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轮驱动:欧盟制衡网络霸权的前哨战

2021-09-14庄嘉

检察风云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主权欧洲服务器

庄嘉

“互联网主权的法治牵引”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了欧盟对抗互联网霸权长臂管辖的两个巨大引擎(图/视觉中国)

历经局域联通、全球互联、明网拓展、暗网危机的数十年漫长演变,互联网堪称人类科技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互联网不仅颠覆了人类社会以往的社交方式,更催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转型变革。或许当初美国设定第四版互联网协议时,也未料到互联网会如此深刻地链接世界各国,在虚拟层面达成前所未有的全球互通。

随着全球互联,反对互联网霸权和维护互联网主权,成了诸多国家关注的国际问题。此前,美国曾多次声称要对俄罗斯、中国、欧洲开展“断网”行动。这一威胁犹如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强烈地刺激了各国谋求维护互联网主权的信念。以德国、法国、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已经摒弃了20世纪90年代前依附于美国互联网霸权的区域策略,正悄然打响制衡互联网霸权的前哨战。其中,“互联网主权的法治牵引”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成了欧盟对抗互联网霸权长臂管辖的两个巨大引擎。

以法为基:建章立制确立互联网主权的法治依据

从2018年的法国巴黎,到2019年的德国柏林,再到2020年的波兰,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接连在欧洲举办。连续3年承办全球性的互联网治理领域核心论坛,欧洲对外释放了其愈发重视互联网业态的信号,更契合了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的“数字主权”的主张。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主权是继领土主权、领空主权、领海主权后国家主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而言,互联网主权即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管理本国互联网事务,比如网络安全、数字主权。其中,数字主权就是互联网主权的重要子集,直指国家渗透于互联网各类数据的衍生权力。美国曾多次横加指责欧盟国家的网络建设及管理,要求其网络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实际上侵犯的正是欧盟诸国的数字主权。

从长期主义来看,对互联网主权持续注入法治动能已成为欧盟国家维护互联网主权、扼制美国互联网独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欧洲已经陆续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涉及网络安全、数字主权等关联互联网主权的政策、法律与法规。从2011年匈牙利提出的“虚拟申根区边境”提议,到2018年欧盟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2019年欧洲议会公布的《欧盟网络安全法》、2020年欧盟委员会提议的《隐私与电子通信条例》等,这些政策与法律法规明面上是赋予欧盟地区公民对个人数据、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有更多的控制权,实际上旨在通过设置高额罚金机制、安全惩罚制度等规制违法企业与个人甚至他国国家行为。尤其是针对脸书、谷歌等美国企业,最高惩罚力度可以达到2000万欧元或其全球营业额的4%,这也为脸书、谷歌等美国企业成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法案下第一批被告提供了诉讼依据,产生了广泛与显著的全球效应。

实然,欧盟不仅针对外国个人、企业乃至国家行为设立了法治化的对抗性依据,还在积极推动互联网法治的欧洲一体化。2020年6月,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对数字化基础设施控制和数据保护》研究报告,着重强调建立与“欧洲互联网”有关的内容。然而,与俄罗斯应对“断网”的举措不同,欧盟更希望主动建立与欧洲价值观更加紧密契合的互联网。同年12月15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数字服务法案》(DSA)草案。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外长席尔瓦多次称,“葡萄牙在2021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全力推动《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立法进程,加大力度规范网络空间,进一步整合全欧洲的互联网统一规制进程”。由此可见,欧盟正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夯实欧洲互联网的法治基础与依据。

瞄准短板:夯实前沿技术根基与谋求弱项深度合作

对内而言,欧盟正通过制度机制的法治化为互联网主权保驾护航。对外而言,欧盟立足于从科学技术层面寻求突破,意图从根上防止欧盟互联网受到外部入侵和攻击,力争不再被美国的网络技术所裹挟。与多措并举推动法治化的建章立制不同,欧盟在互联网主权的科技层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众所周知,目前互联网的最核心技术莫过于“包交换技术”和“互联网协议”。在美国牵头设定的第四版互联网协议体系中,全球共计13台“根服务器”。唯一一台主根部署在美国,其余12台辅根中,仅有2台在欧洲。

面對根服务器被美国多占的绝对劣势,德国、法国积极参加了“雪人计划”。据《环球时报》报道,由美、日、印、俄、德、法等16个国家完成25台第六版互联网协议根服务器架设的“雪人计划”,事实上形成了“13台第四版互联网协议根服务器+新设立的25台第六版互联网协议根服务器”的新格局。虽然这无法从根本上消弭美国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绝对控制,但此举毕竟通过增加根服务器数量和扩展参与国范围的方式,稀释了美国在互联网根服务器层面的绝对权力。

早在2014年2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提出了“自建欧联网”的想法,指出“欧洲人之间的通信不能无缘无故绕美国一圈,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网络”。而要有自己独立网络的大前提就是拥有阻止外来入侵的网络防火墙。由此,近年来,以德国总理默克尔、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洲议会第一大党欧洲人民党领袖韦伯为首的德国“三驾马车”正在积极推动“欧盟网络防火墙”项目落地,以建立与欧盟政治价值观配套的“欧盟网络防火墙”。

“欧盟网络防火墙”项目意图屏蔽来自第三方国家涉嫌纵容或支持非法行动的服务,实质上是抵制美国侵犯其互联网主权。具体到实践层面,若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或平台不遵守其相关法规,相关敏感内容将被直接屏蔽。换言之,这个过滤系统不会从内部阻止欧洲民众使用第三方国家软件,但能从外部干涉民众在使用过程中浏览其内容。“欧盟网络防火墙”项目是欧盟维护互联网主权的关键举措之一,很可能会在2025年至2030年间建成。

但令人感到无奈的是,“欧盟网络防火墙”项目依托的关键技术平台“欧洲云”的核心数据却仍被美国所掌握。尽管2018年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已经规定欧盟数据服务器须设立在以爱尔兰为代表的欧盟境内,但美国却于同年3月通过了《云法案》,明确给予华盛顿方面查阅任何美国企业运营的服务器上“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数据的权力。这令“欧洲云”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已经迫切期望通过技术革新,补强“欧洲云”的短板。2020年6月底,欧盟对外公布了改进“欧洲云”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通过法德政府的财政支持,正在逐步完善Gaia-X的“欧洲云”服务平台。完善后的“欧洲云”项目正式上线时间预计是2022年。

此外,欧洲企业正在强化与中国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处理器和半导体领域成了两者深度合作的先头部队。2020年12月初,法国、德国、西班牙等17个欧盟国家联合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欧盟将会投资11579亿元人民币用于研究半导体技术,创立起欧洲独有的芯片技术生产链,与美国分庭抗礼。其中,有大量项目将与中国的华为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华为在欧洲12个国家已经成立了23个研究机构,并与140所欧洲大学合作开展研究项目,聚焦无线、光学技术、云计算和新材料等,帮助欧洲增强这些领域的优势,突破美国的技术限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欧盟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分层差距、各国政策主张的多变性等因素,均会影响和制约欧盟在制衡互联网霸权上的稳定性。但是,至少在当下看来,欧盟已致力于与中国一起,依托互联网主权的法治牵引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一同维护自身的互联网主权与独立网络,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主权欧洲服务器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出炉
得形忘意的服务器标准
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