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实施效果分析
——以太极拳为例

2021-09-15孔祥旭郑越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9期
关键词:套路演练太极拳

孔祥旭 郑越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太极拳竞赛项目发展至今已有三十二年的历史,作为武术套路的一部分为武术的发展,承载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竞赛项目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套路器械,这就使得对武术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全运会的武术套路比赛,是检验优秀武术运动员技术水平,更是代表着我国乃至世界武术套路的发展水平。目前,太极拳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融合了西方体育文化,借助音乐背景的渲染,结合运动员本身柔和舒展的动作姿态,动作难度和演练水平的高度统一,将太极拳的气韵、节奏、劲力等各种技术特征元素与艺术审美元素充分融合,展示了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套路表现形式。学者李雷、王丹丹在《试论武术竞赛规则的变化对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中指出武术竞技规则的改变能够影响太极拳等比赛中对相关技术的完成以及使用情况。因此,本文结合2012 版《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通过第十三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掌握与了解新武术竞技规则下,现阶段太极拳项目技术发展最新动向。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实施效果分析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收集关于竞技武术套路、太极拳理论、太极拳、竞技太极拳所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竞技太极拳技术发展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为论文做好全面的准备。

2.录像观察法

对第十三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男子太极拳比赛录像分类整理,为本文提供真实的影像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变化

我国武术竞赛规则从实施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次修改,我国武术运动在规则修改中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评分经过60年的发展,形成竞赛规则评分,从传统的武术表演发展成为武术竞赛运动,这让我国武术发生了质的蜕变。1959年与1960年的规则为我国武术竞赛规则奠定了基础,1973—1991年是我国武术竞赛规则的发展阶段,引导我国武术技术朝着高、难、美、新方向发展。1996年的规则是我国武术竞赛规则的完善阶段,将武术运动比赛评分由总体裁判评分改为裁判量化评分以及裁判切块评分。在1996年建设了新的竞赛监督委员会,为我国竞技武术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3年的规则让武术竞赛的特点完全展现出来,通过对武术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动作难度以及演练水平进行量化评分,通过实行起评分制、取消制定动作使武术竞赛评分更加标准。可以让武术运动员按照自身的武术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难度,促进武术动作难度发展,更好的展现了武术运动员的特点,为创新竞技武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武术运动员技术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的规则是为了能够进入奥运会而进行修改的,在这套规则下运动员动作难度完成情况,对运动员最后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2012年的规则对技术动作进行了更加细化的提升,使动作难度的地位在武术比赛中突显出来(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武术套路规则内容与特点对比表

(二)新竞技武术套路规则下太极拳项目技术的分析

1.动作质量分析

太极拳动作质量的评价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竞技武术套路比赛本属于技巧难美性项目,它没有田径、游泳等项目的物理计量方法,因此,裁判员在评价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技术时都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2012 版《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指出动作质量的评价指标涵盖了动作的规格、协调以及衔接的主要三个方面。动作规格是竞技武术套路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了: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平衡、跳跃以及器械中剑法、刀法、棍法等的规范要求。动作协调则指运动员在进行套路演练时,身体各个部位之间以及与器械能够统一配合得完成。动作衔接则起到了整个套路的纽带作用,武术套路均由单个动作组成,动作衔接就是将单个动作合理有效地的连接,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效果。

2.演练水平分析

演练水平的评判囊括了劲力、节奏、风格、身法及身械配合,音乐融合等,评判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也就是说裁判在评判时会通过自身的执裁经验进行打分,评分上缺少百分百的客观性。这一区域的改革一直是国内武术学者和专家不懈努力的目标,因此,在2012年的《武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可以看出,演练水平分的评价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分值以划分等级来排列运动员的得分高低,细节上也逐渐定量化。

(三)新竞技武术套路规则下太极拳项目制胜因素分析

1.高质量的动作完成是制胜的前提

动作质量的稳定表现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虽然只有0.10 的分值,但足以拉开与其他选手的差距,同时由于动作质量的失误,也会导致在演练技术以及难度动作上大打折扣。例如:旋风脚,腾空外摆腿等跳跃类动作在空中未击响,也是由A 组裁判执行扣分,正因如此,动作质量与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密切相关,再加上在竞技武术评分系统中,动作质量占据了总分一半的分数,从表5中就能看出,在太极拳动作质量得到满分的情况下排名依然并列排在了第五位,可见动作质量的重要性。由此印证了竞技武术套路战略中的“高”是开拓发展的第一步,做好高质量、高水平的动作规格是获取优异成绩以及技术创新的前提。

2.内容风格的选择是制胜的技巧

内容选择上依然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并没有呈现出多元化的选择。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自创编开始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今形成的流派已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但在太极拳的比赛中运动员的风格技术单调而又雷同。从规则角度来看,尽管竞技太极拳项目规则中规定了8 种必选动作,但却没有限制对内容选择的条款,所以在确定主要内容的同时应该增加其他拳式的风格技术。从动作内容的融搓性来看,陈式太极拳内容中跳跃、翻转较多,动作起伏较大,利于编排时对场地的利用,而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简洁柔和,利于展现运动员的柔韧性和艺术性。

3.演练水平的提升是制胜的核心

本届男子太极拳的比赛,套路的编排极为相似,虽然难度动作的选用基本一样,但在结构上也存在雷同,这一点缺乏创新。另外,服装音乐等辅助性要素也是有利于提升太极拳的艺术性,从本届比赛中可以看出,每个运动员的演练动作时候的节奏和音乐的节拍相吻合,而部分运动员给人感觉则是领着音乐演练动作,通过无歌词的舒缓音乐再加上运动员的柔和舒展动作,描绘出一幅谧境画面。所以音乐的搭配则能突出对太极拳的艺术性再创造。因此,演练水平技术是一个综合的展现,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影响因素,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点,所在比赛中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核心部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武术竞技规则影响下,运动员动作质量整体发挥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但扣分点过于集中,即:脚晃动、脚碾动以及跳动等。太极拳动作的内容选择上单一。

(2)新武术竞技规则影响下,演练水平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在动作质量和难度动作得到满分的情况下成为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因此,提高演练技术是未来比赛竞技太极拳项目的关键。

(二)建议

(1)加强个人专项素质以及基本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平衡性和柔韧性,保持动作质量的高标准水平。随着我国的竞技武术套路快速的发展,动作质量作为套路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未来的比赛中动作技术的规格和质量,是完成高水平成套技术的前提。

(2)增加太极拳项目内容选择的多样性。从本届全运会男子太极拳比赛来看,太极拳的内容选择上表现不足,所以在内容选取上应增加不同拳式的风格技术。

猜你喜欢

套路演练太极拳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眼下有套路
42式太极拳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