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开启反“内卷”
2021-09-15高山
高山
互联网企业取消“大小周”制度,虽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完全动摇长期形成的加班文化,但这却是改变的开始。
不知不觉中,“内卷”已成为当下热词,它频繁出现在职场青年和大学生的口中。
所谓内卷,译自英语“involution”,用来描述“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发展的增长”“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等,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在职场中,内卷常常和无效率加班加点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不少互联网企业来说,加班文化盛行。加班加点,只为比同事多完成一点工作?永远在忙碌,从没时间停下来思考和进步?焦虑迷茫,始终在为未来担惊受怕?
如何让工作更加高质高效,避免无效率加班,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
职场之卷
2021年8月1日,字节跳动实行了8年的“大小周”制度正式取消。
“大小周”这种上班方式是指,这一周上班5天,下一周上班6天,如此反复。
自进入2021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公司取消“大小周”制度。
6月11日腾讯率先宣布试点强制6点下班,腾讯光子工作室提出取消“大小周”。其中显示,该公司规定周三6点下班,其他工作日不得晚于9点下班,并且严格保障双休和节日休假;
6月24日快手宣布从2021年1月开始试运行的“大小周”自7月1日起取消,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
7月9日字节跳动宣布,将于8月1日起取消隔周周日工作安排,如团队有加班需求可以在系统上提交申请;
7月14日美团旗下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发布通知,取消“大小周”。
一位快手员工表示,“事实上,周日加班效率很低,但是其他人不走,领导不走,我也不敢走。”因此,据一位快手员工说,有很多快手员工为取消“大小周”而兴奋,当公司宣布了这个消息以后,大家拥护改革的欢呼声就持续了十几分钟,虽然钱少了,但心里还是开心的。
谈起互联网行业,人尽皆知的是薪资诱人、员工食堂、晚上报销打车费等等标签,但这些福利其实也是在掩盖行业里的一个问题——加班。
加班由何而来?
由中经报智库、《商学院》杂志、中国经营者俱乐部发起的《新青年职场生态调查》结果显示,加班普遍存在,但到底加班何来?49%的人表示主要是想完成工作任务,接下来依次是领导要求加班(22%)、同事都在加班(11%)、有加班费(6.9%),另外还有6.9%的人明确表示不同意加班。
加班与否,和所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直接相关,并不是所有的加班都不能被接受,也不是每一次加班都会被吐槽。但前提是,加班应该有效率,而不是盲目地加班。如果员工加班只是为了完成领导的要求或者被动地加班,加班的意义何在?
2020年年底,36氪发起了一项小调查,收集并整理了一份由340份受访者组成的“当代职场人内卷图鉴”。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中不同程度感受到内卷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6.76%,其中陷入严重内卷并影响到工作的受访者有16.18%,而完全没有感受到内卷的职场人仅有3.24%。当谈到职场中经常出现的内卷现象,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觉得工作重复没有意义、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加班严重是职场内卷三座大山。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朱涛也曾表示,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曾经历过大规模扩张,这就导致公司的人员变多。但目前互联网公司的许多业务已经趋于稳定,发展的速度远没有赶上人员增长的速度,这就导致了公司内部出现内卷现象。朱涛进一步解释说:“通俗来讲,就是活儿还是那么多,但每个人承担的工作少了,这就促使大家开始进行内部竞争,比拼一些并不一定有实际产出的东西,例如加班的时长。所以说,很多仅仅是迫于‘加班氛围的加班,就是一种内卷的表现。”
随着内卷加剧,“表演型”加班也在互联网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当加班文化盛行,身处其中的每个员工都容易被裹挟其中,即便没有工作安排,也宁愿下班后留在公司“磨洋工”。更有甚者,加班已然形成攀比之風,为了刷存在感,或是不背上悠闲的“罪名”,只能不停地堆砌劳动时间。
事实上,无效率加班不仅消磨员工的意志和热情,也损害公司的资源和利益,是一门“双输”的生意。
2021年7月26日,拉勾招聘发布《互联网行业非正常工作制民意调查报告》,对上千位互联网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人中78.4%曾有过非正常工作制的经历。虽然78.4%的互联网人都曾有过非正常工作制的经历,但73%的人认为,超负荷的加班与投入并没有为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及产出,这也成为互联网人抗拒非正常工作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完全理解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加班,也愿意积极配合响应。但这不应该常态化,在公司强制或变相强制下进行的加班,更多时候演变成为朋友圈里比惨,打卡表上比晚,这种内卷毫无意义。”
互联网企业“减负”
近几年,互联网企业有不少开始推行“大小周”工作制,甚至有的企业将“大小周”明显地标在了招聘条件上。
事实上,不乏有声音赞同加班文化的合理性,认为科技产业这些年的繁荣也离不开大量互联网从业者没日没夜地奋斗,甚至一些人为此舍弃个人生活。
但更多的声音还是反对。
脉脉上有一个“准点下班VS加班谁才是好员工?”的投票显示,选择“准点下班”的人群达89%;选择“加班”的为11%。也就是说近九成职场人认为,准点下班才是好员工。
随着字节跳动、快手宣布取消“大小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在社交网站上讨论着取消“大小周”的可能性,互联网公司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长时间的加班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价值,相反超长工时对员工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引发更多讨论。
如今,反内卷之战已经从互联网大厂之间开启,在周末加班这件事上,互联网公司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反加班,背后可能存在多重因素。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行业整体进入下半场,巨头增速放缓,增长空间变得愈发有限,传统通过堆积工作时间换取企业流量高速增长的发展路数已然遇到瓶颈。加班带来的收益不再像曾经那么明显,而“大小周”制度本身却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靠的是流量,那么下半场靠的就是创新。提出互联网下半场这一概念的王兴也曾提到过,“通过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正是中国互联网下半场需要构建的新的核心能力”。
除了加班的效益降低,而成本高企以外,随着政策收紧,国内对于劳动时长的监管也在加强,这可能也是这一轮“反内卷”的推动力之一。
2021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曾提案表示,某些行业存在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在短视频、在线教育、出行、电商等领域,部分互联网企业又开始推行“大小周”工作制。李国华指出,当前我国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鲜少见到996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一些企业甚至直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执行996、“大小周”工时,剥夺了员工的休息时间。李国华表示,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
对于这种内卷式的加班该如何破除?朱涛表示,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陆续取消了“大小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破除这种内卷式加班的尝试,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员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拒绝无效加班。虽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完全动摇长期形成的加班文化,但这却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