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财政再发力

2021-09-15

财经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社融基建投资重大项目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强调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并特意指出要“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會议所传递的信息,让各界期待下半年财政有望进一步发力,从而更有效对冲经济增速的下滑,形成更好的跨周期调节作用。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一向被赋予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任。不过,上半年基建投资发力不及预期,略显疲态。据统计,今年1月-7月各地共计发行新增专项债约1.37万亿元,发行进度为36.5%,显著低于2019年-2020年同时段78%、60%。除了总量不及预期,专项债充当重大项目资本金的占比较去年也有所下降。

关于专项债充当重大项目资金的比例,中央给的上限是25%。和政策提供的空间相比,目前各地对这一政策的使用程度仍相当有限,已发行专项债占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为8%-9%,远低于25%这一上限。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的监测分析。市场分析,这表明货币政策也在关注财政后置的影响,把财政节奏当作下半年的一个关注重点。

除了财政不如预期中“给力”之外,社融也在一定程度上略显疲态。统计显示,7月社融数据整体偏低,社融增量1.06万亿元,同比少增6328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10.7%,较6月放缓0.3个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下半年财政发力和货币对其形成配合,人们首先需要对投资和社融“乏力”的成因有更精准的把握。今年以来,各地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主要是因为受地方隐性债务防控的影响,导致地方项目审批政策趋严。除了把关更严导致的总量偏低之外,专项债利用效率不高,可能与优质储备项目偏少也有关。

分析人士指出,能否充分发挥地方财政专项债功效,端看各地对真正重大项目与经济需求的挖掘与拓展,这一点也是专项债在中长期发挥更大投资绩效的弹性所在。

而社会融资下滑,除了区域疫情、暴雨洪涝、限产限电对实体供给端带来外生冲击,进而使实体对短期流动性资金的需求减弱,也与金融政策趋严有关:在部分一二线城市房贷利率上调、购房条件收紧、监管对经营贷保持高压的背景下,仅居民贷款部分就同比少增3518亿元。此外,在化解隐性债务的政策环境下,由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控偏严,与基建相关的长期项目融资需求表达受限,金融机构对城投新增融资与存量债务续作的意愿受到影响,或者进入政策观察期,这也造成社融局部萎缩。

而阶段性趋高的通胀指数,也对货币政策形成了一定的掣肘。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全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回落至1%;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同比上涨9%,与5月持平,均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值。

因此,积极领会中央政治局年中会议精神,在做好化解隐性债务防控金融风险工作的同时,各方应将工作适度向稳增长转移,从而确保今明两年经济增长态势的衔接。

据市场预计,8月-12月将会是专项债发行更密集落地的时段。叠加2022年专项债项目也进入申报启动阶段,这对今明两年的基建投资节奏分布都将产生一定影响,也符合年中政治局会议“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这一精神。

为此,货币政策也宜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守住不搞“大水漫灌”底线的基础上,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社融基建投资重大项目
成本控制理论下A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升级研究
2023年,家门口有哪些重大项目开工?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