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2021-09-14王静
王静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职业院校的各门专业课都必须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指借助专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立有机的课程体系,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項系统工程,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推动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阐述课程建设中思政与协同育人、教学、专业、学生、网络、评价“六分离”现实困境。旨在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发展困境进行分析,通过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善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研讨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使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77-03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就现阶段而言,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诸多困境,如何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完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进行是现在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六分离”现实困境
(一)思政与协同育人分离,育人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了“思政”育人理念,但在整体规划和机制运行中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育人机制体制不规范,甚至出现缺位现象,使得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难以真正落地。“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是包含院校党委、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多元主体集合。课程思政要做好顶层设计,需明确各主体的工作责任范畴,设计好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及总体框架。而目前很多院校的顶层设计尚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如何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进行系统性调整。
(二)思政与教学分离,专业课教师素质与思政课程匹配度有待提高
1. 政治意识有待提升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激发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专业课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上课抬头率高,因此融入思政内容是必然要求[2]。但目前仍存在部分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与课程思政的要求不匹配。专业课教师无论课堂内外都一定要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坚定不移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学生的思想基础[3]。
2. 育人理念亟待加强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善于发现课程中蕴含的隐性思政内容。但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对立德树人育人理念认识不足,难以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同时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时,存在说教式、灌输式思政,教学形式单一,思政内容展现形式单一,思政内容与现实生活及社会实践联系性不强,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拒绝和排斥心理,难以实现育人目的。
3. 育人投入较为欠缺
专业课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课程思政中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专业课相对于其他课程学业负担较重,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知识的灌输,价值引领投入相对较少。同时由于院校考核评估等制度的约束,导致专业课教师更多关注于教学课时量及科研任务,忽略了育人工作,在育人实践中投入不足。
4. 育人视野需要扩宽
从课程思政是什么的角度而言,专业课包括哪些思政元素还缺乏系统的梳理;从课程思政是为什么的角度而言,其重要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悟透吃懂。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无法打破学科的壁垒,涉及更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知识结构及政治理论的储备都有待提高,难以高站位、长目光、广视野为学生制订“思政味”浓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更难以将思政与专业进行有机融合,这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卡脖子”的问题。
(三)思政与专业分离,无法实现专业与思政兼容并举
专业与思政“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瓶颈。专业无思政,培养不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专业人才。思政不专业,说明了课程思政没有起到应有的思政效果,这样不仅使得思政教育没有落实落地,反而让学生对思政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四)思政与学生分离,学生思政感知度及认可度不高
学生是检验和评价育人效果的重要角色。但有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较少,没有感知到课程思政在学习上带给自己的改变,认为课程思政是老师的事情,也不愿深入了解。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效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感知度需要在其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渗透。
(五)思政与网络分离,网络思政教育重要性未能充分体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上获取信息相对于教室内学习要更为轻松自由,获取渠道的多样性、便捷性更符合当代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但与此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感认知刚刚成熟,其在网络获取的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掺杂着大量的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容[4],容易使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筛选有价值的网络思政资源,建设网络课程思政平台,引导学生应对网络思政意识安全问题,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辨别能力。
(六)思政与评价分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对课程思政环节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开展效果的分析。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评价多以量化评价为主,缺乏质性评价。量化评价难以让实践中的问题得到细致反馈[5]。现有的质性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多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仅以学生为主的单项评价使得教师无法获得学生的具体需求,无法建立与学生的沟通平台。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建设,使实践中的问题得到良好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探索
(一)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
1. 建立学教协同制度
首先,优化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开展思政培训。对新进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思想观;对专业课骨干教师开设研修班,有针对性地提升其育人素养;加大网络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思政资源的获取能力、应用能力。其次,建立协同备课制度,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等思政工作人员共同备课,协同育人。建立定期研讨制度,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协助共同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思政信息、思政资源。
2. 构建协同联动的教学团队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因此,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临床技术骨干的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对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专业课具有鲜明的课程属性,教师的知识结构稳定,但教学的思维方式也会相对固定,要让课程思政在专业课课程中落实落地,就需要打破专业局限,让思政课教师与临床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碰撞,构建不同教育主体协同联动的教学团队。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引导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政基本素养和思政实践能力[6],而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课的专业属性,临床专业骨干教师结合临床实际,抓住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提炼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知识与思政内容巧妙地融会贯通,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3. 建立评估督导制度
完善专业课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为教学目标之一。探讨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的具体展现形式,全维度地映照课程思政文化。修订教学督导制度,建立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闭环督导,明确检查指标,为课程思政的落实落地保驾护航。
(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1. 对于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把握专业课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价值引领作用。教学大纲的设计要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建立专业课课程思政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节约专业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思政效果。
2. 对于课程内容,深挖教学资源,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要求教材要与时俱进,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因此需要进行教材改革,将某些隐性的思政元素显性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总之,教材既要蕴含思政元素,又要符合专业特色,只有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教材才能保障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
3. 对于课程教学,扩宽课程范围,打造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地,不仅要知识传授、技能提升,更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课堂充满温暖的力量,让学生主动去思,主动去想,让思政落实落地。同时,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还要扩宽课程范围,关注第二课堂中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关注网络思政教育,积极利用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善枯燥的学习氛围。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扩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三)建立健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高校应组建由德高望重的专业课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组成的教学评估工作小组,研究指定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将增值性评价、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有机结合,以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专业课思政效果的评价,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及价值取向维度。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对教师是否开展了思政教育、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衔接度进行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选择、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考察。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完善专业课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三、结语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精准衔接是达成思政目标的重要基础,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才能让专业课课程思政真正落实落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0L]. (2020-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 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张丽莎. 陕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 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20.
[3] 杨娇娇.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學,2019.
[4] 丁洁,范丽娜,肖闯.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OL]. 当代教育论坛:1-9[2021-07-05]. 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10702.001.
[5] 潘向强,龙思祈,苍宇杰,等. 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基于学生视角的探讨[J/OL]. 大学化学:1-5[2021-07- 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10701.1708.010.html.
[6] 尹兰芝.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荐稿人:郭丽,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康复系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