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思考

2021-09-15张蓓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音乐教学课堂教学

张蓓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课堂教学也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优化推进,一节好的音乐课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在于教师巧妙的课堂设计和准确的音乐知识技能的教授,而逐渐聚焦于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应成为必备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语言

一、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误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拿捏既要有利口巧辞,也要逻辑严谨,更要具备艺术的细腻、精美。很多教师对课堂语言的把握停留于表层,不能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导致了很多失败的瞬间。

(一)拖沓冗长的导入语言误以为是开放自由的激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老师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真理”,狭隘地认为导入部分应多些导入语言,所以很多音乐老师将导入部分的语言过重过细的设计,反而适得其反。

例:苏教版一年级音乐课《堆雪人》

老师首先“营造氛围”似的说:“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啊?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说出四季。

师:“那你们在喜欢的季节都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众说纷纭。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谜底是关于你们在某个季节中喜欢做的事情哦。”出示谜语,请学生们念一念。有的老师会自己念,稍有经验的老师会让学生带着节奏来念谜语。

师:“同学们真棒!堆雪人是我们在雪天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同学堆过雪人呢?你们堆的雪人又是怎样的呢?”

这样的一段谈话少则五分钟,长则近十分钟。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仿佛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却忽略了对学生而言“精准”的提炼才是老师要教授的。适度且贴合教学需求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这样的冗长会让听课者感觉“沉重”“疲累”。

(二)避重就輕的评价语言误以为是达成目标的捷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老师们都明白评价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堂的实时评价更是层出不穷,渐渐地老师们在音乐课堂中也知道要“真正评价”,不再一概而论,但老师们对于意料之外的回答,时常会“避重就轻”一带而过,急于把课的目标指向自己的“预设”,常常让孩子失落甚至挫败。

例:苏教版五年级音乐课《未孵化鸟雏的舞蹈》

聆听主题二之后,教师问:“你能想象到哪些情节和动作呢?”

生1:“我仿佛看到鸟在抖动,想要挣脱蛋壳的束缚。”

老师评价:“好的。”然后继续请其他同学回答。

生2:“我觉得是……”。学生做了模仿小鸟的动作。

老师说:“对了,非常好,你的动作很形象!”

这位老师抓住了后一位同学的回答,“重点”点评,对前一位则敷衍了事。很显然老师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想要引出接下来的动作模仿,自然对于贴合教学“设计”的回答格外在意,而忽略了“亮点”。第一位学生的回答体现了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老师却没有重点评价。说明老师其实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当中,没有沉下来听到学生们的回答,而是关注于自己的设计,但这样避重就轻地点评,听者觉得遗憾。

二、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几点建议

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艺术学习的启蒙者,恰当、生动、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和专业说服力的语言,是学生们高效学习的基础。这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

(一)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突出节奏感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节奏美感,波澜起伏方能令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合理的语言节奏不仅是教学语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1. 服务节奏教学需要

我们常用节奏导入的方式开始一节课,比如用猜谜的方式导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需要赋予这个谜语一定的节奏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朗朗上口,且不失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如谜语“雪花”,在课堂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赋予它三拍子的节奏感念出来:

小小 白 花  天上 栽 — , 一夜 北 风  花盛 开 —。

千变 万 化  六个 瓣 — , 飘呀 飘 呀  落下 来 —。

2. 营造教学情境需要

老师需要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放慢语速,在需要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放慢语速;而在需要带动学生积极情绪的时候加快语速营造氛围。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的语言节奏把握中一览无余。

3. 控制教学进程的需要

有经验的老师能够在课堂中“进退自如”,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进而选择教学进程的快慢。例如,在学生们演唱歌曲的时候,有可能原计划是分小组唱、齐唱、个别唱这样的安排,而可能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是有某一句唱不好,那么作为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说:“我发现,大家的歌声还可以更好哦,让我们再来一次吧?”或者是:“来让我们仔细听听这句应该怎么唱,请同学们在心中跟着琴声再来唱一唱。”

(二)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备标准性

音乐老师能说出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是必备的能力。

听过的一节优质课,一位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就为大家朗诵了一首《乡愁》,这位老师恰到好处的音量,标准的吐字发音,加上本身特有的深情音色,让我们听课的老师着实为她的现场朗诵赞叹,如此这般学生才能投入到课堂中。

(三)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重视导语,过渡语,结语

1. 导语要简洁

课堂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标准环节,在音乐课中教师的导语需要简洁不拖沓,直击目标。

例1:苏教版一年级歌曲《小雪花》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例2:苏教版五年级歌曲《七子之歌》

师:“同学们,老师要为大家送上一首小诗,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教师选择了符合诗歌情境的背景音乐,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给学生念《乡愁》。

这两个都是比较成功的导入方式,内容简短却富有情趣,老师的语言简洁却在辅助手段的帮助下不失音乐性,让整个课堂一下子被带入了“规定情境”之中。

2. 过渡语要简明

音乐课堂的过渡性语言要简明,不能让“接下来”“下面”等词语频繁出现,紧扣教学目标,设定过渡性语言,让整节课教师的语言,围绕着总体线索环环相扣。

例:苏教版四年级歌曲《忆江南》

教师将整节课围绕江南的“景、诗、歌、曲”四个方面的美而展开,所以教师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中都围绕这四个主题。

師:“江南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师:“白居易在杭州和苏州当过刺史,所以对江南的美景分外留恋,于是在他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词。”

在对曲调进行分析时,师:“犹如江南小镇的街巷宁静,悠远,又如江南潺潺的流水,静谧而充满生机,让人留恋。”

3. 结束语可煽情

每一节音乐课都要有其最终的呈现,它可以是学生的呈现,也可以是教师的呈现,但都需要一定的情感上的提升,无论是从音乐本身出发,挖掘内涵,还是从课堂情境出发,调动师生情绪,最终都要在整节课的结束之处有所交代和体现。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语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苏教版三年级歌曲《开心里个来》

教师在最后的说唱歌曲声中总结了课堂,说:“数板也在随着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在变化,变得更加活泼、随意,数板在歌曲中的运用使得歌曲更富有时尚、动感的气息,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说唱”。希望大家记住数板,喜欢数板,尽情享受数板带给我们的开心快乐!”

这样的结束语,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概括强调了“数板”的发展变化,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让整节课得到升华。

说话是教师的必备素养,在课堂上如何说话能让学生们愿意听,能让课堂有魅力,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通过语言带领学生们体验更美、更妙、更真切的音乐世界的能力,走出音乐教师的语言误区,运用正确的方法,让音乐课堂中的语言出自真心,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姚丽雅.“新常态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观重构:学与教关系的新认识”[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7).

[2]张军辉.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6.

[3]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6.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音乐教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