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反思与优化
2021-09-14孙慧
孙慧
[摘 要]事业单位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为社会提供公共项目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运行要依靠大量的工作岗位间的配合,来达到优化机构运行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事业单位为适应竞争环境,同样需要提高岗位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工作,做好岗位职责的划分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绩效考核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5.083
1 前言
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岗位管理已逐步纳入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以岗位为对象,对岗位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设定,通过对岗位现代化的管理,健全用人制度,来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事业单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岗位管理工作中已逐渐建立了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仍旧显现出了诸多问题。为了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需要从如何优化岗位管理手段,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2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相关概述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强调其公益性,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各个领域提供公益性服务,来促进社会公共事业高效的开展[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也在全面开展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果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事业单位经营范围涉足领域广泛,岗位种类繁多,在管理上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对岗位职责认识不到位,岗位管理缺乏标准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等。为了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岗位管理工作,必须做好权责问题的有效划分,充分体现不同岗位的价值,促进事業单位岗位竞争良性发展。
3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岗位管理认识不清晰。很多事业单位不能从单位发展以及生存的角度来贯彻落实岗位管理的重要性,很多管理人员存在着思想意识不到位、理解不充分等现象,使得岗位管理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2]。很多工作人员只是机械化的操作岗位管理程序,以简单的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有效地将管理工作与实际工作融合,不能落到实处,使岗位的设置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意义,从而让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认识不清晰,不能真正将职称管理变为岗位管理,未能达到优化事业单位的岗位体系和人员合理分配的目的。
(2)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认识不清晰,很容易造成岗位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比如,管理岗位设置偏多,管理人员应该是具有专业性和管理型的复合人才,但实际情况是,同时具有两者特点的人员并不多。大部分人在其岗位上并没有做出相应的管理成绩,致使管理岗位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技术岗位人员专业技能与实际岗位不匹配,甚至技术岗位人员远远超过该单位实际需要的人员,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不利的,员工个人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管理岗和技术岗设置比例僵化,不能根据单位实际业务状况、人员状况、专业状况变化灵活调整;存在“因人设岗”问题,岗位设置不能做到公开,未征求广大员工意见建议,造成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
(3)人员聘用不科学。由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政策和机制不完善,使得岗位聘用缺少科学性和严谨性,让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发挥其才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年轻人的积极性[3]。如今,在技术岗位上一直存在论资排辈、福利化、人情岗位等现象,让岗位聘用的竞争失去了其本来的作用。混岗、兼职、人员借调现象,造成占岗占编人员未能发挥其能效,借调人员从事关键岗位工作,从管理角度给未来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人员聘用不科学会造成事业单位岗位缺乏竞争力,工作人员缺乏工作信心,严重阻碍了年轻人对事业单位的向往以及能力的发挥。
(4)聘后管理不到位。许多事业单位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管理者只按照职称资格的高低来决定岗位工资的多少,而不考虑岗位工作的实际内容和职责,使得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职责不重视,一心只想提高职称,甚至会因为提升职称而不择手段。包括现有的技术职级晋升,一般要求相应的低一级别的工作年限,这种设置表面上具有科学性,但是未充分考虑高学历、高能力人才的特殊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发展。由于对聘用人员聘后管理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所在的岗位做到尽职尽责,违背了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宗旨。
(5)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实施岗位绩效管理制度,采用这样的方式意在激发工作人员的岗位贡献积极性,发挥工作人员在其岗位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但由于很多单位仍存在岗位设置、岗位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的情况,绩效考核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条件过于简单,无法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不客观、不公正、不科学,无法真正落实考核目标。另外,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工作不够重视,激励的形式单一,激励的政策无差别,考核指标的粗放、内容的笼统,致使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单位整体工作的开展。
(6)绩效工资管理制度不健全。绩效工资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工资结构中占比较大,与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事业单位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系数确定工资总额。由于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存在工资发放不合理、不透明等问题,让很多员工从切身利益出发对工作和单位产生抱怨和不满,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