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体验式”育人模式研究

2021-09-14李文欣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高校教育体验式

李文欣

摘  要:在当今高校实施教育革新的时代要求下,本文积极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育人新模式,提出引入“体验式”育人模式,阐明了该育人模式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提出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育人模式;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89-03

一个民族要想复兴,需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学校育人要想达到成效,也需要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引领。我国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实际,丰富和发展出毛泽東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历史证明,这些理论都是科学的、正确的,都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潮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2],也是学校育人体系创新和构建的思想理论指导。

一、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新模式的意义

(一)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新模式符合青年观的教育工作要求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3]。承担如此大任的青年学生需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时代、社会、自身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中践行,方能不走偏路,不负时代重任,不负党和人民。新时代青年学生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他们朝气蓬勃,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敢说、敢做、敢担当,有不怕输、不服输的毅力,并且当代青年学生具有实事求是、思想开放的特征,因此更需要在新模式的指导下成长发展。

(二)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新模式符合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各行各业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能只做精通于一行一业的技术人员,而是要成为有思想政治素养的技术人员,做到“两通”,即“技术通”“思想政治通”。这促使高校加快思政教育建设,要建设符合新时代的思政教育,需要高校狠抓政策、狠抓作风,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给各高校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只有按照其方法去实施,才能从实践中得到答案,从而分析是否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当今,思政教育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高校需要积极探索优良的道路,找到一条适合本校的合理路线,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三)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新模式符合理论“大众化”的时代育人要求

随着我国国民文化程度整体提升,高校逐渐步入“大众化”阶段,这种“大众化”并不是“盲目从众”,而是紧贴实际,符合人民要求的“大众化”。大学生在我国人口中占据较大比例,大学生将从高校走出去,走向社会各个阶层。培育具有崇高理想、丰富理论知识的人才,是促进新时代理论“大众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构建一种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让理论深入人心,从而引导学生付诸行动,符合“大众化”育人要求。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验式”育人模式的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层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可理解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4]。“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在内容上不一样,但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完美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这为高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与宣传提供理论逻辑,鲜明的理论层次为高校发展新育人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高校应在思政育人模式上应当下功夫,结合实际,实施适合本校的合理措施,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二)现实依据:立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显著特点

步入新时代,伴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与飞速发展,青年学生本该借此便利对自己的思想政治进行培养,但事实并非如此,青年学生对无营养、无用处的信息汲取过多,对时事整治则关注较少。以高校课堂为平台,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高校为第一战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师资队伍和有先进思想觉悟的青年学生为先锋,将青年学生作为主要传播对象,围绕国家和自身发展方向,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关注国家大事。高校应抓住青年学生不畏艰险、敢于冒险的精神特征,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宣传新时代新思想。

(三)文化依据:传承中华民族儿女的情感认同

一个理论是否传播广泛、宣传是否成功、是否具有较强影响力,取决于其是否得到受众的深刻认同和情感支持。中华民族长久以来一直是有着深厚情怀的民族,骨子里就刻着情感认同的字样,使得人民之间更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而中华文化则强调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崇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思想和品性融于新时代我国青年学生的血肉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得到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育人需从认知维度做起,结合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遵从青年学生的学习认知顺序,探索育人新模式,以提升认知水平和情感认同为目标,将理论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贯穿新时代思想的宣传教育中,以便青年学生在新模式下可以获取知识、汲取力量、付诸实践[5]。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验式”育人模式理路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学生“耳”

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媒介更加广泛,但网络中正能量与负能量相互穿插,学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易掉入思想陷阱。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及时、适时加以引导。在新育人模式下,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听进去,需要人讲授、传授,这首先离不开思想政治教师发挥其优势,办好青年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听、喜欢听、抢着听,而不是在课堂上假装听、分心听、梦游听。高校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建设。只有教师自身品行端正,思想觉悟高,所教出的学生才能与师同德,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知识硬、授课水平强的师资团队。二是要重视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高校应从各专业课着手,提取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相互结合,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例如学校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研比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强化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提升专业教师整体课程思政水平。三是利用教研组织的团队力量。思想政治教师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力量和培养。高校应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合理建设思政教育小组,定期开展交流,思政教研组可制定相应的研讨制度,定期对思政教学工作开展反思和研讨,在交流中回顾自身经验,汲取他人优秀实践,获取创新灵感。在理论教育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讲红色故事、讲思政课和拍微电影等方式进行实践,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学生“眼”

