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科素养 培育核心价值

2021-09-15倪晟瑜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试题试题考试

倪晟瑜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江苏新高考的一次预演,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已经顺利落下帷幕,此次全流程模拟既让各方熟悉新高考的命题、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也让一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方向。本文以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为例进行分析,并简谈教学启示。

一、试题分析

此次政治试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变与不变中寻找平衡,凸显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扛起时代担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融入京腔鲁韵,坚守江苏风味。

新高考、新課标、旧教材,如何平衡这种变与不变是命题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考试时间从100分钟缩短为75分钟,让学生直呼来不及;主客观题量和分值的改变,考生从“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变为必须“两手抓”;知识点考查顺序打破常规,综合性更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提高;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试题占全部试题的1/2……这些改变让我师生感受到了“变局”的到来,且在这“变局”中回荡“京腔鲁韵”。

但仔细研读试题后我们发现,“变”背后的是稳。如主观题设问方式,有评价类、原因类、措施类、总结提纲类,配合着有效信息明确、表达清晰的情境素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话可说,又有区分度,依旧坚守着江苏卷的风格。

2.聚焦时代热点,凸显核心素养。

思政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政治试题一向迎“热”而上,此次也不例外。

以第18题第一问为例,设置“就该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撰写总结提纲”的问题。这样,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关于公民、政府、党等政治生活主体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报告展示参与治理的途径和方式,提升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基层协同治理成功的案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认同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提升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二、教学启示

基于这一份在新高考、新课标、旧教材的变与不变的平衡中产生的文化融合大餐,契合新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要求的高品质试题,我认为思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新局”。

1.德字为“本”,追求素养。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说过:“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所以,作为把握时代脉搏的思政学科,要引领学生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既认同更参与,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要鼓励学生放眼看世界,拥有宽视野、大胸怀和大格局。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做人”为先,“做人”“做事”同频共振,是每一个思政教师最根本的追求。

2.知识为“底”,提升能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立德树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抓手:一方面,基于教材,厘清混淆概念,讲透重点难点,构建基本体系,夯实学科知识;另一方面,高于教材,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有效问题,提升学生在综合情境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素养”“能力”双轮驱动。

3.阅读为“王”,训练思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有效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此次适应性考试中,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试题中呈现大量的图文结合材料,释放了相同的信号——阅读为“王”。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多种风格的阅读:从古文到现代文到外刊,从说明文到记叙文到时评,训练学生有效提取信息、总结概括内容、抽象本质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的宽度、深度和速度。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只是新征程上的一处风景,我们体会试题所承载的立意之魂,品味思维所凝聚的逻辑之美,更从中获得一些方向的指点。每一位在新征程上奋斗拼搏的人都应坚持“素养”“能力”双轮驱动,“做人”“做事”同频共振,博览沿途风景,向着最终的目标前进。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b/2018/02/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试题试题考试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谈构建2020届高中政治“三助式”一轮复习策略
——以2019年全国Ⅲ卷政治试题为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拨开云雾见天日 守得云开见月明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政治试题审题能力
2015年高考政治试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