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汉服复原秀的传播情况分析

2021-09-15董欣宇刘敏李馨怡张露奕齐婕颖

东方收藏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播商业互联网+

董欣宇 刘敏 李馨怡 张露奕 齐婕颖

摘要:服饰作为非语言的符号,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传播也有了新的方式,汉服复原秀便是一个典型新形式。本文以装束复原团队为例,从多维度呈现“互联网+”背景下汉服复原秀的传播情况,为汉服走向大众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汉服复原秀;传播;商业

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名称:浅析自媒体兴起对汉服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定义

汉服复原秀是以尽可能100%地复原和重现古代汉民族服装全貌(服装、首饰配件、鞋帽巾冠、发型妆容)为目标,以将真正的华夏风貌还原为目的展开的复原服饰真人走秀,它致力于对历代服饰、妆容及相关物质文化的复原、重现和传播。汉服装束复原根据历朝历代的出土文物、壁画实物、文献等,制作出与之一样或尽可能相近的古代汉民族的服装、首饰配件、鞋帽巾冠、发型妆容,还原汉服本色。

中国装束复原团队自2007年开始专注基于文物来研究复原中国古代服饰,以及妆容和配饰的复原和搭配。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复原团队对各朝代装束的复原严谨考究,整个团队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无论是原料,还是工艺,以及穿法、搭配、礼仪全部遵照古时“原版”来进行,并全部手工完成。从2014年開始,一些专注于古代乐舞复原的成员加入小组,丰富了复原的内容。

二、装束复原小组参考何种资料

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展现汉服,中国装束复原团队对不同朝代的装束复原以一种考古的姿态严谨考究,他们参考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从花纹、颜色、形制、尺寸、材质、工序上复原汉服风貌,甚至连穿法、搭配、礼仪也全部一一遵照古时的来进行。

中国装束复原团队所参考资料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加以融合参考:

(一)装束实物

装束出土实物可谓是装束复原参考最好的一面“镜子”,实物可以使复原人更加直观地看到服饰、发饰等本身的样子,样式设计、纹样修复、定制面料、版型还原等也能更加符合“复原”的含义。例如,中国复原团队在复原唐朝时期的半袖装束时,不仅参考了国内出土的几件唐代直领实物,还间接参考了日本传世的唐代文物,如正仓院保存的八世纪前期的对襟吴女褙子。他们在所有掌握的资料情况下,最后还是选择了有实物且易制作的方案。还有如“长寿绣曲裾袍”是根据长沙马王堆西汉辛追墓出土的长寿绣曲裾袍复原的,复原纹样与长寿绣纹样可谓一模一样。

(二)古墓

同时,中国装束复原团队以一种考古精神,参考了陵墓、石椁的刻画等。例如,从初唐贞观五年李寿墓、新城长公主墓、神龙二年懿德太子墓等中,他们发现在魏晋南北朝,在长裙之上加一条短腰裙的做法开始流行。

惠妃墓石椁规模宏大,内壁画屏刻画了21名仕女及侍女。在石梓线刻中的女子着高腰长裙,裙裾束至胸部,长裙式样肥大,裙据开阔曳地。孟浩然《春情》诗“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就是形容这种长裙的。通过这些服饰的复原,我们能感受到诗意与风韵。

(三)俑

陶、木、石俑等材质的俑等具有参考价值。以纵向维度来看每个朝代的女俑服饰,如汉代女俑服饰多为长袖长裙、多飘带,颜色以红色为主;唐代女俑多以陶俑和三彩俑为主,个个衣着华丽……俑让复原团队在复原过程中不局限于平面,以360°无死角的立体感让他们看到服饰的结构。

在齐鲁一带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墓葬中,出土装束较为一致的陶俑,都是长衣搭配长裙的造型。这些陶俑表现的服饰形制成熟、细节丰富,在春秋时就已成型,并延续至战国早中期。春秋战国还涌现出许多富有创造力的服装样式和织物纹样,带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元气。在2020中国装束复原秀中,创作团队综合参考相关文物,复原了这种长衣长裙造型。

(四)字画

字画作为一种较为平面的参考资料,同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复原团队能通过字画中的人、事、物了解各个朝代服饰的韵味,从而在装束复原中起到辅助作用。宋代之后一直到明清,襦裙披帛加腰裙的造型成为一种经典的仕女形象,而这种造型活跃于各种字画之中,字画不同于俑,它们能将衣服的褶皱很柔美地展现出来,这也会成为复原的关键之一。

