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21-09-15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张 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总体情况】
5月新闻舆情总量11.3万余条,较4月减少10.2%;微博总量39.9万余条,较4月减少6.1%。本月,“三夏”生产是关注重点,农业农村部对“毫不放松抓好‘三夏’生产”的全面部署引发持续报道,麦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等向好态势也广泛吸引舆论目光。乡村振兴话题备受关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配套政策的密集出台受到舆论广泛肯定,“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实践引发集中宣传。农业农村信息化话题热度增加,“农村劳动力成数字平台就业主体”引发广泛讨论,山东曹县凭借“电商+特色产业”成为网红顶流。农产品市场话题热点多发,猪肉、水果价格的下行态势引发多角度报道,玉米价格波动还引发舆论对投机资本炒作粮价问题的关注。此外,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也被关注,其间分别发布的《中国茶产业杭州指数(2021)》、《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2021)》被广泛传播。
社交媒体中,袁隆平院士逝世成为微博、微信共同关注的焦点,微话题阅读量达280亿次,微信文章达22.6万篇。网民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线下悼念活动,“致敬袁老,精神永存”成为核心表达。“宠物盲盒”致猫狗死亡现象是微博热点话题,“完善法律、加强监管”成为主要呼声。粮食生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相关的政策保障在微信中受到集中关注。
【舆情走势】
5月“三农”新闻舆情走势图
5月“三农”微博舆情走势图
【热点排行】
5月热点新闻Top10
5月热点微博Top10
5月热点微信Top10
【热点分析】
>>>夏收开镰“丰景”好 国际粮食危机形势引发粮食安全讨论<<<
5月,“三夏”生产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合力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要求“毫不放松抓好‘三夏’生产”,多次下发通知并召开视频会议,对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小麦机收减损以及夏种夏管等作出全面部署。对此,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予以持续报道,“农业农村部多措施保障夏粮丰收”成为传播重点。下旬以来,全国小麦主产区由南向北梯次进入收获期,各地小麦机收场景广泛吸引舆论目光。新浪微博设置的“麦收天团”“中国式丰收”等微话题,阅读量共计5000万次。“@中国三农发布”微博直播湖北襄阳、枣阳小麦大规模机收,展示了小麦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化魅力,共计引发13万人次在线观看。《人民日报》等媒体指出,今年“三夏”农机数字化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增强,给广大粮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对小麦生产能力提升态势予以集中报道。“冬小麦面积增加300多万亩,实现近四年来首次恢复性增长”“河南优质专用小麦超过1500万亩”“西南地区千亩以上规模小麦单产纪录在四川广汉诞生”等信息引发广泛传播。舆论表示,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助力夏粮好“丰景”。
5月上旬,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至少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达到过去五年最高水平。上述内容受到舆论广泛关注,相关新浪微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次,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也由此成为热点议题。有媒体指出,疫情背景下,国人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程度更高,对粮食市场的敏感性更强,不少粮食出口国相继限制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明显影响,这些情况更加凸显了“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重要性。有媒体表示,从当前来看,中国确实没有粮食安全之虞,但粮食产需总量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隐忧犹存,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要切实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网民也发出了“未雨绸缪”“节粮爱粮”等评论,称“虽处安稳境地,仍应思来之不易”。
此外,耕地保护力度继续加码。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通报57个耕地保护重大问题典型案例,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全面推行“田长制”。舆论对此积极肯定,呼吁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为粮食安全保障增添动力。
>>>配套政策密集出台对接振兴大格局“红色资源”激发美丽乡村新动能<<<
5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配套政策密集出台。其中,产业振兴相关的政策红利成为报道热点。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并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此广泛宣传,农业全产业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促进作用引发期待。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还联合部署多项举措,明确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13个重点领域,推进消费帮扶、政府采购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等。舆论对此积极评价,认为政策衔接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底气。同时,人才振兴相关的政策举措也是报道重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提出新要求、农业农村部联合腾讯公司启动“耕耘者”振兴计划、云南鼓励公职人员回乡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四川24个农民田间学校授牌开班等项目和举措,在各媒体平台大量传播。舆论认为,乡村人才的培育模式、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形成合力,为人才搭建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各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此外,多部委相继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省份乡村振兴局密集挂牌成立,也被媒体汇总报道。“一把手任组长”“加强跨部门合作”“29省份乡村振兴局相继挂牌”等信息频现新闻标题,舆论称“乡村振兴大格局时代呼之欲出”。
5月,“红色资源”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受到关注。红色文化游成为“五一”假期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参观革命旧址、红色遗址在各地形成新流潮。河北西柏坡、江西瑞金等地推出的打绑腿、推独轮车、走“红军路”、“声光电”舞台剧实景演出等特色体验活动引发集中报道。福建龙岩、江西井冈山等地游客数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300%以上,且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等相关数据也被广泛援引。新华社等媒体指出,乡村“红色故事”吸引八方来客,“红色旅游”让村容村貌焕发新颜,“红色资源”催生乡村产业投资潮,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产业增值中获益。同时,新华网、人民网等13家中央媒体在江西、湖南等6省50多个村庄开展“走进红色美丽村庄”宣传采访活动。通过图文、短视频、全景、航拍等新媒体手段,深度挖掘这些村庄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生动展现这些村庄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江西于都县古田村、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湖北桑植县等地的“红色资源+绿色产业”模式、红色文创市集、便民服务“就近办”等积极实践引发大量宣传报道。舆论表示,这些村庄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从中更能读懂国家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信心和力量。
此外,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后,农村人口总量减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情况也引起舆论注意。“10年来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乡村60岁以上老人比重比城镇高7.99个百分点”等数据被设置在新闻标题中。舆论建议完善制度保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破解农村养老和“未来谁种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