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窍不通”曾无贬义

2021-09-15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7期
关键词:纣王仁义流传

成语“一窍不通”出自《吕氏春秋·过理》:“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意思是,纣王性格不仁义,心智不开明,对作恶感到心安理得,杀了比干。因此孔子说纣王只要有一窍通(有一点仁义之心),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了。

因此,这个词语最早是用于骂商纣王的。不过,在先秦的《列子》中,也提到过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却无贬义。

龍叔是春秋时宋国人,觉得自己生了病,就去找当时宋国的名医文挚。文挚要他说说病征,龙叔说:“我这病严重了。我受到地方上的赞誉,却不以为荣;受到举国的诋毁,也不觉羞耻。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住在自己家,却感觉在旅店。这些病搞得我很烦,爵位不能激励我,刑罚不能威逼我,利害不能改变我,悲欢不能打动我。这让我不能向国君尽忠,不能结交亲朋,不能约束妻儿,不能管理奴仆,这是什么病呢?有啥好方子能治呢?”

文挚听完,他让龙叔背着光站好,从他背后向着光亮处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我看到您的心了。您差不多是圣人了!您的心有六孔流通,一孔不达。或许您的病就是您把圣人的心智当病看。这种病不是我这种医术浅陋的人能治愈的。”

古人认为心有七窍,七窍皆通,则为圣人。在这里,“一窍不通”的意思,是说已通六窍,只有一窍不通,是褒义的。不过后来流传久了,又变成一窍也不通,成贬义了。大概是因为流传过程中,大家对这个词“望文生义”了吧。

(文/曾昭安)

猜你喜欢

纣王仁义流传
商纣王的暴政
高祥杰
牧野之战
久假不归
迎额头崩出的字
仁义不过是“客栈”?
硕宝成长语录(二十一)
意外
众叛亲离
2013年第11期识将还军有奖征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