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重红土地 碧血铸丰碑

2021-09-15王宗钦连建文

源流 2021年7期
关键词:丰顺交通线梅县

王宗钦 连建文

梅州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是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具有光荣悠久的革命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梅州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谱写了不朽的光辉篇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荡气回肠、弥足珍贵的红色故事和革命史迹。英烈们的功绩将与世长存!

梅州是广东省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区域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如春雷滚滚,在梅州城乡产生了开天辟地的影响。在大革命时期,“一枝梅蕊未曾开,二次东征带雨来”,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推动了梅州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大埔、五华、梅县、兴宁、丰顺、平远等县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组织以及工农群众组织。1925年夏天,大埔高陂仰文学校党支部的诞生,7月五华党支部的建立使梅州成为广东省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区域之一。大革命失败后,梅州的党组织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斗争。特别是“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入梅州,打响了“三河坝战役”和“汤坑战役”,加快了梅州革命斗争的发展,梅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为东江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和中央苏区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共中央非常重视梅州地区的革命斗争,192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朱德等率领红四军进军粤东北,在梅县松源“同怀别墅”首次传达中央九月来信,为古田会议打好了基础,后攻占了梅县城,成立了由朱德、毛泽东、古大存等21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颁布了署名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7人为主席团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第177号)》。朱德军长分别在梅城孔庙(今“梅州学宫”)、丰顺马图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红四军进军东江攻打梅城,还留下150多位红军干部战士,推动了东江尤其是梅州地区游击战争深入开展,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梅州地区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1930年5月1日,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在丰顺宣告成立,梅州各县及革命武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93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全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分布的具体情况,讨论通过了《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决定以朱德、毛泽东活动的区域为主,设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地处粤东北的梅州东临闽西,北接赣南,这里的革命斗争,自然就同中央苏区密切连在一起。其中,包括梅州的蕉岭县、平远县区域在内的中共蕉平寻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直接归中共江西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包括梅州的大埔县区域在内的中共饶和埔诏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直接归中共福建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包括梅州的五华县、兴宁市区域在内的五兴龙苏区先后隶属于中央苏区江西省、粤赣省的范围;梅县(包括今梅江区区域)、丰顺县,接受闽西党组织及福建省委的领导,属于中央苏区福建省的范围。梅州各县党组织、苏维埃政府、红军和游击队,为中央苏区巩固、发展和反“围剿”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粤东北中央苏区的创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梅州是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前哨阵地。

梅州各县,地处中央苏区边缘地带,是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前哨阵地。蕉岭、平遠先后作为中央苏区江西省、赣南省的组成部分,大埔作为中央苏区福建省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游击战争,牵制粤军的兵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反“围剿”作战。在五兴龙苏区,1933年冬,粤赣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罗屏汉率领闽粤赣边游击纵队与兴龙游击大队相互配合,在兴宁、五华、龙川、平远、寻乌一带开展活动,取得击溃陈济棠部一个团、打败王赞斌部一个营、重创敌兴龙寻平联队谢海筹部等战绩,并破坏了五华县境内和龙川县境内的公路桥,切断了国民党军由粤东至赣南的交通运输线。梅县、丰顺苏区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积极在梅江东西活动,配合红十二军打击国民党军和反动民团。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梅县、丰顺被中革军委划为第三战区,统一按照上级部署,袭扰敌军,牵制其进犯福建苏区。由于梅州对于中央苏区的有重要作用,以至于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中央和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央分局,都把大埔、平远、兴宁等地作为留守红军突围打游击的区域。