(五)壁画

当有很多服饰都没有出土实物时,壁画是复原中比较纯粹的参考,但仍需要以文献记载加以辅助,因为千百年的侵蚀、风化不仅抹去了壁画上的颜色,连人物轮廓、造型也都有所损坏。例如,复原团队会观察敦煌壁画中的服饰,追求敦煌色,精美的纹路和配饰沉淀着奔流而过的时光,只有亲临观察才可以感受服饰的神韵,但后期仍需要运用其他方式还原壁画中被时光磨去的部分。

(六)文献记载

出土装饰实物虽更为直观,但例如一些历史年代稍为久远的织物,在出土时颜色多为氧化掉了,且大多为碎片,所以装饰复原小组只能通过古书文献中的记载加以推测,通过手工方式用天然植物染料来给织物上色。

道袍是明代典型的一种便服,自天子以至庶人都把道袍当做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之一。通过明末清初的《朱氏舜水谈绮》中对道袍的记载,对道袍的暗摆做法进行复原,并且这与明代大量出土和传世的实物中都得到印证。

三、传播方式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象征。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汉服传承受到了一定影响,重新认识汉服以及弘扬相关文化变得极为重要。基于汉服现状,出于喜爱和传承,装束复原小组锲而不舍地进行着汉服复原工作的同时,也致力于汉服文化的传播。在传播模式发展极快的今天,汉服复原的过程及成果展示等相关传播方式也应运而生。

(一)书籍出版、文章推广

装束复原小组出版《汉晋衣裳》《中国装束》两本专业著作,让英国的电视制作公司慕名而来,把极美的中国服饰,极其特别的华服文化推广到世界。

(二)走秀展览活动

装束复原小组致力于与高校社团、省市博物馆等组织进行合作,通过走秀、展览等方式进行传统服饰的推广。

2020年4月,以“洛水华章 天香夜染”为主题的牡丹霓裳装束复原秀在洛阳牡丹博物馆展现,该秀由中国装束复原团队打造,依次登台30名模特身着汉服,八成以上原型来自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涵盖魏晋、唐和宋三个时期。

接地气的科普方式也是装束复原小组传播汉服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线下宣传让受众更直观地看到汉服的形态样式,感受到汉服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视频传播

就目前來说,汉服的传播还是在圈层内部、部分群体之间进行发展。随着进入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等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愈发广泛、更加多元化,在社交平台上能让更多人共享信息、互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装束复原小组举办的中国汉服装束复原秀的各类展示视频、解析视频等极具多样化的视频在B站上传播,获得了高点击率和关注度;除此以外,装束复原小组还顺应时代潮流,在抖音账号上发布“最美毕业季”相关话题的视频,上演一秒变装穿越回古代。短视频平台多元的展现方式实现汉服饰形象立体化,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商业价值

中国装束复原经验的积累、文化学识的积淀,让装束复原团队在汉服复原领域获得了不小的威望与成就。与此同时,随着当代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热情高涨、经济条件的优渥和对于美的见解的逐步提升,作为高度复原并且蕴含着古人审美的复原装束,在市场上存在越来越多的需求。通过不懈努力,从寻找文献到复原样式,从寻找材料到探究布料结构,从草木染色到手工缝制,对复原中国传统装束的钻研令装束复原小组的复原技术得到了垄断。通过各平台推出的装束复原走秀视频与短视频的推广,令许多人激起了购买欲望,为满足大家的需求,逐渐形成了有带货导向的媒介,因此其商业价值也随之提升。

2020年10月下旬,装束复原小组与上海大学合作,面向大众进行装束复原方向培训班的招生。通过完整的课程和系统培训,使学员们了解中国历代妆发特征、审美及造型方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古典化装师。汉服复原的商业价值从简单的货品交易变成富有内涵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输出。

汉服复原秀虽是较正式的还原汉服方式,但其中还有一些专业问题,如文物细节复原错误、服饰朝代定位错误等。希望今后的复原团队可以对照多方文物,做出更好的汉服复原。

将各时期的服饰充分还原,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我国古代服饰的多元化,同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让每个时代的服饰都有其意义,只有这样,汉服复原秀才是真正成功的。

(作者简介:董欣宇、刘敏、李馨怡、张露奕、齐婕颖,单位:东华大学)

猜你喜欢

传播商业互联网+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