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开花,理想之城行塑文明典范
2021-09-14邹孝听
邹孝听
“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贯通了传统与现代,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统一。苏州的城市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与2010年相比,苏州人口增加了228.8万人。
“苏州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南通人王向前虽然目前只在苏州生活了10年,但这座城市就像他心中的那道“白月光”,无论走到哪,他对这里永远保持赞美,“苏州环境优美、经济强盛;苏州人勤劳、思想超前。”
王向前的老家南通和苏州仅一江之隔,他直言小时候就对对岸的这座城市十分向往。2010年,作为人才引进,王向前来到苏州工作,进入理想之城,梦想在此开花。
10年间,他参与并见证了苏州的文明化进程,对于此次苏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王向前满怀期待,“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我们既要做出苏州特色,还要探索出一套值得借鉴学习的评价标准,树立真正的典范。”
细节绘制城市底色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点滴积累,成就文明高地与典范。
过去只要一提文明城市创建,很多人都认为是“面子工程”“劳命伤财”。创建时,不少老百姓都不接受,一边骂,一边不情愿地规范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对小摊小贩的整治,为了争夺地盘,大家时常冒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在马路上“横七竖八”,收摊后留下一堆垃圾。而经过统一规划后,既满足了商户的从业需求,卫生也得到了保障,便民早餐车如今还成了城市里的一道移动的风景线。在王向前看来,这就是友好型城市最直接的表现。
当然,仅靠一方力量,文明不足以汇聚成河。以文明交通为例,典范之城创建中提到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就需要交警部门与学校、街道、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动,形成离校多方管理模式;为方便老年人看病,规划专属公交线路,串联起老年公寓与医院;针对一些交通不便利的小区,联合交通局、住建局、城管局等单位,串联起小区与菜场、商业体、轨道交通站点、园林等地,甚至有部分公交线路还能进小区,堪称“私家车”待遇;为应对节假日大流量,专门开辟景区定制公交……这些微小的细节,绘制出城市动人的底色。
事实上,城市是现代文明的空间载体,文明的发展成果要通过城市来展现,城市的发展同样也在推进着人类文明。而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既要看“外表”,也要看“内核”,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内核的一部分。
“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普通人可以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守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践行文明新风尚,如公共场所禁烟、一米线、文明餐桌、一盔一带、垃圾分类等;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参加社区公共生活,有条件的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温波表示,开创人类城市文明新形态,苏州要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这种城市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的集中展现,是中国式现代化。
树立城市形象让席地而坐的文明成为城市最美风景
如今,新苏州人群体越来越庞大。如何让这座城市的“陌生面孔”产生共情,让群众更好地理解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苏州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全市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全域化的文明培育和文明塑造,让席地而坐的文明、角角落落的文明、举手投足间的文明成为城市的内在基因和最美风景,成为所有来到苏州的人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在IT行业深耕多年,王向前有幸致力于新時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的搭建和研究,他说:“社区治理是最核心的单元,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各方资源,现在有很多刚退休的群体,尤其是基层‘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老教师),我们要挖掘这帮力量,发动居民做好社区自我教育和管理,例如规范停车、垃圾分类、文明遛狗、睦邻友好、公共健身器材以及绿化维护等,让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走上社会也能自觉履行文明职责。”
相较于早期文明城市的创建,更多“落细落小”的专项行动将对苏州迈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起到积极作用。王向前分享了两个全新的概念——“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所谓静态指标,我们可以探索“1+1”工作方式,“1”是通过责任单位定期上报自查自纠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责任单位无需待创建巡检反馈问题后再去整改”;“1”是组织网络巡检抽查,通过网格化管理,减轻巡检工作量。“文明检查初期一切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时间久了难免出现问题,此举有利于实时、及时解决问题”。
动态指标则是通过定期有奖表彰、信用积分等,鼓励市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市民发现垃圾主动清理,看到坑坑洼洼的路段,拍照上报,相关部门对此进行有效记录,并定期对经常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市民给予表彰奖励和信用积分。”
在王向前说:“静动结合,一来减少了巡检人员的工作量,二来也使得全民参与的气氛更加活跃。”
打造城市特质信息化手段,赋能全国数字治理城市标杆
有人认为,苏式生活就是袅娜的昆曲,咿呀的评弹,静雅的园林……在姑苏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副部长王沁诚眼中,这只是苏式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如果只知纵情于山水,玩物而丧志,苏州不可能成为最强地级市。经济活动高度发达和便捷、百业兴旺、商民乐业,这才是苏式生活的真谛。而对于一座千年古城来说,这些都离不开满满的科技含量,更离不开无穷的创新创意。”
