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精神”狂欢背后的叙事构陷

2021-09-14张宁

检察风云 2021年13期
关键词:排华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张宁

1997年,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第二年这部电影被引进中国,随后在中华大地掀起观影热潮。片中折射出的骑士精神、绅士风度、生命平等和珍视当下等文化内涵令国人为之动容。不过,这部曾经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其背后还隐藏着一部鲜为人知的华人血泪史和屈辱史。中国人通过银幕认知这一事实,经历了漫长的24年——近期,由当年《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监制的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原名亚瑟·琼斯,英国人,罗飞是他的中文名。罗飞曾是好莱坞知名杂志《综艺》的中国首席记者,在中国生活了15年,他偶然得知泰坦尼克号上曾有8名中国乘客,其中6名在海难中幸存。可是他发现,在几乎所有幸存者的资料都可以查到的情况下,找不到这6个人的任何信息,随后一个多世纪里,从没有人关心过他们。这激起了罗飞强烈的好奇心,也正是这部纪录片的缘起。

经过罗飞坚持不懈地追寻与查找,他发现了真相。原来,当时6名中国人登上了救援船卡帕西亚号,但他们不被允许登陆美国,也不能得到任何救助。尽管是有船票的合法乘客,可是却被当作偷渡客羁押起来。由于不通英语,他们无从申辩,成为历尽磨难死里逃生的失语者。他们被送往古巴,从此不知所终。既然被定性为“偷渡客”,那一定不会干什么好事,于是在几经周折所能查到的有限的6人资料中,原本被救后还在帮助其他人的中国乘客被描述成破坏规则的劣等人。在后来的人生中,他们自己都耻于谈起这件事,谈起这些痛苦的经历。这一颠倒黑白的事件,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的出台。

根据公开史料记载,从1848年至1882年,至少有30万名华工进入美国,从事各种底层劳动工作。这些华工吃苦耐劳、安分守己,为美国经济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伴随着“淘金热”的减退以及“太平洋铁路”项目的完工,大量中国劳工涌入美国西部的劳动力市场,引发了当地白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被华工“抢了饭碗”。1882年5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正式签署了《排华法案》。該法案禁止除外交官、教师、学生、商人和游客等群体外的中国移民入境美国,是美国首部也是唯一一部真正实施的针对特定族裔的全面移民禁令。1902年该法案被宣布为永久有效,后续一系列法案还剥夺了更多华人的权利。1910年,美国在天使岛建立移民营,扣押和盘查拥有合法证明文件的移民。此后30年间,约17.5万中国人曾在此被拘禁,并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

作为该纪录片监制的卡梅隆首次在镜头前透露,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露丝靠浮木逃生的灵感,就是来自一名中国幸存者的真实经历。在卡梅隆原版227分钟的影片中,折返的14号救生船最后救下来的一名乘客,就是那位中国人,可是在最后正式上映版194分钟的影片里,与中国人有关的镜头都被删除了。正如历史上那真实存在过的6位中国人的命运,他们在美国上岸后就被“人间蒸发”了。2012年,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然而,140年之后,这份法案的阴影仍然笼罩在美国大地上。

当那些所谓的绅士们借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以一种近乎狂欢的方式向世界显摆他们所谓的“美国精神”的时候,背后的真相却是对6位“失语”的中国幸存者进行无耻的种族主义叙事构陷,并且这种叙事习惯今天依然存在。这值得中美两国所有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人们所警惕,或许该片的现实意义也正在于此吧!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排华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警惕借疫情“排华”
拿到卡梅隆180页的剧本和600页的笔记,罗德里格兹只改了几处奇观
闭上眼睛数到十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
梁诚护侨活动研究
卡梅隆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