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搬迁群众乐享幸福新生活

2021-09-14高筝刘艳梅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16期
关键词:萨拉凉山州易地

高筝 刘艳梅

凉山州: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7月20日晚上,一曲《七月火把节》点燃了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居民的激情。

这是社区居民从“山里”搬进“城里”过的第二个火把节。这天,他们在社区广场载歌载舞、互送祝福,享受着社区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居林立、治安良好,马路宽阔、绿树成荫,农贸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新建的学校书声琅琅,扶贫车间内一片繁忙,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锻造党建“主心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治本之策,是打破凉山州边远落后地区群众贫穷困苦生活的战略之举。然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如何发展,村民如何实现自治,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如何发挥?这些都成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发展最棘手的问题。

为做好安置点治理与后续发展工作,凉山州委要求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建引领,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普格县在各安置点创新建立功能型“萨拉”党支部16个、“萨拉”党小组18个、“萨拉”党建工作服务站4个(“萨拉”为彝语,“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之意)。在“萨拉”党组织带领下,全县43个安置点上团委、妇联、民兵等15个群团组织相继成立,红白理事、治安联防、环境治理等7个社会组织日趋成熟。

甘洛县以15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用好党员、民兵、妇女“三支队伍”,建好综治联防队、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三个组织”,并由党员担任责任人,临近居住的10户至20户推选“网格员”定期向村党组织汇报联组联户、群众教育管理情况,让党组织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

美姑县坚持党建引领,实行“一个核心、双线联动、三方治理、多元共治”的“123+N”治理模式,以党组织为核心,加强党建带群建,建立社区妇联、共青团和民兵等群团组织,建强关爱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阵地。

通過“党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体系建设,凉山州已探索出“一核多元”的共治共享之路。

健全社区“服务网”,居民生活更方便

“请问是社区党支部吗?我是41栋2单元的居民吉克打莫,我妈妈脚肿了想带去县医院检查,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抬不动……”“好的,你等一下,41栋党员责任人阿苦尔拉马上到您家!”这是昭觉县沐恩邸社区为居民开展“点单”服务的一幕。“像这样的‘点单服务在我们社区受到大家的点赞支持,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加入了‘接单队伍,现在已经接了13单。”沐恩邸社区党员居民甲拉布曲笑着说。

今年3月以来,昭觉县沐恩邸社区党总支开展了“群众点单—支部接单—责任人接单—监委验单”的便民服务,群众有困难,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社区就会安排专人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当天,布拖县依撒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了集体生日会。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社工和志愿者为老人戴上生日帽,共唱生日歌,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温暖的笑容。“我今年81岁了,从来没有吃过生日蛋糕,感谢社区党组织把我们组织起来集体过生日。”依撒社区居民阿根木则激动地说。

除了这些暖心服务,凉山州针对跨区域集中安置带来的办事难、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不断健全教育、医疗、文化等便民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以迁入地为主、迁出地配合的民生保障落实体系,主动为人户分离的搬迁群众办理居住证,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服务。同时,凉山州搭建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开设户籍管理、社保、医保、水电气费交纳等“一站式”服务窗口,群众办事更方便。各安置点社区还结合火把节、彝历年等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牵住增收“牛鼻子”,群众迈上致富路

“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首要之举。”4月1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明确指出,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发展产业吸纳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

“以前外出务工都是自己找工作,总担心最后拿不到钱。这次是县上组织出去的,不用担心拿不到钱了。”来自雷波县谷堆乡洛戈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牛枯金里,已经在宁波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务工将近1个月了。

外出务工是解决搬迁群众就业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可行的办法。今年,凉山州以“春风行动”为抓手开展劳务输出,上半年组织4.8万人外出务工。同时,该州建立了驻外农民工党组织84个,设立东莞、佛山、沈阳、宁波等9个凉山驻外农民工工作服务站,持续做好跟踪管理服务,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坚实保障。

在喜德县彝欣社区华联综合批发超市内,几个货架上摆满了商品。“每个月收入四五千元,比外出务工收入稍微少一点,但能照顾到孩子和老人,挺好的。”麦吉机器是超市的老板,去年3月他在社区帮助下开了这家超市。妻子孙吞底莫在社区幼儿园做临时工,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同时她还参加了彝绣培训,“利用闲余时间做刺绣挣钱,真是太幸福了。”孙吞底莫高兴地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凉山州深入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开展彝绣、砖工、焊工、水电工、种养技术等培训,累计完成劳动技能培训6.7万人次。学员学成后,社区会组织帮扶单位联合多家企业,到社区举办招聘会。

此外,凉山州通过产业培育,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和产业周转金开展创业扶持。同时,该州统筹扶持资金、集体资产和土地、林地等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搬迁群众的致富路宽了,钱袋子也鼓了。(责编/蒋筱青)

猜你喜欢

萨拉凉山州易地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