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韶山走出的独臂上将
2021-09-15秦红光
秦红光
“绍见故乡万里茂,山娇水秀地绿油。风景唯独这边好,光芒灿烂照宇宙。”这是彭绍辉(1906—1978)将军1965年回到故乡湖南韶山,瞻仰毛泽东主席故居时写下的诗句。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彭绍辉是唯一一位湘潭市籍人,与毛泽东是同属韶山市(旧治为湘潭县)的老乡。他的家乡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亦称瓦子坪、瓦坪)距离毛泽东家乡韶山冲只有8公里。
彭绍辉的革命生涯是从1926年夏参加家乡农民运动开始的,当时他是农民自卫军的一员。1927年初,彭绍辉仰慕已久的毛泽东考察湘潭农民运动时,来到韶山杨林的瓦子坪召开了半天的调查会,会后特地勉励青年彭绍辉好好干。
马日事变后,湖南农民运动处于低潮。彭绍辉在茫然中想到了毛泽东,“找毛泽东去,到外边革命去!”这就是时年21岁的彭绍辉的朴素想法。然而,追随毛泽东的旅途却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彭绍辉一路从瓦子坪赶到韶山冲,又赶往长沙、武汉,却一直没有找到毛泽东。毕竟,一个普通农村青年,此时要找到正在紧张策划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几乎不可能。
8月,盘缠已尽的彭绍辉,在武汉街头报名参军,想要学点本事,将来有机会再去找毛泽东。然而,他却阴差阳错地成为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的部下,有幸参加了平江起义,这为他的革命军事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8年底,彭绍辉跟随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与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四军在井冈山会师,以后逐步成长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骁将。
在担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时,不满27岁的彭绍辉投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他率部在北线助攻,连续攻克了宜黄、乐安两县,并配合主力围困南丰之敌。此后,又转战东线,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反“围剿”的前期作战任务。接下来,在宜黄南部的黄陂战斗中,彭绍辉率部绕到敌后,攻打敌第五十九师侧翼,歼敌一个旅。
1933年,在攻打草台岗地区主峰霹雳山的战斗中,彭绍辉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经过20多分钟的浴血奋战,红一师占领了敌第十一师的主阵地,重伤敌师长萧乾,赢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关键之仗。
遗憾的是,彭绍辉也在战斗中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左臂,因药品短缺,伤口发炎,几次手术都不成功,最终被截去左臂,彭绍辉亲自将断臂掩埋于霹雳山下。
从此,“独臂将军”的英名伴随着彭绍辉的后半生。霹雳山战斗是彭绍辉在红军时期的巅峰之战,为表彰他的指挥有方和英勇善战,1933年8月1日,中革军委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 。
抗战后期,彭绍辉奉命调入抗大七分校任校长一职。1945年,他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毛泽东在延安枣园亲切接见了彭绍辉。他热情地拉着彭绍辉的右臂,对身边的人介绍说:“绍辉同志是瓦子坪人,是我的老乡,放牛娃出身哩!”又对彭绍辉说,“我记得我们在老家见过面。”
彭绍辉也激动地回答:“主席,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您是在1927年1月10日。当时您回到老家考察农民运动。”
毛泽东用家乡话说:“噢,你啷个有这么好的记性?”
彭绍辉答:“那时候见到您就像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怎么不记得呢?再说,我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毛泽东笑着说:“绍辉啊,你坚持记日记的习惯好呀!将来革命成功了,这些日记就是不可多得的文献啊。”
紧接着,毛泽东又询问了七分校的建设情况,彭绍辉向毛泽东做了详细汇报。当毛泽东听说七分校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名学员、700多位教职工时,毛泽东风趣地说:“孔夫子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你比孔夫子还高明啊!”
毛泽东喜爱良将,曾称赞彭绍辉是红军部队培养出来的独特人才。1969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彭绍辉时,饱含深情地对他说:“绍辉啊,你是我的真正老乡。”
新中国成立后,彭绍辉曾四次回到韶山。1953年4月,他第一次回到故里,遍访了亲朋好友,拜祭了母亲。当他来到瓦子坪完小视察,见校门口悬挂着“热烈欢迎彭绍辉将军来校视察”的横幅时,他非常谦逊地对聚集在门口的师生说:“我这是回到家乡,就不要叫将军了,我也是普通一兵。”
他给全体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述了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历史和他在戰斗中负伤断臂的戎马往事,勉励同学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好好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将来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出力。少先队员代表向他敬献了红领巾,他赠给学校一面书有“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建设好新中国”的锦旗留作纪念。
岁月沉淀愈久,桑梓情怀愈浓。1975年5月,彭绍辉带着全家大小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杨林,这时的他已年近古稀。将军把自己居住过的房屋和劳动过的地方,一一给家人指点,以自己的身世及经历向全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特别叮嘱儿女们:家乡是他的根,是他最初闹革命的地方,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
1978年4月25日,彭绍辉将军在工作岗位上溘然长逝。他的革命回忆录《毛主席,我的引路人》 《心向北斗星》是留给故乡韶山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