2015年年报可知,2015年净利润为负值,因此M公司极有可能迫于停牌的压力通过对营业成本的控制进行盈余管理来使2016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表1 M公司2015-2019年营业成本比率表

(二)M公司股权质押下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M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在2015年骤增21.5亿,说明企业当年进行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此后年份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却又大幅度减少,结合M公司2015年净利润为负值的表现,猜测M公司为了减少当年亏损而虚增收入。

与此同时,2015年的货币资金同样很异常,居然高达19.6亿,而其余年份货币资金金额均不到1亿,不得不令人怀疑这骤增的18亿是M公司为了进行粉饰财务报表而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六、M公司股权质押下的盈余管理后果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M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大股东股权质押后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相对于债权人来讲,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在逐渐变差。

(二)营运能力分析

M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之后,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该公司有可能进行了不易被外界发现的真实盈余管理,这对M公司的经营发展是不利的。

(三)盈利能力分析

从M公司近年来的盈利能力情况来看,在15年该公司不仅盈利有所下降,同时其总资产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跌倒负值,考察其原因是时候净利润跌入了负值。2016年虽有所改善,然而根据前文的分析,这改善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四)成长能力分析

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的变化增减较大且变化趋势有相似之处,除了2014年和2015年有细微增长外,其增长率一直都在下降,尤其是2016年的增长为负增长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净资产或总资产已经停止增长了,充分说明了公司的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的不足,应该需要巨大的提升。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M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进行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1.M公司2015年净利润为负值,M公司极有可能迫于停牌的压力通过对营业成本的控制进行盈余管理来使2016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2.M公司在2015年进行了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骤增21.5亿此后年份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却又大幅度减少,M公司为了减少当年亏损而虚增收入,对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二)建议

1.加强股权质押信息监管。诸多的问题发生在了股权质押这一行为上,为了高收益,多数公司的控股股东冒着风险进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却不能合理管控自己的股权而导致债务危机的事件层出不穷,而这种现象则在15年的故在期间高发。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都触及了警戒线,在高比例股权质押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股权或者资金进行追加担保,那么很可能企业控制权就会易主。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更严重的是会对股市的发展造成威胁甚至是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沪深两大交易所虽然目前发布了相关规定对股权质押行为实施控制和监督,但依然没有法律的效应强烈,法律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如果国家能够制定并颁布相应的法律进一步针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治理,那将会促进行业态势朝着良好发展。

2.优化股权结构。

有效规避治理问题,优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就是优化股权结构。这一方法对于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做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司需要合理划分股权比例,完善股权结构,避免股权集中威胁公司管理运行的情况。而合理科学的股权结构也需要依靠多元化的持股机制,达到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良好效果。这些具体的方式都能有效避免股权的过度集中,产生“一股独大”的现象,以及权力滥用毋庸的情况,推动合理明智决策的制定。

猜你喜欢

盈余营业股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