如何展示文明苏州的“最美窗口”?《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到,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广度深度,力争成为全国数字治理的城市标杆。信息化赋能,无疑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词。而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参与社会治理也被寄予满满的期待。
深耕信息化领域多年的王向前更是深谙其中的奥义。2010年,王向前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发现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群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等,因此成立信服桥公益服务中心,搭建起不同组织、群体间的沟通桥梁。如今,信服桥志愿服务队伍遍布江苏、安徽、贵州等地8个城市,同时也为苏州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供志愿培育服务。
王向前表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对苏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州经济实力雄厚,文明和谐的“苏州精神”作为城市软实力更值得被推广,我们应该要拿出既有苏州基本特色,又有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可探索的模式和评价标准。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志愿者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在各大景点宣传文明旅游。我们希望市民能够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巡查员和问题处理员,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么如何给予个人评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培育、实践、创建等环节,例如推行志愿服务积分、社会责任分类标准以及统一的评价机制体系。这样一来,资源共享,文明典范创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王向前说。
引领城市风尚企业社会责任,“文明苏州”的重要力量
如果人是城市的内核,那么企业就是城市的马达,只有让更多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诚信经营、消费者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塑造等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才能使其成为“文明苏州 德善之城”建设的重要力量。
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作为“诚信苏州”建设工程重点工作之一,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创造性地把审管联动与信用结合起来,提出“审管执信”全链条闭环理念,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信用信息赋能事中事后监管和执法业务。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调研员陈霞介绍,园区在“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中建设专门的“告知承诺”闭环管理模块,精准推送“告知承诺”办件信息给监管部门,并汇聚监管部门反馈的检查数据,统一将告知承诺及其履诺情况回传给园区信用平台。“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在核查或者日常监管中发现企业有不实承诺或者违背承诺的,将会作为负面信息计入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
作为行业标杆,园区企业SIG康美包第一时间响应政府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号召,积极践行诚信理念,全面规范业务行为,遵守契约精神,重合同、守信用。据了解,SIG康美包即将上线信用管理系统2.0,推出“信用+奖励“的员工信用积分活动,争取创建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
SIG康美包中国区总裁范立冬表示,这是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既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承受者、管理者,同时也是产生者。他说:“信用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想学习并利用好这个工具,梳理下公司的管理风险,希望SIG康美包能够以信用标杆形象的影响力带动行业信用发展,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像SIG康美包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通过引导在苏各类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有效推动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圈,持续提升苏州制造業大市地位。
发挥城市优势独特的“江南文化”,令人向往的生活
作为网红城市常青藤,苏州有句话叫“来了你就是网红”,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不计其数,而游客往往比城中人能够更直接地感知一座城的气质。旅行博主三坨土曾发布过一支名为《在苏州玩了5天,我想搬家》的视频,她笑称“等我老了,走不动了,吃不动辣了,就跑到苏州来定居”。
5天的时间,在古城区吃苏州美食,逛园林、街巷、博物馆;在园区游览金鸡湖、打卡东方之门、诚品书店。历史悠久的姑苏老城和现代时尚的东部新城,给三坨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说:“苏州没有变成其他城市的千篇一律,她有着自己的气质和底蕴。”
月光下的庭园水波荡漾,时间走得好慢。夜深人静,闭上眼,昆曲、评弹在丝竹、古琴、箫的演绎下楚楚动人,分不清今夕何年。三坨土对夜游网师园文旅项目赞叹不已,离开前夕,她感慨:“告别的时间太快,再见了苏州,我已经在期待下一次见面。”
同为旅行博主的迪哥是地道的苏州人,他的频道专门开辟了苏州园林特辑,其中有一支视频是陪94岁的外公去沧浪亭找回70年前的记忆,爷孙俩在园林里攀谈嬉笑的画面,令人动容。他们约定要一起去逛大大小小的园林,迪哥说:“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便是苏州园林的特色。”
事实上,园林只是苏州气质的冰山一角。书香弥漫、江南小剧场点缀、博物馆美术馆环绕、美好生活触手可及。在王沁诚看来,苏式宜游生活的灵魂所在,是文商旅的充分融合。他说:“只有真正把文商旅资源用文商旅产品串起来,使文商旅载体活起来,才能让人们懂得‘人间天堂,自在苏州’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温波表示,江南文化是苏州的城市名片,提升“江南文化”品牌影响力,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深度挖掘苏州的江南基因、红色血脉等,打造鲜明的文化地标和突出的文化特质,内外兼修塑造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