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泥人
2021-09-14天禧
天禧
惠山泥人馆《狮子绣球》
源远流长 惟妙惟肖
江南地域民间泥塑历史久远,据考古资料显示,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器物中有许多动物形象的陶偶、泥偶。到了隋唐时期,在宗教信仰的氛围影响下,彩塑泥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用模具印坯予之彩绘的泥人,“粗货”诞生了。明清时期,无锡惠山已成为浏览胜地。现如今, 惠山泥人的工艺手段日趋成熟、达于完美, 取材亦宽广通泛。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同样适用于无锡惠山泥人。惠山泥人的诞生来源于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人类与强大自然观念意识上的沟通与抗争。江南地区将童子以及某些自然事物当作图腾加以崇拜,将其视为具有某种保护功能的神祇,既能镇邪祈福又能代表人丁兴旺。纵然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外在形态的变化, 都不能改变人们对于“吉祥和谐、生命昌盛、生活富贵和美”美好含义的向往。
惠山泥人主要由民间手艺人进行制作,题材也都是来源于民间,内容大多是以喜庆吉祥、祈福辟邪题材为主,主要分为“粗货”和“细货”。“粗货”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阿福形象,也被称为惠山阿福,即出自对美好生活向往象征下的童子形象。在“细货”中,主要以戏曲中的人物为塑造原型,进行以戏剧演出的场景的创作,用静态的形式传递出热闹的生活氛围。
平稳流畅 和谐均衡
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创作中,几何构图是多个物体构成场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隐形的构图线中,有时只要线条的走向有所变化,整个构图所表达的意图就会有所变化。根据主题人物数量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构图方式,往往会组成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或多角形等等,形成平衡稳定的画面。
《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作品《我爱北京天安门》中,运用了五边形构图,三个歌唱孩童紧靠在一起,中间的女孩为最高点,左右两边构图线向下延伸,形成视觉上的错落效果。左边的女孩伸出一只手,更是让画面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总体上带给人以和谐端庄的感受。在《春牛》与《堆子》这两件作品中,主要运用了三角形构图法,顶部是牛背上童子高高挺立的一髻头发以及由人物层层叠加至最高点的葫芦造型。《堆子》中,等腰三角形更是突出场景的高耸感以及坚实感。此外,长方形构图法体现在《车张仙送子》中,两个人物组成长方形位于底座之上,整体具有挺拔崇高之意。
通过对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组合式构图的分析,笔者发现在泥人塑造中也常常运用对称式构图,可分为轴线对称以及相对对称。一组组阿福泥人在市场上畅销便是对这一现象的完美解释,一对童子常有好事成双,成双成对的意蕴。对称式构图一般表现平静自如的场景,它可以给画面带来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如《惠山泥人》与《连年有余》都为竖轴中心对称,左右相对应,形成完整的画面风格。
《连年有余》
《春牛》
细腻精简 重在神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川水秀滋养了一批江南人。在江南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生态的发展变迁中,它积淀形成了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恬静内秀的风格韵味同样也衍生到了民间美术中。惠山泥人在艺术形象塑造上,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地方戏曲以及其他民间美术样式的精髓,外观造型简练,呈现出简约饱满的状态,其中五官的塑造更是极为讲究。
“粗货”,即无锡大阿福形象泥人玩偶,从唐宋发展至今,江南地区的民间手艺人越发注重五官精细刻画。童子形象的泥人头部整体形态成扁椭圆状,大额头下五官集中刻画,凸显童子形象的憨厚朴实、敦实可爱模样。大部分无锡泥人童子形象的眉毛为柳叶眉,也有一部分为短眉。柳叶眉线条细腻流畅,位于水灵大眼的上方,鼻子嘴巴小巧娇嫩,体现出温润的江南气息。眉心红点是江南地区人们希望家家户户的孩童都拥有智慧,带有聪颖吉祥的美好寓意。
惠山泥人的诞生受到唐代审美的影響,以丰腴为美,圆润的造型使脸颊带肉,弱化脖颈。娇嫩的鼻子和嘴巴因两侧脸颊的拱起而集中到一起,鼓着的红彤彤腮红让童子形象看起来更加生动。在有些五官造型中,樱桃小嘴往往比鼻子还要小巧一些。上嘴唇的形状轮廓如爱心镶嵌于脸部,下嘴唇一般都比上嘴唇厚一些,但更加窄小。整个嘴部形状如同日本艺伎的红唇,配上一个小双下巴,肉嘟嘟而又灵动的胖娃娃神韵可人。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玩偶的眼睛通常为双眼皮,狭长线条赋予灵动的双眸。无论什么表情的阿福形象,总是眉眼弯弯,笑意示人,富有灵气的眼神可以一下子吸引到人们的眼光。一对泥人,往往女孩在眼尾会画上几根长翘的睫毛以示区别。大耳朵也是无锡大阿福的一个标志特征,厚实肥硕的耳朵大小比例夸张,可达到整张脸的一半长度,双耳垂肩。耳部外形方正,没有太多的曲线变化,耳垂肥硕,如同元宝一样挂在两侧。又因为无锡惠山泥人在明清时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童子形象与佛像造型有些许的共通之处。这样的耳垂在无锡百姓看来是福慧双修的象征,整个五官造型的塑造传达了当时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景,对天真烂漫孩童的喜爱,对生活美好、圆满团圆的追求和期盼。
造型艺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体的视觉张力,惠山泥人中的童子形象造型多变,除了表现在五官刻画,还表现在其外在组合元素中。现如今,阿福形象的庞大体系不断扩充,从手持物件上、形制上、色彩纹样上、制作精细程度上等都延伸出许多大阿福。最为经典的惠山泥人童子形象,还是手中抱着青毛狮这一姿态。以大部分情况下中国传统民间物件来看,手抱麒麟更符合人们的想象与祝福,这中间便涉及惠山泥人的古老神话故事。关于这一传说,流传至今,存在诸多版本。最广为流传的版本:古代惠山森林的野兽常常伤害农家孩童,上天便派出神童“沙孩儿”助善惩恶。“沙孩儿”微微一笑,怪兽即俯首投入其怀抱。世人为了感谢这一恩泽,用惠山黑泥塑造了手抱猛兽的大阿福像,家家供奉,以求民安幸福。青毛狮由此便成为最为常见的组合元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惠山泥人童子形象手中的物件也丰富多变了起来。从动物的角度来看,除了青毛狮,还常常有蝙蝠、锦鲤等出现;从水果的角度来看,出现了仙桃、橙子等;从传统吉祥物件来看,还有吉祥结、莲蓬、如意等。一方面,“蝠”与“福”“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福从天降都是传统国人生活中的愿望。另一方面,仙桃代表健康长寿,橙子的金黄色体现富贵,加之形状表示团圆幸福。而莲蓬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植物之一,吉祥结与如意的含义不言而喻,由此传递吉祥富裕的美好想象。
《堆子》
無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五官图例
无锡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组合元素
这些转变都说明了江南地域民间艺术形态的多姿多彩,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江南民间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等一系列的生活活动中,惠山泥人童子形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了人们真诚质朴的理想与愿望。
色彩鲜明 交相辉映
从古至今,色彩就未离开过人类的生活,色彩可以增加物品的吸引力。无锡惠山泥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都有其特定的色彩风格。惠山泥人童子形象的艺术表现中十分注重彩绘部分,彩绘这一技艺在整个制作工艺中都占据较为重要的部分。俗话说“三分塑七分彩”,这是在惠山泥人行业中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