二、梅州为壮大中央红军主力的队伍,提供技术人才。

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梅州成长起来的红军不断加入中央红军主力队伍。活跃在饶和埔的红四十八团,大部分是大埔籍。红四十八团进入闽西,与闽西红军并肩作战,打通了经东江到闽西的交通线。此后,又先后与红十二军、红二十一军配合作战。1931年1月,红四十八团还和永定工农武装一起,收复永定城。同年5月,红四十八团在永定虎岗正式编入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加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据有关文献资料,福建省苏维埃下达扩大红军任务时,武平完成指标有困难,要求梅县、丰顺帮助完成。梅州苏区不仅为中央红军主力补充兵员,还派出大批技术人才到中央苏区。如五华先后有六批200多能打铁的工匠到江西、福建,在兴国官田兵工厂、闽粤赣造枪厂、赣南兵工厂、粤赣省兵工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史实资料表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梅州籍红军参加了长征的约有500余人。其中大埔县有罗明、杨永松等著名人士46人,五华参加长征的有曾国华、赖绍宏等9人。数百名梅州儿女牺牲在湘江战役,红军战士的鲜血不仅洒在中央苏区的大地上,而且洒在长征路上。

三、梅州为中央苏区的福建省、江西省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

由于革命的需要,原在梅州苏区战斗的一批干部,陆续进入中央苏区的福建省、江西省工作。其中有:李坚真,丰顺籍人,曾任丰顺县革命委员会副委员长,饶和埔中心县委妇委书记,后到闽西,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妇女部长,最后又到江西瑞金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长。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萧向荣,梅县籍,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后任到闽西任中共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秘书长。李明光,大埔籍,曾任红四十六团团长,到闽西后,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后又兼任连城县委书记。1932年10月牺牲。为纪念李明光,中共福建省委将连城县改为明光县。卢伟良,梅县籍,共青团梅县县委书记,共青团东江特委常委,“红色交通线”大埔站站长。到江西瑞金后,先后在红军总部二局和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五兴龙苏区的领导骨干罗屏汉、罗文彬、张瑾瑞、廖醒中、古汉忠等,于1932年2月被调到会昌县委工作。同年3月,中共江西省委又调陈锦华任安远县委书记。这些干部在保卫和发展中央苏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梅州是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系的通道。

从1930年10月,中央苏区就面临着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国民党军的战术主要是从北向南推进,因此,它的兵力主要集中于北部,对中央苏区的北部封锁就非常严密。中央苏区同外界联系通道在这里被切断,急需的物资和干部就无法从這里进入中央苏区。在中央苏区的南部主要是同蒋介石有矛盾的广东军阀陈济棠和福建军阀张贞以及后来的蔡廷锴第十九路军,相对北部而言,封锁就没有那么严密。梅州与赣南、闽西相接,这就为一些急需的物资和重要领导干部进入苏区提供了可能的条件。1931年春,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交通局经过努力,开辟了两条秘密红色交通线:一条是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上杭、长汀至瑞金;另一条是上海、汕头、诏安、大埔、青溪、永定、上杭、长汀、瑞金。很明显,梅州的大埔处于这两条交通线的中心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红色交通线建立后,沟通了上海的党中央同中央苏区的联系,紧缺的物资如药品、电讯器材、食盐和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陆续通过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由上海经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和重要干部有项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周恩来、瞿秋白、董必武、叶剑英、何叔衡、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林伯渠、谢觉哉等。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待不下去后,博古、张闻天等也是通过红色交通线到中央苏区的。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通过交通线到达中央苏区。从交通线建立至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经过红色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的干部达200余人。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为了打破国民党军的经济封锁,丰梅苏区建立了一条从梅县松口、松源通往江西的运输线;五兴龙苏区建立了由兴宁到寻乌、五华经龙川、五华经兴宁、寻乌进入中央苏区腹地的秘密交通线。通过这些交通线,梅州向中央苏区腹地运送了医药、食盐、布匹、粮食等紧缺的物资,缓解了中央苏区腹地严重的经济困难。

行动是最好的庆祝,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当前广东正迎来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特别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给广东的原中央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梅州作为苏区的人民,更要振奋精神,奋发进取,以传承苏区精神,铸塑苏区形象,打造苏区品牌,造福苏区人民为根本要求,认真研究和做好苏区政策的对接工作,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良好的状态,为全力加快梅州苏区的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丰顺交通线梅县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丰顺以高山茶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国内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丰顺
北京丰顺路宝机动车拍卖公司新拍卖厅启用
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盟军在大西洋交通线斗争中是怎样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