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让青年学生对各类信息触手可及,各大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大量信息映入眼帘,青年学生对新鲜知识具有猎奇心,但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就可能给众多不良思潮“钻空子”的机会。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层出不穷,部分短视频通过身边展示优良榜样传递社会正能量,也有极少数的短视频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营养,更有甚者宣传恶劣思想,此时高校需起到“滤网”作用,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时代的优势,避免青年學生受不良信息荼毒。在此方面,高校应“投其所好”,也应与时俱进,如今当代学生的偏好由图片形式转向视频形式,高校也应将育人平台往短视频的形式上倾斜,在传统育人平台的运营维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学校学院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时事政事以及近期校内或者院内所发生的事情,以图文、视频穿插的方式来入青年学生“眼”,制定严格的发布审查程序,避免推文内容出现偏差。同时,图书馆可引进时事政治、思政知识等读物并宣传推广,为青年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思考环境,使读物的内涵精神映入青年学生“眼”[6]。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走进学生“心”

虽然高校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强调培养技术型人才,使青年学生拥有特定的专业技能,可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高校不应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应关心青年学生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推动“体验式”育人新模式的实施,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到育人的作用,从而起到“入心”的作用。教育的过程不能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欣然接受。这个过程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先进性获得学生的认同,需要教师在育人的内容上下功夫。处于思想敏感期的青年学生,正是接触并吸收思想的优良时期,对新鲜事物具有猎奇心,教师可以借此发力,融入思想教育。教师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释学生们普遍关注的时事新闻和思政热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事来阐述理论,让理论生动起来,让知识围绕学生日常,让话语接“地气儿”,从而在强化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让理论知识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产生内化和共鸣。例如思政教师可在课堂上联系实际,联系时事,使用亲近学生的流行语言进行专业知识讲解,用妙趣横生的课堂抓住青年学生的心。同时,高校可通过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讲,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减少学生接触不良思想的机会,让青年学生产生认同感[7]。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走进学生“行”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落脚在于“行”,青年学生需将科学理论融会贯通,使“内化于心”转变为“外化于行”。学生首先在耳、眼、脑、心四个层面上打牢基础,方可立足且行远。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知的重要一环,理论学习终须实践检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自身做起,付出行动,从实践中验证所需、获取新知,从而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指导青年学生多讲心里话、实话,让话语还原初色、回归纯真;多说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大白话”,让话语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多说针对问题、直面矛盾、敢于担当的话,让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等[8]。例如高校可通过寒暑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让社会实践成为假期“必选”任务。检验学习成果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让学生“讲出来”,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前、课中、课间等时间展开话题讨论或者发表见解心得,也可引导青年学生走进中小学,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展“课间二十分钟”小课堂,以所学指导教学,以实践传播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验式”育人新模式通过多层感官体验有机统一,强调“耳”是前提、“眼”是基础、“心”是核心、“行”是目的,努力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育人模式,为深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路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佟延成.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J]. 求是,2021(06):56-63.

[2] 马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创新[J]. 商情,2013(18):143.

[3] 李斌. 希望寄予青年(人民论坛)[N]. 人民日报,2021-07-08.

[4] 张首映.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J]. 奋斗,2019(15):79.

[5] 战秀云. 提升理论宣讲实效性[J]. 支部生活(山东),2011(06):41.

[6] 童龄. 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 文学教育:中,2011(04):76-77.

[7] 文秀. 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N]. 学习时报,2014-01-20.

[8] 张明明.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马克思靠谱》为例[J]. 智富时代,2018(06):170.

(荐稿人:王贞,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高校教育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